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8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9:2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受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在全会讲话中,就切实贯彻好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党的建设的战略考虑和《决定》的起草过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个时候召开的全会以什么为主题,是一个需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和全面把握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要求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就推进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作出一系列决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同时我们认为,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发展中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二,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和风险,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较大困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三,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要求进一步采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我们党从去年9月开始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第一批已经结束,第二批已经基本告一段落,第三批于今年9月初启动、到明年2月基本结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创造了许多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新举措。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更好地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的工作力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中成长进步,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能力出现许多新情况,不少年轻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更重要的是,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决定》从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6个方面作了归纳。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任务十分艰巨。党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总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党更好地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对党的建设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再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3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总体部署,也需要召开一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工作作出安排。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起草工作,是在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今年3月,总在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文件起草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起草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重要修改意见。《决定》在形成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全党智慧,不断凝聚全党共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文件起草工作开始时,就下发通知,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意见,并组织18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5份专题调研报告。同时,文件起草组到12个省区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地方各级干部、基层党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过程中,充分研究和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形成后,再次将《决定》稿下发到全党一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据统计征求意见人数共2995人。总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党对各方面意见高度重视,要求文件起草组逐条研究吸收,对《决定》稿进行充实、修改和提高。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提出的重要观点和主要举措,来自各级党组织的探索实践、来自全党的集思广益,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关于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60年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很不寻常,积累的经验承前启后、十分丰富。对60年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是很有必要、非常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决定》从6个方面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关于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思想理论建设对于我们这个有7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所具有的重要性,揭示了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回顾历史,正是靠这一政治优势,才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注重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适时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尤其在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党更加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关于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条经验,反映了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任务这一根本指导原则,揭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中国党的领导是推进、建设、改革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60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这个法宝,始终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既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密切结合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党依靠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开创和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开创和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抓住了这一条,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关于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条经验,反映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揭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一历史真理。最近20年世界上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主义,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这些主要方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60年来,我们党把这些根本要求贯穿于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代表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执政成就的根本原因。60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要经受住这些考验,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这样做,我们党就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条经验,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践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全体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中国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无往而不胜。
(五)关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治党治国之道,揭示了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改革创新是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从开创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就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特别要创新党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六)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根本方针,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50年5月开始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整风,克服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到头”思想。从1951年到1954年进行的整党,对党员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清理了党员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和消极落后分子。我们党的八大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认真加以实施。从1983年开始,用三年半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整顿,此后还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正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举措,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必须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必须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起来说,《决定》总结的6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科学领导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6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已经产生而且还将长期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相信,全面把握、充分运用《决定》总结的6条基本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9:28
一、关于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形势分析
第一个层面,从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形势看,总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实体经济整体趋暖还需要时日。我们既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又要清醒认识,沉着应对,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总的看,2010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好于今年。但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我们要继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提高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驾驭全局的能力,切实防止盲目乐观思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清醒、更加周密、更加充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个层面,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看,要正确把握省高度重视浙中城市群崛起的重要机遇,全面理清和明确东阳的区域目标定位,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2008年,我市修编完成了《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了我市的市域功能定位,概括为三句话:浙中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建筑、教育、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的影视文化与商贸旅游城市。也就是说,在浙中城市群发展中,东阳的区域功能定位已经明确。东阳能否在浙中城市群崛起过程中实现奋力追赶、再创辉煌,关键就要看我们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否正确有效。我个人认为要注重把握三个着力点:一是发展提升具有东阳特色的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具有一定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三是做大做强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服务业。
