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首古诗带诗意和诗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9:45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2:11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
  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
  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
  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
  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
  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月夜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

  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绝】 类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评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登高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七律】 类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

  【注解】:
  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简析】: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彩。颔联状景*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意,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强烈的同情。

  大林寺桃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山水】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人间①四月芳菲②尽�山寺③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④转入此中⑤来
  ①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②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③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④不知:岂料、想不到。
  ⑤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原因惜春、恋春之情,怨恨春去无情,谁知是错怪了春,原来它并未归去,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山寺里来了。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神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初夏,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任上。这是一首纪游诗,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关于他写这首诗的一点情况,本集有《游大林寺序》一文,可参考。

  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忆江南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1]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2]
  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①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②谙(音安):熟悉。
  ③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品评】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暮江吟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注释】

  一道残阳①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②
  可怜③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④月似弓⑤
  ①残阳:将落山的太阳光。
  ②瑟瑟:碧绿色。
  ③怜:爱。
  ④真珠:即珍珠。
  ⑤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七绝《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约长庆二年(公元822年)赴杭州刺史任途中所作。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活像一幅油画。“铺”字用得妙,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这首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花非花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词】 类别:【】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注释】

  ①花非花、雾非雾:说它是花么?不是花,说它是雾吗?又不是雾。
  ②来如句:来的时候像一场春梦,停留没有多时。
  ③去似句: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
  这是一首情诗。说花非花,说雾非雾,本不是花,本不是雾,花有所指,雾有所喻。欲言又止,但止不住又说出真情——夜半来,天明去,既非花,又非雾,说明确有人来。谁来谁去?隐而不吐。为什么来?春梦无多,回味无穷;朝云遽散,惋惜惆怅。春梦者,春情也;朝云者,“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事也。此诗由一连串的比喻构成,描述隐晦而又真实,于朦胧中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是情诗的一首佳作。后人曾谱为曲子,广为流传。

  岁暮道情二首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
  壮日苦曾惊岁月,长年都不惜光阴。
  为学空门平等法,先齐老少死生心。

  半旧青衫半白头,雪风吹面上江楼。
  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

  【注释】

  为学空门①平等法②�先齐③老少死生心
  ①空门:指佛门。 ②平等法:平等,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法,佛教名词,意谓道理。 ③齐:辨明、明白之意。亦可作别解。此处似一字数意。
  原诗是一首七绝,作于任江州司马时。这两句是说,你要知道佛门平等的道理,就要明白老死少生也是平等而没有差别的。诗人虔心研究佛门之法,以作精神寄托,隐含其内心的酸痛。

  村夜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七绝】 类别:【】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释】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春晓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记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闻:听。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宿建德江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绝】 类别:【羁旅】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注解】:
  1、建德江:在浙江省,新安江流径建德的一段。
  2、移舟:靠岸。
  3、烟渚:弥漫雾气的沙洲。

  【韵译】:
  我把船停泊在暮烟笼罩的小洲,
  茫茫暮色给游子新添几分乡愁。
  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
  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评析】:
  ��这是一首刻划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
  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
  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
  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过故人庄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田园】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注解】: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韵译】:
  老友备好了黄米饭和烧鸡,
  邀我做客到他朴实的田家。
  村子外边是一圈绿树环抱,
  郊外是苍翠的小山包平斜。
  推开窗户迎面是田地场圃,
  把酒对饮闲聊着耕作桑麻。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
  再一次来品尝菊花酒好啦!

  【评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
  “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

  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

  【注解】:
  1、张丞相:指张九龄。
  2、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3、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4、云梦泽:古时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代低洼地区。
  5、济:渡。
  6、端居:安居。

  【韵译】: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

  【评析】:
  ��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
  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
  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后半即景生
  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
  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与诸子登岘山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律】 类别:【】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又题"与诸子登岘首"
  【注解】: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韵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评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
  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
  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语言通俗易
  懂,感情真挚动人。

  夏日南亭怀辛大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五古】 类别:【】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夜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消响。
  欲取鸣琴弹,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霄劳梦想。

