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6 18:31
有啊 徽州作为中国的“墨都”,从唐、宋至元、明、清,都涌现出许多制墨名家。徂徕无老松,易水无良工。珍材取乐浪,妙手惟潘翁。鱼胞熟万杵,犀角盘双龙。墨成不敢用,进入蓬莱宫。”这是宋代苏轼在《孙莘老寄墨》诗中写的赞美墨的诗句。诗中的“潘翁”即北宋徽州制墨名家潘谷,有“墨仙”之称,据说他所制造的“潘谷墨”被誉为“墨中神品”,“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 明代,在“徽墨”中形成了歙派(歙县)和休宁派(休宁县)两大派系,二者各有千秋。在诸位制墨家中,方于鲁制造的“铜雀瓦”,被赞为“前无古人”的好墨。程君房所制的“清玉案”,更有“一技之精,上掩千古”之誉。明代著名大画家董其昌称:“百年之后,无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后,无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明代的墨为何这般好?原来在那些高级的徽墨中,掺有麝香、梅片、冰片等名贵中药香料,故清香四溢,还有的墨中含有金箔,因而乌黑铮亮。当时人称“徽墨甲天下”。 清代,是徽墨的又一新时期,此时出现了曹素功、汪近圣、江节庵、胡开文制墨四大家,并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说。曹素功(1615-16年)原名圣臣,一作孺昌,字昌言庵,号素功。安徽歙县岩寺人。他原是一位秀才,由于一直未能走上仕途,便在家乡潜心经营制墨。早期他凭借明末著名制墨家吴叔大的墨模制墨,改“玄粟斋”为“艺粟斋”,创制了“紫玉光”、“天琛”、“千秋光”、“天瑞”及集锦墨“豹囊丛赏”等名贵之墨,走上了徽墨之冠的宝座。曹素功墨庄乾隆年间迁址苏州,同治三年(18)又迁址上海。这个历经十三代,绵延三百年的制墨世家将其制墨业发展成为今天的上海墨厂。 关于曹素功墨的成名还有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曹素功研制出一套黄山图的集锦墨,这套名贵的墨,共36锭,分别代表黄山36峰,每锭墨形、色彩均按黄山各峰形状、大小、特征而定。此墨拆开时,是黄山诸峰,成景,拼合起来,恰巧是一幅完整的黄山全景。康熙皇帝巡视江宁时,曹素功将他精心设计制作的黄山集锦墨作为贡品献上,康熙帝看后赞叹不已,亲自为该墨赐名日“紫玉光”。从此曹素功墨名声大噪。 汪近圣,原系曹素功家的墨工,后在徽州府城开设鉴古斋墨肆,其墨雕之工,装饰之巧,无不精美。子惟高,继承父业,也为制墨名家。汪家后人以汪近圣、汪惟高父子之墨图辑为《鉴古斋墨我》四卷。四大家中的另一位制墨大家汪节庵(1736—1820),为歙派制墨业代表人物,也擅集锦墨。上海博物馆有其“西湖十景诗图”彩珠等集锦墨数套,为世间珍品。 四大家中最后一位是胡开文,徽墨休宁派制墨业的后起之秀。胡开文的原店在休宁,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他在安徽海阳、屯溪两处开设墨肆,交由长子、次子主事。同治三年(1869)四世孙在芜湖创设“沅记胡开文”。光绪年间五世孙胡祥均在上海开设“广户氏胡开文”。尔后,胡氏后裔又在歙县、杭州、广州等十多座城市分设墨店。至清末,胡氏墨风靡神州,行销世界,胡氏的“苍佩室墨”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