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在汉末三国时期,活跃在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山区的居民群体,被统称为山越。他们是古代越族土著后裔与汉族移民融合的产物,汉化程度各异,社会生产力水平呈现出多样性。山越可以追溯至百越族的一支,其名称源自他们最初生活在山地的特性。自秦汉以来,民族融合不断深入,许多山越与汉人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包括一些为逃避赋役而迁入山区的汉人。
尽管山越的名称以种族划分,但实际上他们是南方山地内多元文化交融的群体,既包含汉人成分,也有越人血统,因此也被称为“山民”。他们的主要生产方式是农业,种植谷物,得益于山区丰富的资源,他们还自行开采铜铁,制造兵器,显示出较强的自给自足能力。山越的社会结构分散而小聚居,他们崇尚武力,依托山险地形形成武装集团,首领拥有如“帅”、“大帅”、“宗帅”等各种称谓,这表明他们在封建政权中保持着一定程度的性。
“山越”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169年)九月,丹阳山越围太守陈夤,夤击破之。”其时徽州属丹阳郡。山越是居住在先秦百越地区,以山区为根据地,汉、越二族劳动人民共同反抗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的山寨式武装集团,他们有自己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