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4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3
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全诗共四句: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托物寓意、精巧深刻的小诗。自古以来就为后人所传诵。
前两句写实,首句写出蝉的形状与食性。“垂”,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次句写蝉声之远传。着一“疏”字,把枝干挺拔的梧桐写出,“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后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诗中比拟既形象又传神,达到虚与实、情与理的完美统一。
这里,使我想起儿童时代,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绑着用牛尾做的圈套,痴呆呆地站在树下,望着停息在高高的树梢上的蝉,想捉又捉不到,只好看着它得意地鸣叫的境界。至今我仍能想象到它震动耳鼓的鸣声。
儿时只知道贪玩,不知道能引申出这样一番道理:蝉的鸣叫传出去很远很远,不是由于借助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站到了高挺洁拔的树上的缘故。一个人的声名远播,要凭自己的品德和才学,不是靠权势地位所能达到的。
这个世界很奇怪,立身自好,品格高洁,有人格的人,不会为扬名去巴结权势,结果他们声望很高,相反,道德低下,腹中空空的草包,即使攀附上某种势力,也不会名声高远。历史上不乏昏庸*之辈,仅凭关系凭继承凭钻营,就享受到尘世的荣华富贵,但他们永远得不到崇高的声名。
几千年的文明进化,几千年的美好憧憬,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到能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水准,多少次划时代的进步,使许多古老的东西渐渐绝迹,作战时再看不到血迹斑斑的矛和盾,生活中早就不用笨重的石块和青铜。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发人深思,就是人类的精神领域里,不些东西似乎隔千年而依然如故。庸俗、卑劣、自私等丑陋的行径,依然司空见惯,凭借秋风以扬名,攀附权贵以出头的,历来不断,所以古人的诗文仍能引起今人思想上的共鸣。
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文章。虞世南的文就像他的人一样,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笔下的“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3
虞世南的《蝉》,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全诗共四句:
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托物寓意、精巧深刻的小诗。自古以来就为后人所传诵。
前两句写实,首句写出蝉的形状与食性。“垂”,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次句写蝉声之远传。着一“疏”字,把枝干挺拔的梧桐写出,“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后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诗中比拟既形象又传神,达到虚与实、情与理的完美统一。
这里,使我想起儿童时代,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上面绑着用牛尾做的圈套,痴呆呆地站在树下,望着停息在高高的树梢上的蝉,想捉又捉不到,只好看着它得意地鸣叫的境界。至今我仍能想象到它震动耳鼓的鸣声。
儿时只知道贪玩,不知道能引申出这样一番道理:蝉的鸣叫传出去很远很远,不是由于借助秋风的力量,而是因为自身的努力,站到了高挺洁拔的树上的缘故。一个人的声名远播,要凭自己的品德和才学,不是靠权势地位所能达到的。
这个世界很奇怪,立身自好,品格高洁,有人格的人,不会为扬名去巴结权势,结果他们声望很高,相反,道德低下,腹中空空的草包,即使攀附上某种势力,也不会名声高远。历史上不乏昏庸*之辈,仅凭关系凭继承凭钻营,就享受到尘世的荣华富贵,但他们永远得不到崇高的声名。
几千年的文明进化,几千年的美好憧憬,促进人类智慧发展到能上天揽月下洋捉鳖的水准,多少次划时代的进步,使许多古老的东西渐渐绝迹,作战时再看不到血迹斑斑的矛和盾,生活中早就不用笨重的石块和青铜。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发人深思,就是人类的精神领域里,不些东西似乎隔千年而依然如故。庸俗、卑劣、自私等丑陋的行径,依然司空见惯,凭借秋风以扬名,攀附权贵以出头的,历来不断,所以古人的诗文仍能引起今人思想上的共鸣。
人们常用“文如其人”来评价一个人的道德文章。虞世南的文就像他的人一样,时人称赞他的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诗人笔下的“蝉”,就是他自我意识的表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3
咏 咏叹 赞美
藉 凭借
垂缕饮清露:
垂缕:古代将帽带结在下巴下面,使帽固定。打结后 剩余下垂的部分称缕。垂缕,比喻蝉头上的触须
这一句写蝉垂着触须,有如冠冕下垂着缨带的彬彬君子,恬淡寡欲,“饮清露”以自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3
咏 咏叹 赞美
藉 凭借
垂缕饮清露:
垂缕:古代将帽带结在下巴下面,使帽固定。打结后 剩余下垂的部分称缕。垂缕,比喻蝉头上的触须
这一句写蝉垂着触须,有如冠冕下垂着缨带的彬彬君子,恬淡寡欲,“饮清露”以自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4
咏:赞美
籍:依靠、依赖
垂缕饮清露: 这句诗写蝉的形状与食性。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3 10:04
咏:赞美
籍:依靠、依赖
垂缕饮清露: 这句诗写蝉的形状与食性。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作者运用比兴手法,暗示自己的显要身份和清廉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