第三个层面,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看,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追赶之势,但要真正实现追赶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既要倍加珍惜,乘势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打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可以说,东阳已经处在奋力追赶的加速阶段和关键阶段。
二、关于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奋力追赶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总的思路是要继续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东阳、实现奋力追赶”的总体要求和“五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以“落实到位年”为工作基调,以“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发展环境”为工作主题,以“项目投入”和“提升执行力”为抓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总体上要把握五个“坚持”、五个“进一步”:坚持提振信心、进一步促进凝心聚力;坚持创业创新、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坚持抓人促事、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坚持民生为重、进一步构建和谐东阳。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要求,做好明年工作,要认真把握和处理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提升精神状态问题,就是要以弘扬新时期东阳人文精神和红椿巷旧城改造精神为主线,不断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创新的激情,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拆迁这一历史遗留难题之所以能顺利突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拆迁工作人员发扬了“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不甘落后、顾全大局”的“四不一顾”精神。而这种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可以说是无穷的,大大推进了旧城改造进程。在看到这些积极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我市的干部群众中整体上还是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强化。东阳要实现奋力追赶,关键在于全市上下首先要保持一种“奋力追赶”的精神状态。下一步,要以弘扬新时期东阳人文精神和红椿巷旧城改造精神为主线,把东阳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斗志、干劲、热情调动和激发出来,为加快东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问题,就是要以项目投入为抓手,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重点镇乡的平台作用,努力实现奋力追赶。对东阳而言,发展的关键首先还是要全力加快经济发展。面对差距,下一步,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紧紧围绕奋力追赶的目标要求,抓住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趋暖、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全市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等机遇,进一步明确追赶目标,落实发展举措,乘势而上,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关于正确看待当前与长远问题,就是要以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为指导,既要着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又要着眼长远夯实发展基础。要促进东阳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四)关于领导方法与艺术问题,就是要以重点工作的推进为突破口,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工作、干事业,需要科学的方。各机关部门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根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内部分工,有所侧重,统筹推进。
(五)关于执行力建设问题,就是要以“落实到位年”为工作基调,全员、全面、全力、全程抓落实,力求新突破。、市在考虑明年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时决定不再做大的调整,在保持总体工作思路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把明年工作的着力点继续放在强化落实上,促进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六)关于改善发展环境问题,就是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重点,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环境就是资源,就是形象,更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抓发展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大事,就是落实第一要务。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发展环境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投资创业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环境三个方面。改善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不懈努力,关键是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作出表率。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改善发展环境,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9:3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听取和讨论了总受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局的工作。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总在全会讲话中,就切实贯彻好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党的建设的战略考虑和《决定》的起草过程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在这个时候召开的全会以什么为主题,是一个需要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认真考虑和全面把握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要求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就推进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总体部署的贯彻落实作出一系列决策,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同时我们认为,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发展中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二,应对国际形势的挑战和风险,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仍占优势,综合国力竞争和各种力量较量更趋激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有所增多,给我国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发展也带来较大困难。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要求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三,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要求进一步采取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有效举措。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我们党从去年9月开始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目前第一批已经结束,第二批已经基本告一段落,第三批于今年9月初启动、到明年2月基本结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创造了许多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经验新举措。我们要巩固和扩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更好地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推动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抓紧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进一步加大党的建设的工作力度。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中成长进步,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当前,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的干部队伍构成发生很大变化,干部队伍思想、素质、能力出现许多新情况,不少年轻干部缺少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重大政治风浪考验,干部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更重要的是,目前党内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决定》从理想信念、民主集中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6个方面作了归纳。这些问题虽然不是党的队伍的主流,但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我们党是一个拥有370多万个基层组织、75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建设好这样一个大党任务十分艰巨。党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客观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出现什么问题就抓紧解决,不能放任不管。如果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就难以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总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党更好地负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责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对党的建设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再部署,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30年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届内都安排一次全会讨论党的建设问题。198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整党的决定》;1990年3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199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2001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党的十七大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总体部署,也需要召开一次全会就贯彻落实工作作出安排。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起草工作,是在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进行的。今年3月,总在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文件起草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研究的问题,对起草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政治局常委会、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审议《决定》稿,提出了许多指导性意见和重要修改意见。《决定》在形成过程中,坚持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全党智慧,不断凝聚全党共识,体现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要求。文件起草工作开始时,就下发通知,向各地区各部门征求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问题的意见,并组织18个部门和单位开展专题调研,形成25份专题调研报告。同时,文件起草组到12个省区进行专题调研,广泛听取地方各级干部、基层党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过程中,充分研究和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定》稿形成后,再次将《决定》稿下发到全党一定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据统计征求意见人数共2995人。总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党对各方面意见高度重视,要求文件起草组逐条研究吸收,对《决定》稿进行充实、修改和提高。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提出的重要观点和主要举措,来自各级党组织的探索实践、来自全党的集思广益,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关于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