  【注释】

  【简析】:
  这首诗充满怀念故人的情绪,写出闲适自得的情趣,表达出无知音的感慨。文字行如流水,层递自然,极富韵味。

  ① :诗题一无“夏日”。
  ② 夕:一作“夜”。
  【注解】:
  1、山光:山上的日光。
  2、池月:即池边月色。
  3、轩:窗。

  【韵译】:
  夕阳忽然间落下了西山,
  东边池角明月渐渐东上。
  披散头发今夕恰好乘凉,
  开窗闲卧多么清静舒畅。
  清风徐徐送来荷花幽香,
  竹叶轻轻滴下露珠清响。
  心想取来鸣琴轻弹一曲,
  只恨眼前没有知音欣赏。
  感此良宵不免怀念故友,
  只能在夜半里梦想一场。

  【评析】:
  ��此诗写夏夜水亭纳凉清爽闲适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的开头写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为纳凉设景。三、四句写沐后纳凉,表现闲情
  适意。五、六句由嗅觉继续写纳凉的真实感受。七、八句写由境界清幽想到弹琴,想
  到“知音”、从纳凉过渡到怀人。最后写希望友人能在身边共度良宵而生梦。
  ��全诗感情细腻,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富于韵味。“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句,纳凉消暑之佳句。
  回答者:cwangyang - 经理 四级 2-15 12:01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
  谢谢,虽然赏析有点多,但是已经很好了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6 个人评价
  好
  100% (6) 不好
  0% (0)

  对最佳答案的评论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0328041.html 这里有
  评论者: cityboy007 - 试用期 一级

  其他回答共 4 条
  李白《忆秦娥》赏析

  忆秦娥 ·李白

  马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http://www.mcscn.net/shicishangxi.aspx 上面有很多,自己看吧,呵呵

  【赏析一】

  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其气魄之雄伟,实冠今古。北宋李之仪曾和此词。唐宋词简释》 唐圭璋之深,如注如诉;后二句写无可奈何,入室垂帘,隔窗望月,愈衬孤寂。无独乎?无怨乎?诗不正面涂抹,却从反面点妆,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出处:古诗词鉴赏

  【赏析二】

  这首《忆秦娥》词,气势雄浑,意境高远。上片写春天的清晨,女主人公在秦楼上闻箫声悲咽而一觉醒来,望明月而怀远,见垂柳而忆别;下片写秋天的黄昏,女主人公登临乐游原(今西安市东南),睹景物而伤怀,感时序而惊变。这说明她自春徂秋,朝朝暮暮,无时无刻不在相思。在同一首作品中,允许时间、空间如此不断流动和暗里转换,正式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特征之一。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由箫声、秦娥、秦楼等兴象,很容易使读者联想到《列仙传》上的箫史和弄玉的幸福爱情,从而勾起一种历史的悠远感,与现实的悲咽、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秦娥在惊醒之后,听到悲咽的箫声若断若续,看到凄清的月色若明若幽,此时又该有多少思绪自心潮中涌出!按词律规定"秦楼月"三字的重叠,正适合表现着思潮起伏的需要,并为衔接"年年柳色,灞桥(一作陵)伤别"另一意境充当津梁。既然说"年年……伤别",则知所怀之人已离去多载。因此哪怕是灞桥(陵)柳色年年依旧,而秦楼上的女主人公却是相思愈陷愈深了啊!

  下片场景陡转:"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重九日登高,佳节倍思亲。但女主人公见咸阳古道上车马稀落,音信杳无,引领西望,能不慨然?"音尘绝"三字再一重叠,更加倍地强调出她心头悲哀的沉重。末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王国维说它把登高者的意兴写绝了。"遂关千古登临之口"(《人间诗话》),使别人再也写不过他。刘熙载甚至认为它"足抵少陵(杜甫)《秋兴》八首"(《艺概》卷四)。它好在哪里?我以为它好在能勾勒出一个诗的境界,从中让读者领略到无限伤乱的心情。试想: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色,不正象征着它的衰危么?

