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姜维和刘禅,哪个人跟蜀汉亡国有着非常大的关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3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05:23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而后爆发了黄巾,刘备在农民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公元223年,刘备召诸葛亮至永安交待后事后病死。到了公元234年,诸葛孔明驾鹤西去,留下一片他没整理完的烂摊子。

可以说,诸葛亮一死,蜀汉已失去了复兴的最后希望,只能在一些老臣的维持下苦苦支撑。很多朋友都觉得,在孔明离世以后,姜维直接成了蜀汉政权的当家人。实则不然,论资排辈,此时的姜维虽不再是毛头小子,但是,他与那些老臣的水平还相差甚远。

要知道,当时的费祎和蒋琬两位老臣,都是既有能力又有资历的名士。他们的政治嗅觉十分敏锐,对当前形势的判断也非常精准。此时的蜀汉国政,当务之急是什么?休养生息!毕竟,孔明在世时蜀国倾尽国力进行了数次北伐,国力几乎被耗光。

于是,在蒋琬和费祎上台后,立即实施了一系列休养民生的良政。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势头并未持续太长时间。由于费祎被刺杀,姜维迅速上位,成了继孔明、费祎之后的第三位蜀汉当家

人。平心而论,姜维颇有军事天赋,他的军事能力绝不逊于陆逊、周瑜之流。不过,政治是姜维的短板,在处理内政方面,姜维表现得十分。

若非如此,蜀汉后期又怎会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呢?

对此,姜维苦无良策,只能带着军队在外作战,苦苦支撑即将倾覆的蜀汉河山。

话说,在汉中一战中,蜀汉集团取得了大胜。从这以后,魏延受刘备指派,担任汉中地区的总司令。说起魏延,此人被后世“黑”了好几个世纪,但是,他的军事水平却是毋庸置疑的。在汉中地区的军事部署上,我们就能看出魏延有两把刷子。

魏延将汉中的蜀军,分别驻扎在汉中周遭的山区中。故此,魏军根本无法深入汉中腹地,只要稍有入侵汉中的意图,便会遭到蜀军的围剿。从诸葛亮担任丞相开始,直到费祎上台,魏延的战略在三十年的时间里一直被沿用。不过,姜维获得兵权后,立马更改了这一策略。

姜维觉得,魏延的安排虽然有利于防守,但是,却无法歼灭魏军取得更大的战果。对此,姜维决定“险中求胜”,将所有汉中地区的蜀军全部抽调进城里,打算与魏军来场大决战。姜维打算据守城池,趁着敌军撤兵时率军追杀。姜维的思路不错,但他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想要和魏军打持久战有两个前提:

一是蜀军的后勤能得到保障;

二是魏军的数量不能太多。

战场瞬息万变,战况发展怎会如姜维所料呢?所以,将魏军放入汉中平原,无疑是一步险棋。趁着姜维的部署出现了漏洞,司马昭立即派邓艾、钟会、诸葛绪三位大将大举南下。在此期间,钟会的部队是主力,其他二人率领的魏军主要是为了协助主力便宜行事。

钟会抓住蜀军的要害,派一支军队牵制了汉中地区的蜀军主力,然后,亲自带兵拿下了阳安关。阳安关沦陷后,蜀汉的屏障就只剩一道剑阁了。姜维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竟干出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只能将全部兵力调回剑阁抵御魏军主力。

其实,姜维也很无奈。

诸葛绪、邓艾、钟会三人心怀鬼胎,战争刚进行到一半,他们就开始“窝里斗”。钟会笼络了邓艾,两人合伙陷害了诸葛绪。类似的情况,在曹魏战争史上时有发生,堪称曹魏军界的“惯例”。姜维将大量蜀军集结于剑阁,魏军根本抓不住剑阁关的破绽。邓艾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迂回战术。届时,只需钟会牵制住姜维的主力军,自己即可将全部精力放在攻打剑阁上。在此期间,蜀魏两军杀得昏天黑地。

从地理环境来说,姜维所处的剑阁关有一定优势,所以,钟会的士兵们就像打水漂一样,一个个地冲上去“送人头”。其实,姜维之所以能固守剑阁,并不完全是地理优势之功,其本人的防守水平亦不容小觑。且看数百年后,宋军在攻打后蜀时,三下五除二便拿下了剑阁关。从这就能看出,宋朝时期的后蜀政权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名将,但凡有姜维这号人物出现,都够宋军喝上一壶的。

姜维和钟会在这里打得正欢,邓艾已经抄小路绕了一个大圈,兵锋直指成都。按说,这邓艾也是个奇人,他将宝全都压在了成都后防空虚上,所以,才不惜七百里急行军绕过剑阁。倘若,蜀汉尚有余力防守成都,恐怕邓艾这支疲惫不堪的军队就得交待在这。当时负责成都防务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魏军兵临城下,诸葛瞻除了与其玩命已别无他选。

由于,绝大多数兵力都被姜维带走了,所以,诸葛瞻根本不是邓艾的对手。那么,为什么邓艾的军队经几百里急行军后,仍展现出如此强的战斗力?

