现代人如何吟唱传统诗词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37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8 22:44

先看《王直方诗话》中记载的一个故事:“东坡守钱塘,功父过之,出诗一轴示东坡,先自吟诵,声振左右;既罢,谓坡曰:'祥正此诗几分来?’坡曰:'十分来也’。祥正惊喜,问之。坡曰:'七分来是读,三分来是诗,岂不十分也。’”一首原本写得并不很好的诗,经作者一番声情并茂的吟诵,苏东坡评委给了他满分。虽然是开玩笑,但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吟诵对诗词的重要。不但古人写诗要吟、填词要唱,就是现代人写诗,自己也要朗诵好几遍。通过朗诵,可以发现哪些地方声韵还不和谐,哪个字还需要更换,便于修改。可见,无论古今,人们都很重视诗词的吟唱。更何况诗词的感染力,往往要通过吟唱表现出来;学习古代诗词,也往往就是从吟唱开始。古诗词是可以吟唱的。所谓吟,就是诵读,一种不急不慢,韵律性、节奏性极强的诵读。所谓唱,按国际标准汉字大词典的解释,是依照乐律发声,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歌唱。看来,吟和唱是有区别的。是否能这么说:可以用乐谱记录其声,则为唱;无法用乐谱记录,则为吟。但吟和唱又不能截然分开,它们是有联系的。吟是没有音符的唱,唱是有音符的吟。有时候还可以吟中有唱,唱中有吟。二者合二而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古诗词不但都可以吟,而且很多还可以唱。如乐府诗都可入乐演唱,词更是都能演唱。但是,古人究竟是怎样吟唱诗词?我们知之甚少。现代人吟唱诗词,显然无法做到和古人一样。何况随着时代的发展,语音的变化,诗词吟唱的方法也理应有所变化与发展。现代人的吟唱方法,应该比古人更科学、更先进。事实上,现代人不但可以把传统诗词吟唱出很好的效果,而且吟唱的方式还多种多样。如果按照吟唱者所使用的语言来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用普通话吟唱在现代中青年人中,普通话是很普及的。用普通话朗诵、演唱旧体诗词,在电视、电影以及各种晚会上经常可见。不过,在吟诗时要特别注意传统诗词的格律即“平平仄仄”抑扬交替的规律,以及诗词的音乐性和诗词的韵味。有些字的读法还要作特别的处理。比如:加拿大藉华人学者叶嘉莹先生有不少吟诵诗词的录音资料,她就是用普通话来吟诵的。虽说是用普通话,但有些字听起来并不是普通话的读音。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是在北京出生的人,我只会说普通话,我不能读出正确的入声字来。但是,为了古诗的声调听起来能够谐和,合乎古人的声调,我尽量把入声字都读成第四声仄声字。”经过这样的处理,听起来就比一般的朗读更有韵味了。如果在吟诵的过程中能像配乐诗朗诵那样配上一点音乐,效果就会更好了。用普通话演唱传统诗词就更多了。这种演唱需要和一般歌曲那样先对唱词进行谱曲,演唱者只要按照乐谱进行演唱就行。(当然,要唱得好,还要看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演唱技巧的运用。)由于是有固定曲调的演唱,一般就不能随意发挥。比如*诗词就有许多谱成了歌曲演唱。二、用方言吟唱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仅汉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地方语言。普通话的推行并不太久,而方言却千百年在各地扎根。用方言吟唱诗词,久已有之。广东人用粤语或客家话吟诗,福建人、人用闽南话吟诗,上海人用上海话吟诗,各地的人都会用他们当地的方言吟诗。在当今的舞台或屏幕上,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有人用湖南话学*吟诗,用四川话学陈毅元帅吟诗。听起来很有地方韵味。笔者有时候也用南昌话吟诵传统诗词。南昌话里入声字非常明显,用它吟诗抑扬顿挫特别分明。传统诗词也可以用方言吟唱,“国立清华大学”教育学程中心闽南语讲师梁炯辉先生对此有专门研究,并且开设相关课程。如湖南常德几近失传的诗弦艺术,就是将古典诗词配乐并用常德方言吟唱的。值得一提的是,特别适合诗词吟唱的是那些保留了古音的方言,比如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南方方言。用这些方言吟唱诗词,容易分辨平仄,抑扬顿挫分明,韵味很足。