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8 05:55
在《胯下奇耻》中强调的就是一种“士可杀而不可辱”的精神,强调尊严比生命更重要。韩信可能也是一个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当然能伸也能屈的典型,尽管他后来成了汉帝国的开国元勋,战功赫赫,但他却在当年接受了一个屠夫的胯下之辱。“胯下之辱”到后来似乎已经不是一个“辱”了,而成了一种骄傲,这种骄傲是居然能忍受胯下之辱的骄傲,成了一个典故,也成了一个可以教育千秋万代中国人的生动的活教材,忍小以谋大,小不忍则乱大谋,大丈夫能屈能伸,能伸也能屈,多么灵活而又实用的人生哲学,甚至还有一点辩证法的意思。但朱鸿的看法是:“一个人是否会受到侮辱,并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但如何对待侮辱,却由自己决定。”(第在侮辱与活而尊严与死的抉择中,他的态度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士可杀而不可辱。因此,他赞赏老舍在侮辱与尊严之间的断然抉择。《胯下奇耻》说的是大历史中的一个似乎比较小的问题,侮辱啊,尊严啊,更多关涉的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至多牵涉一些世人对一个人的看法,与历史发展这样的大问题似乎无关。但朱鸿认为:“为什么侮辱一个人比杀死一个人还严重,这并非不是一个问题。人之所以确立,主要是人在肉体之上还有灵魂,它是人在文明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核心是尊严。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不过生命如果丧失了尊严,那么它便削弱了自己的价值。”确实,关于侮辱与尊严并不是什么历史大事,却是一个问题,甚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才有人或者选择侮辱而活,如韩信,有人选择尊严而死,如老舍,这种选择本身却又成了历史上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