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式平的庐山情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04

“上有朱毛好主张,下有方邵打豺狼。第一英雄方志敏,第二将军邵式平。两条步*闹*,*土豪为人民。”这是赣东北的一首*民谚《*土豪为人民》,其中表达了江西人民对方志敏、邵式平的敬仰之情。
大*时期,邵式平与方志敏是赣东北和闽浙赣*根据地的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的主要领导人。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等领导弋(阳)横(峰)农民武装,给*反动派以沉重打击。
大*失败后,邵式平率部参加长征,胜利到达陕北。  建国后,儒帅邵式平首任江西省*,文韬武略,才华横溢,讲话出口成章,结合实际,机智而风趣。他作报告一向不要秘书写讲稿,却谈论条理清晰,辞采动人,深入浅出,令人折服。
建国初期,邵*在工作繁忙中曾多次到庐山,在庐山留下了许多传奇足迹。
(一)  1949年5月28日,庐山刚10天,邵式平及随行人员在途经九江赴南昌上任途中,专程到庐山视察经过的情况。召见进驻庐山的*团长马启春、*处主任张钟以及部分营连长,称赞接管庐山的*官兵严守纪律,一再强调要保护好景区的文化古迹,保护好重点别墅房号,保护好庐山人民和外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他还重点视察了“美庐”官邸,仔细检查了蒋介石,宋美龄曾经的起居、办公处所,及侍从室遗留的各种文印、书刊等。并向警卫“美庐”的*官兵慰问,要求他们再接再厉,加强“美庐”前后的岗哨,严禁任何无关人员靠近“美庐”别墅。次日,邵式平离开了庐山,赴省上任。
1953年“八·一”建军节,新建的庐山登山公路(今山北登山公路),经过8个月艰苦施工,这一天胜利通车了,并在九江市东门口的九江专署大礼堂举行隆重的庐山登山公路通车典礼,邵式平莅会并作报告。到会的干部、职工及参加筑路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达数千人,盛况空前。邵式平在通车典礼大会上,盛赞数千名筑路大军不怕酷暑严寒,战胜高峰悬崖,仅花8个月时间,提前修成庐山历史上第一条登山公路——庐山登山公路。邵式平并建议有关方面注意搜集修路工程中,从筑路工人里面涌现出的许多生动的民歌、民谣,用以鼓舞广大群众日益高涨的建设热情。邵式平登台作报告时,手中一直拿着“发言稿”,还不时瞧瞧,全场鸦雀无声,数千到会者都用心听着,他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语言,一字都不肯放过;他洪亮的话语,不时淹没在热烈的掌声中。会后,有人竟发现邵式平的那份“讲稿”原来是一张空白稿纸。人们问他:“邵*,你怎么用张空白稿纸啊?”他笑着答:“不用稿纸,人家说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二)  1956年夏天,邵式平一行到九江视察。九江地委负责同志知道邵*的书法过人,想起“九江报”的报头几个字需要重写,于是他们就邵*在九江视察的机会,请他为“九江报”题写报头。邵式平将字写好后,大家看了又看,说太好、太好。一致称赞邵*写的好字,犹如他的人品一样,刚健端庄,风格独特。第二天九江报社用红字印上报头,读者都说邵*的题字给九江报增添了光辉的色彩。不久,“九江报”报名改为“九江日报”,报头字又请邵式平亲手题写。斯人已逝,风范长存,邵式平留下的题字给人以回味,启迪。
这年夏天,江西行政学院教学人员在庐山牯岭河南路租了一幢房子,集体备课。一天上午,接到通知:邵*要会见这些教学人员。大家听后兴高采烈,整理衣冠,披着骄阳,很快来到邵*下榻的牯岭休养所。一进会客室,刚坐下,邵*笑容可掬地从里屋走出来。邵式平身材魁伟,步履稳健,穿一套黑呢*,给人以庄重慈祥、和蔼可亲的印象。他叫秘书拿一小盒糖果分给大家吃,并一一握手,仔细询问姓名及工作情况。他一面问,一面笑着说:“我这个院长(当时他兼任江西行政学院院长)还不认识我们的教员,哈哈!”并且要大家在“留言簿”上签名留念。  然后,邵式平坐在中间的沙发上,与大家亲切交谈起来,鼓励大家要博览群书,认真看书学习,要做马列主义的“秀才”,要求深入实际,教学要做到实事求是。他特别嘱咐大家要热爱本职工作,他说:“哪个部门,哪个单位,都有光明的前途,行行出‘状元’嘛。”邵*说到这里,做了一个手势,用寓意深刻的比喻,指着窗外云雾缭绕迤逦的庐山牯岭,出口成章,风趣地题诗一首,说:“庐山十八面,面面都有宝;一面没有宝,还有灵芝草。  说完,邵式平带头捧腹哈哈大笑起来,全场哄然,一派和谐欢乐的气氛。
(三)  1962年9月的一天,邵式平到星子视察工作,顺便游览庐山南麓的名胜秀峰。这天上午,邵式平和夫人胡德兰(当时任省计委主任)在*九江地委*、专员朱冰,和星子县委*刘俭、*胡生寅等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漱玉亭参观。朱冰指着黄岩,向邵式平介绍了《望庐山瀑布》诗中的瀑布,并朗诵了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
朱冰在50年代初当过星子*,是知识分子出身,常借景抒情,吟咏几首诗歌。
邵式平欣赏了龙潭景色和四周的摩崖后,在漱玉亭内石凳上坐下休息。坐下不久,他指着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漱玉亭左边山石上有哪些古人的题刻,又问:“那是‘且’什么?”工作人员回答说:“是‘且听’二字。”“呵,原来是‘且听’。”邵式平凝思了三四分钟,兴致来了,横溢的诗兴涌上心头,随手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写下了一首五言诗:“身坐漱玉亭,面对双剑峰。欲识此间趣,且听龙潭中。”写好后,交朱冰、刘俭、胡生寅等同志看,要大家评一下,看哪一句还有不如意的地方。他又解释“龙潭中”者,为奔流不息之水也。邵式平的这首诗,一气呵成,以龙潭流水为喻,写出了无产阶级*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及永远向前的思想和情怀。  当下大家都要邵式平用墨笔写下来,给星子留个纪念。邵式平谦虚地不肯答应,*胡生寅再三请求。胡德兰同志(她是星子蛟塘人)也笑着帮腔说:“*到了县里,就应该尊重县太爷的意见!”邵式平才笑着答应:“好好,写。”县委党校负责人立刻拿来了纸笔,邵式平便掸纸挥毫,把上面那首诗抄了下来。当时只有八裁纸那么大,后来放大了刻在石头上,便是如今竖立在秀峰龙潭畔漱玉亭的那著名诗碑。广大游客参观后,无不称赞当年邵*写的诗文和书法具有独特的魅力。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