  此词意境,上半阙柔和,下半阙雄浑。词人融柔美和壮美于一体,在凄清、悲凉的典型氛围中,多方面地展示出抒情女主人公的多情性格。

  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显然都是遥想之词。但它能使读者亲临其境,恍如置身于秦楼或乐游原上,在月色笼罩或西风吹拂中触起离愁;并通过举目河山之异,深寓故国兴亡之感。在秦娥的形象里,凝聚着词人李白的独特感情。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2:11

17、 关雎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栖息在河中的小岛上。美丽文静的姑娘,真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择取。美丽文静的姑娘,日日夜夜地思念她。
追求姑娘难以如愿,更加日夜思念着她。相思之情绵绵无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睡。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择取。美丽文静的姑娘,弹琴鼓瑟以求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择取。美丽文静的姑娘,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18、 蒹葭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19、 观沧海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0、 饮酒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22、 次北固山下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23、 使至塞上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5、 行路难
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
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
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
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象吕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
世上行路呵多么艰难,多么艰难;
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
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
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26、 望岳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27、 春望
山河依旧国都早已沦陷,
草木茂盛满城都是春天.
感伤时局泪水溅是了花朵,
亲人离散鸟啼声更让人心伤.
战争连绵了整个春天,
珍贵的家书也难相见.
满头的白发愈搔愈短,
稀疏得简直无法插簪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作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处,只好回来,拄着拐杖,自己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顶漏雨,连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象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龟虽寿》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黄巾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龟虽寿

【曹操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孟浩然(6~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①。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②。

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③。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④。

翻译:老朋友准备好了鸡黍美食,约请我到他田庄相聚。但见绿树将村庄四面环绕,青山在村外向远处迤逦延伸。打开房舍就看到场地和菜园,端起酒来又谈起了蚕桑种麻的农事话题。等到秋天重阳节这一天,(我)还要来欣赏(盛开的)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生卒年不详,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仕途失意,后隐居鄂州武昌。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
翻译: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丛林。一条曲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觉得心境的空灵。万物一片沉寂,只听到那悠悠钟磬的回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翻译:【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
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天的池水往上涨。
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
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泊秦淮》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德宗贞元十九年生于世代官宦并很有文化传统的家庭。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著名的*家和学者。曾祖杜希望为玄宗时边塞名将,爱好文学。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秦淮河上的秋水荡漾,暮霭象轻纱般的舒卷飞翔。
秋水披一身迷人的烟雾,两岸金沙随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
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静静眺望,对岸酒家的灯火一片辉煌。
歌女如春,“游客”颠狂,《后庭花》的歌声弥漫江上,可有谁想到了国破家亡?

《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宋抚州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北宋前期著名词人。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其词风格清新、活泼自然,与诗相近。著有《诚斋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翻译:(上岭很累,但是)莫说从岭上下来就不难,在下山之前常常让那些行人空欢喜一场。走入到崇山峻岭之中,你才从一重山里出来,可是又被另一重山拦住了。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如梦令》
李清照(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宁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还时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黑天暮,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大家争着划呀,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满滩的鸥鹭。

《观书有感》
朱熹(1130~1200)中国南宋思想家。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中进士,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庆元六年卒。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翻译: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一】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闲居上饶带湖期间。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县西,风景优美,所谓“溪山一片画图开”(辛弃疾《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辛弃疾在其附近建有书堂,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辛弃疾在南宋曾做到封疆大吏,但他那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终于被*罢官,回到带湖家居,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辛弃疾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和同情民间疾苦。在任湖南转运副使期间,他曾奏进《论盗贼札子》,为民请命,历数百姓“嗷嗷痛苦之状”,指出“官*民反”的事实,大声疾呼朝廷要“以惠养元元为意”。他在罢官闲居以前就说:“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遂以稼轩名,自号稼轩居士。而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以至农村的一事一物都引起他极大的兴趣。因而他对农民的疾苦很关切:“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浣溪沙》)风调雨顺,老百姓不致饿肚子了,他也感到很高兴。在这些农村词中,辛弃疾是把和平宁静的农村同污浊倾轧的“市朝”对立起来的。“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清平乐题上卢桥》)他在官场里遭受排挤*,而在农村可以得到暂时的慰藉,寻求精神的寄托。正如他的朋友陆游说的那样:“农家农家乐复乐,不比市朝争夺恶”(《岳池农家》)。正是在这种复杂感情的促使下,辛弃疾才写出了像《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也只有联系作者的身世遭遇和思想抱负,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这类词的妙处。

