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敦元遗闻轶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3小时前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5分钟前

戴敦元,号神童开化,家境贫寒,其父戴简恪公在五十岁时无子,仅有三顷田地。当时衢州河水上涨,导致大量人口溺亡,父亲以田契向富户借贷救活了不少人,但田地因此损失大半。第二年,简恪出生,五岁时就能写大字,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父亲带他去杭州拜访博学的老者齐息园先生,交谈中无人能难倒他。简恪早早科举登第,因出痘未能参加殿试,次年补考,进入翰林院,后改任刑部。简恪的先人事迹鲜为人知,他的同郡余朗山侍御(即本敦)首次公开讲述他的故事。


戴公年轻时喜好饮酒,不拘小节,在市井间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他记忆力超群,因家贫无钱买书,便借书于书商。官至刑部尚书,他习惯乘坐驴车上班,几十年来仅有一条布被。他去世后,人们敬佩他的清廉品德,听说他对算术极为精通,房内摆满了小泥人,闲暇时会推算。他的成就和失败如同人生的起落。在任刑部尚书时,他曾在一个大雪天,身穿雨罩,手抱文书步行至街市,叫来驴车后离去,这让他在京城被人称为"驴车尚书"。他去世时,生活简朴,衣衫破旧,仅有一袭布衾,俭朴之德无人能及。


在乾隆庚戌年的会试中,朱文正为正考官,浙江中卷初定为二十四本,但钦定的中额只有七名。简恪对每一份卷子都十分珍视,甚至在得知某卷子是浙江籍后,表示即使留下七卷,也难以割舍。最终,他决定将该卷子保留为欣赏之物。简恪一生酷爱历算,淡泊名利,专心政事,对于刑名法律熟悉,退朝后即闭门读书,不与人交往。他撰写的许多作品散失较多,直到临终前三日,他才整理残稿。去世前,他似乎预知生命的终结,亲手编辑书籍。他曾帮助数人订正著作,包括《四元玉鉴细草》等,可惜未能保留全部遗稿。他在担任山西布政使期间,廉洁奉公,不接受陋规,革除了官场中的不良风气。在京城任职时,同事需有公事才得相见,他处理案件公正无私,甚至在归家时,家人准备饭菜,他也不言饥渴。归浙江时,他身穿木屐赴宴,即使下雨,也坚持步行,拒绝官场的排场。


总的来说,戴敦元公一生清廉简朴,才华横溢,他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如何公正执政,厉行节俭,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和事迹,深深烙印在人们的心中,令人感叹不已。
扩展资料

戴敦元(1767—1834)清代,学者。字金溪,号吉旋,浙江开化人。幼时阅书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乾隆五十八年进士,由刑部主事累迁刑部尚书。官刑部十年,专治刑狱,于律例罅漏之处,数奏请更定,卒谥简恪。有《戴简恪公遗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