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2:20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6:36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一定是正确的。
解析:
根据科学道理,水流的运动规律,水流受阻产生的强大反冲力,将石兽身下的河沙掏空,石兽就会往前倒,经年累月如此,就将石兽神奇地“搬运”到上游去了。
出处:《河中石兽》【作者】纪昀 【朝代】清代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白话释义: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纪昀晚年,也即乾隆五十四年(17)到嘉庆三年(1798)期间,开始收集民间狐鬼神怪故事,包括不少关于考据的文字,整理并写成了《阅微草堂笔记》,此文即是其中的一篇。
文章启示:
作者对此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文章寓理于事,给了人们非常深刻的启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6:40
河中石兽具体分析:
讲学家:当石兽为一个近似扁平长方体,有一定重量时,成立。理由:此时石兽横向落入水中,将有一部分埋入沙中。此时石兽露出水面的部分不高,受力面不足以形成反激之力,经过多年后,会被沙子埋没。
之后在说老河兵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