这首《西江月》写的是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所经历的一个片段。在一个晴朗的江南夏夜,月光皎洁,照耀如同白昼,栖息在绿树枝杈上的乌鹊,以为曙光照临了,“呀呀”地惊飞而起,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弄得树枝还籁籁作响呢!当它发现自己判断错误时,才在另一根树枝上停息下来。清风徐来,树枝轻摇,惊得沉睡的夏蝉也在深夜里鸣叫起来。就在这醉人的晴朗月夜,我们的词人踽踽独行于黄沙道中,耳听着蝉鸣鹊叫,鼻闻着稻花的馥郁芳香,水国的骄子们似乎很理解我们词人欢悦的心情,于是为他奏起了欢快的交响曲。就从这青蛙的一片合唱声中,我们的词人已听到了丰收的消息。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令人心旷神怡的,他全部身心都沉浸在江南夏夜的舒适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翘首遥望天际,那里只有稀疏的几颗星星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是江南的盛夏天气呢!不知什么时候,忽然飘来几片浮云,恶作剧似地洒下几点雨来。这突来的阵雨打破了词人的雅兴,使他不得不匆匆急步,躲避这夜来的飞雨。急于赶路,不暇四顾,路到溪桥一转弯,猛然抬头,嘿!一爿熟识的茅店就出现在土地庙的树林边。这简直是一幅优美动人、饶有情趣的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它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这幅江南山村月夜图,作者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段来表现的呢?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厌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 “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 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 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张忠纲)

【赏析二】

《西江月》原题是《夜行黄沙道中》,记作者深夜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和所感到的情绪。读前半片,须体会到寂静中的热闹。“明月别枝惊鹊”句的 “别”字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这句话是一种很细致的写实,只有在深夜里见过这种景象的人才懂得这句诗的妙处。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蚀时它们就惊动起来,乱飞乱啼,月落时也是这样。这句话实际上就是“月落乌啼”(唐张继《枫桥夜泊》)的意思,但是比“月落乌啼”说得更生动,关键全在“别”字,它暗示鹊和枝对明月有依依不舍的意味。鹊惊时常啼,这里不说啼而啼自见,在字面上也可以避免与“鸣蝉”造成堆砌呆板的结果。“稻花”二句说明季节是在夏天。在全首中这两句产生的印象最为鲜明深刻,它把农村夏夜里热闹气氛和欢乐心情都写活了。这可以说就是典型环境。这四句里每句都有声音(鹊声、蝉声、人声、蛙声),却也每句都有深更半夜的悄静。这两种风味都反映在夜行人的感觉里,他的心情是很愉快的。下半片的局面有些变动了。天外稀星表示时间已有进展,分明是下半夜,快到天亮了。山前疏雨对夜行人却是一个威胁,这是一个平地波澜,可想见夜行人的焦急。有这一波澜,便把收尾两句衬托得更有力。“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是个倒装句,倒装便把“忽见”的惊喜表现出来。正在愁雨,走过溪桥,路转了方向,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的那所茅店。这时的快乐可以比得上“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那两句诗所说的。词题原为《夜行黄沙道中》,通首八句中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这种技巧是值得学习的。

这首词,有一个生动具体的气氛(通常叫做景),表达出一种亲切感受到的情趣(通常简称情)。这种情景交融的整体就是一个艺术的形象。艺术的形象的有力无力,并不在采用的情节多寡,而在那些情节是否有典型性,是否能作为触类旁通的据点,四面伸张,伸入现实生活的最深微的地方。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它就会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了。我们说中国的诗词运用语言精炼,指的就是这种广博的代表性和丰富的暗示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2:12

我建议你到书摊上找一本这样的书。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22:12

要求太高了吧?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