现今的年轻人特别是城市的青年学生,对普通话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从小就听普通话、讲普通话。这无疑是时代的一大进步。但今天的青年学生对方言却知之很少。不了解一点方言知识,对于学习继承古代文化、民族文化是不利的。我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重视方言的研究利用。很难想象,如果有一天方言消亡了,人们怎么去面对我们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三、用戏曲语言吟唱中国戏曲与古典诗词同属中华瑰宝。据天津戏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戏曲剧种名录》列示,中国传统戏曲有一千多个剧种。在许多戏曲中都有诗词吟唱。以传统京剧为例,角色初次上场时,常常要念一首韵律性极强的定场诗(或对子),还往往是用韵白来念,念得不紧不慢,抑扬顿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比如《击鼓骂曹》祢衡的定场诗:“口似悬河语似流,全凭舌战运机谋,男儿若得擎天手,自然谈笑觅封侯。”实际上,这就是一段高质量的诗词吟诵。京剧韵白用的是中州韵、湖广音,还讲究尖字、团字、上口字。笔者觉得用这种形式来吟诵诗词,古味、韵味一定不错,就试用它吟诗给周围的朋友听,大家也都说好听。应该说,京剧韵白还是比较有群众基础的,所以,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推荐的吟诵诗词(甚至古文)的方法。京剧中还常常用昆曲的曲调来吟唱诗词。如《白蛇传》中艄公渔唱“桨儿划破白萍堆”一段、《张松下书》中张广才唱的“草枯叶落已深秋”一段、《清风亭》中张元秀唱的[哭相思]、《霸王别姬》中汉兵唱的“楚歌”等等。笔者多次在各种诗词吟唱会上用这种曲调演唱自己写的诗词,效果都不错。戏剧中还有吟唱相夹,半吟半唱的吟唱形式,更宜抒发感情。如《宇宙锋》中赵艳容上场时的“杜鹃枝头泣,血泪暗悲啼”就是先吟后唱。仅仅十个字,人物的满腔悲怨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人不寒而栗。又如《红娘》中张生在念完莺莺的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之后,将“玉人来”三字再高唱一遍,把一个书呆子的得意忘形表现得惟妙惟肖。这种处理方式,完全可以用于诗词吟唱。如有人在吟唱用《定风波》这个词牌填写的词时,就把词中所有的“二字逗”全部处理为念,其余的句子则全部是唱,效果非常不错。其实,就直接用京剧的皮黄腔来演唱诗词也是很好听的。笔者在迎接澳门回归的诗词吟唱会上就用西皮二六、西皮摇板两种板式演唱过自己写的诗词,颇受欢迎。不过,若用皮黄腔演唱,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不可完全套用现有的某个唱段,因为京剧唱腔的音乐形式属“板腔体”,必须遵循“依字行腔”的规律,否则就容易“倒字”。二是在选用板式时,最好不要选慢板,因为它节奏太慢,而拖腔又太长。四、用民歌语言吟唱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民歌是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人们用歌声来传承文明,用吟唱来传递情感,用音乐来袒露心声。作为歌诗一体的一个基本形式——民歌,自然也很适宜用来吟唱诗词。屈原就是用民歌吟诗的大师。他写的《九歌》多半是楚地祭神的民歌。民歌中,人们使用的大多是方言及民族语言。现代民歌中,也有*艺工作者加工而使用普通话或半普通话的。比如,我们非常熟悉喜爱的*歌曲《十送红军》,就是由赣南民歌《采茶调·长歌》改编而来,它婉转优美,如泣如诉,唱半句,停半句,反复吟唱,给人留下生动而深刻的印象。电影《洪湖赤卫队》中的插曲“手拿碟儿敲起来”,却是沿用了起源于元代“小唱”的扬州清曲“敲瓦碟”技艺。还有电影《刘三姐》中的插曲,不都是优美动听的广西山歌吗?这些都是用民歌小调吟唱诗词的好例子。以上介绍的现代人吟唱传统诗词的几类方法,可以根据各人的情况选择使用。但除了这些方法以外,肯定还有其它的演唱方法。究竟用什么方法来吟唱?叶嘉莹先生是这样说的:“可以按照你们自己觉得你们喜欢的、你们适合的调子来随便的吟唱。”只要你自己觉得能够很好地表现作品的感染力,自己觉得好听就行。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听别人吟唱的录音资料,来模仿、学习,从中受到启发,进而找到适合自己的吟唱方法。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