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3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6:56
漂浮的定义是只受重力和浮力,h排>10cm,说明他除了重力,浮力,还受支持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6:51
虽然你已经采纳了你认为的最佳答案,但是我还是想说两句。这个问题以前也困扰过我,希望我的解答能完美地让你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你先明确一个逻辑思维:因为物体是漂浮在液体中,所以判断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一般我们不会反过来说。也就是不会去说:因为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所以物体会漂浮在液体中。
回到这一题来,这题有个关键的问题,它是问你“是否与底部接触”,并没有问你漂浮还是不漂浮。解题的过程你已经了解:通过h排>10cm,判断与底部接触。对于这题,我们不必也不好判断漂浮还是不漂浮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液体被挤出水杯外了,似乎是漂浮但是却碰到了杯底。
最后,做一个想象。有一个大浴缸,装满水,放一个小木块在水中,漂浮着,水面刚好淹没木块。然后浴缸不断变小,不断变小,直到小到和木块差不多一样大,最后漂浮的木块不还是碰到浴缸底部了。
总结一下:因为物体是漂浮在液体中,所以判断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不要反过来说。这题是问你有没有碰到底部,没问你漂浮不漂浮的问题。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6:54
密度不一致时会导致漂浮,但那前提是密度大的液体足够多,不然你想想看,密度小的在漂浮的时候会有一部分体积在液体中,这部分体积是有高度的,如果这个高度大于液体的高度就会接触到底部的,就像人在水中是会漂浮的,人的密度小于水的,但是如果水够浅就可以踩到底部啊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6:52
因为物体较长,即使漂浮,也有部分会在水中,所以不能由此判断它不与水底接触,我个人认为是这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06:53
液体密度大于物体密度漂浮,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液体,也就是阿基米德原理,要是没有足够的液体,浮力小于重力,就沉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