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5 17:28
曹素功,是与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齐名的清代四大墨家之一。关于他本人及其后世操墨业的情况,这里作点介绍。
曹素功是歙县岩镇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卒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享年75岁。原名孺昌,后易名圣臣,字昌言(一字荩庵),素功是其号。他在《墨林·自序》中说:“余垂髫癖嗜客卿,尝欲聚天下之名烟,袭而藏之,以供把玩。凡得一丸半笏,不敢轻置以负所好。惟时程氏(君房)以墨名,天下珍之久矣。余与程氏世好,故程墨余得肆藏焉。然恐拘于一见,不足以上溯古人,固取秦汉而下以墨名者,不下数十家……程承罗小(华)之法,沿之益精,故程氏于世为特著。”这就是说,他从孩提时起,就酷好收藏名家墨品,因与明末制墨名家程君房世好,故藏程氏墨最富,以为程君房虽然承袭了罗小华的制墨法,但其技艺精湛,成就过人。
曹素功最终成为一个制墨家,走过一段曲折的路。据他在《墨林·自序》中说,他在“而立”之年,就巳司理墨业,但在清王朝定鼎之后,崇尚文治的背景下,他便将墨业这一嗜好“谢去不事”,而“刻意芸窗”,追求功名。清顺治十二年 (1655),他从学于李衡文,中了秀才。5年之后,以明经成贡生,时年已45岁。因考选有一定的候补期,故一时还不可能有实职之封。而“家居多瑕”,又是很无聊的。
曹氏墨业的的大发展,主要在其后人之手。
素功在世时,其长子永锡就早已协助父亲司理墨业。顾宸在《墨林》题识中提到,他去访问素功时,素功“乃饮余酒,命其郎君水锡侍坐。永锡益豪于饮,谈三万杵之技甚悉。”水锡介入店事虽然较早,但后人很难见到有他名款的墨品,这主要是因为他父亲在世时,他仅仅是协助经营,而店主自然是父亲。父亲去世后,他只经营了短短六年时间就谢世了。
曹氏墨业的第三代传人名定远,字西侯,号班亭,是永锡的长子。他年青时曾与胞弟霖远(雨侯)以监生资格到北京应顺天府乡试,但都没有录取,于是兄弟两人就在国子监就学,拟以此入仕。以后,吏部考试虽然录取,但需以州同知候补,机会不多。他们两人又一齐回乡。接着,父亲永锡弃世,定远继承了父业。他经营“艺粟斋”,前后达40余年之久,以制作贡墨出名。如,康熙五十一年(1712),他曾为广东道御史阮尔询 (歙县人)造贡墨“太平清玩”;雍正元年(1723),雍正帝胤稹即位之初,他曾特制“高呼万岁”墨,以显示自己的善颂善祷。雍正年,两江总督范时绎通过徽州知府沈一葵在曹定远之“艺粟斋”定制贡墨“天章焕彩”。沈一葵在《墨林》中有这样一段题识:“余奉命移守新安,制台范公委以治墨,上供宸翰。因得接其文孙西侯,风流俊雅,克绳祖武.询其制法,备言其家传之秘,物料精好,和杵有度,参以前人之法,运其心得之神,墨以能事,不留蕴余。”
一个堂堂的知府大人,在墨商面前如此细心地“询其制法”,可谓慎重将事了。西侯制作的贡墨“天章焕彩”定是使沈知府、范总督满意了,雍正七年秋天,沈知府题了一首诗给西侯,诗曰:
剑脊龙文制让工,珍材乐浪耻相同。
金戕雅称挥宸翰,瑞雾蒙蒙绚彩虹。
明珠白璧市人惊,翠饼敲成艺益精.
愧被泥尘胸几斛,冰壶秋月拟同清。
曹西侯对巩固和发展祖父曹素功开创的“艺粟斋”墨业,是做了极大努力的。乾隆帝弘历在没有做皇帝时谢人赠墨诗里就有“古来作者难屈指,前朝潘生今曹氏”之句。足见康、雍年间,曹家的墨品已身价百倍,风行一时了。
曹素功的曾孙士悦、士恂,是“艺粟斋”的*传人。他们继承祖业是在乾隆年间。这时,曹家的墨晶进贡朝廷,已有定例。不仅如此,乾隆帝甚至以曹家墨晶赏赐*。乾隆三十六年纂修的《歙县志》中就提到:“先是海内巨卿贡墨皆取制于曹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