原因有二:

一是蜀军后防空虚,驻在成都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二是邓艾军根本没有退路,若不赶紧攻陷成都势必会被回防的姜维包抄。

摆在魏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打下成都大家喝庆功酒,要么马革裹尸请全村人喝酒。

不过,虽说邓艾的军队有必死之志,但成都的城防也不是闹着玩的,为什么邓艾能拿下成都呢?

客观而言,此时邓艾的军队徒有士气,却没什么战斗力。为了抄小路,魏军翻越重重山岭,要知道邓艾的手下连一匹马都没有,士兵们只能背着辎重干粮,靠“十一路”走完七百里路。可以预想的是,只要成都能多撑一段时间,邓艾的军队极有可能不战自溃。届时,姜维的援军杀来,与成都守军合围邓艾,必可将其一举歼灭。然而,坏就坏在刘禅这小子身上了。

比起他老爹的魄力来,刘禅的水平差得太远。今天说主公我们逃往南方吧,刘禅称善;明天说主公我们投靠东吴吧,刘禅亦称善。魏军打来这天,刘禅被手下大臣忽悠得开城投降。邓艾做梦都没想到,他都已经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了,胜利竟悄悄地来了。邓艾乐不可支,连忙安排懂事蜀后主返回大魏邀功。值此之际,最无语的要属奋战在前线的姜维:我辛辛苦苦打了这么多天,您老就这么降了?

此时,姜维心想,既然老大都开城投降了,自己还与钟会这小子较个什么劲?

于是,他打开关口,带着蜀军投降钟会。

难道,蜀汉最后的曙光姜维就这样放弃希望了吗?

并非如此,姜维之所以投降,是因为这是他的缓兵之策。与其与钟会杀个你死我活,还不如潜伏到敌人内部,把老大救出来重整河山!在两人的短暂接触中,姜维发现钟会这小子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主,而是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只要有欲望,就有破绽。

于是,姜维对钟会说:“我看老哥绝不是个屈居人下的主,你我二人何不霸占蜀地,自立反魏,建立一番基业呢?”姜维的这句话颇有诱惑力,在那个皇帝轮流坐的年代,有几人心甘情愿给别人打一辈子工呢?于是,钟会被姜维忽悠了,决定与其共谋大业。

然而,共图大业还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干掉邓艾这个绊脚石。只要邓艾活着,姜维的计划就很难开展。姜维向钟会秉明意图后,钟会立即拍胸脯打包票:“老弟放心,不就是邓艾吗,我两句话就能把他忽悠死!”于是,钟会立即上书朝廷,称邓艾想要雄踞西川,反叛大魏。

司马昭一听,这还了得?立即下令,命钟会出兵解决邓艾。眼看着大业成了一半,可是,天不遂人愿,钟会和姜维的计划败在了一个小人物手里——卫瓘。此人是一名监军,在钟会构陷邓艾时,他也曾参与其中。不过,当他知悉想要夺取西川的人是钟会后,立即决定出卖钟会,独吞这不世奇功。

卫瓘立即揭发了钟会的反意,然后,召集各路将军围剿钟会、姜维二人。胜利在望的钟会,根本没料到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被卫瓘这小子坏了好事。钟会与姜维突围未果,钟会被魏军斩杀。此时的姜维,彻底失去了复国的希望。值此之际,他再无颜面对先帝,干脆拔剑自刎,以谢天下。

杀掉了二人的卫瓘,暗中派出了一支军队,因为,他还没解决掉最后的隐患——邓艾。要知道,在最初钟会构陷邓艾时,卫瓘也参与其中。一旦让邓艾活着返回长安,此人定会向司马昭阐明事情,届时自己的脑袋恐难保。这个世界上,唯有死人的嘴巴是最严的。于是,卫瓘的人追上的邓艾,将其格杀。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令人无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有时竟能蜉蝣撼树,干掉那些成名已久的大人物。张飞、典韦,均死在小人物手中,类似的现象在三国中比比皆是。总而言之,蜀汉戏剧性地亡了,亡在姜维的错误指挥下,亡在刘禅的懦弱中,亡在小人物卫瓘手里。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