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我们党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开始向一个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执政党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一个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开始向对外开放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我们党执政以后党的建设比没有执政时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在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比在封闭半封闭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情况也要复杂得多。60年来,我们党根据自身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的变化,围绕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走过的历程波澜壮阔、很不寻常,积累的经验承前启后、十分丰富。对60年党的建设的成功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对于提高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工作水平是很有必要、非常重要的。基于这样的考虑,《决定》从6个方面对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
(一)关于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思想理论建设对于我们这个有75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所具有的重要性,揭示了我们党注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立党、兴党的政治优势。回顾历史,正是靠这一政治优势,才能够在旧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社会里,建设起一支团结统一、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我们党在全国执政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在理论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0年来,我们党坚持把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党员和干部教育的中心内容,注重把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适时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尤其在党和国家处于历史转折时期、事业发展处于新的起点、前进道路上遇到大的困难、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风波、国内外敌对势力借机制造思想混乱的时候,我们党更加注重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起到了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的重要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根本建设,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确的前进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就能不断开创新局面。
(二)关于坚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条经验,反映了党的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历史任务这一根本指导原则,揭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中国党的领导是推进、建设、改革最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60年来,我们党坚持运用这个法宝,始终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结合起来,既紧紧围绕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密切结合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等中心任务加强自身建设,使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我们党依靠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间成功与挫折交替,正确与失误交织,从总体上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既开创和不断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又开创和不断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建设必须按照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尤其是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展开,朝着党的建设总目标来加强,着力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抓住了这一条,党的建设就抓住了根本,党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国家的发展就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三)关于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这条经验,反映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引领和主导作用,揭示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死存亡这一历史真理。最近20年世界上一些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丧失执政地位特别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亡政息的惨痛教训表明:一个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一个政党的先进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中国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目标和远大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主义,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是民主集中制,这些主要方面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60年来,我们党把这些根本要求贯穿于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体现在党组织和党员的行动上,代表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保持和发展了党的先进性。这是我们党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执政成就的根本原因。60年的实践证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要经受住这些考验,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必须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坚持这样做,我们党就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四)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条经验,反映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必须始终践行的根本政治要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思想。我们党在中国执政,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党在全国执政60年来,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全体人民满腔热情地投身到建设祖国的美好未来和自己的幸福生活中去。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赢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0年的实践证明,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血脉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的成败也在人民。中国党作为一个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如果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群众的支持,从根本上失去先进性,以致最终失去执政资格。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动员全党同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始终不渝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这个根本政治立场,把这个政治立场一以贯之地落实和体现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去,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就无往而不胜。
(五)关于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的治党治国之道,揭示了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奥秘之所在。改革创新是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党的事业的发展要求。从开创和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确立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从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到提出和不断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从实行差额选举、党务公开等扩大党内民主的举措,到确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理念;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到实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干部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60年的实践证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也没有止境。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就要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发扬传统、又创造新鲜经验,既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党的建设中的难题、又善于用创新的思路探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途径,努力做到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特别要创新党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做到以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六)关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这条经验,反映了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根本方针,揭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唯有从严治党才能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规律性认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因而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和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1950年5月开始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整风,克服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居功自傲情绪和“到头”思想。从1951年到1954年进行的整党,对党员开展了在执政情况下怎样做合格党员的教育,清理了党员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和消极落后分子。我们党的八大从加强思想教育、健全制度、加强监督等方面提出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党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认真加以实施。从1983年开始,用三年半时间对党的作风和组织进行整顿,此后还在全党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在全国农村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目前正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从严管党、从严治党的举措,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60年的实践证明,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坚持从严管党、从严治党,必须严格按照党章办事,按党的制度和规定办事;必须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必须在党内生活中讲党性,讲原则,弘扬正气,反对歪风;必须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坚持在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特别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总起来说,《决定》总结的6条基本经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加强自身建设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财富,必须倍加重视、倍加珍惜,必须作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提高自己的科学领导方法,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六大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个坚持”的基本经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总结了我们党50多年来执政的6条主要经验,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已经产生而且还将长期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相信,全面把握、充分运用《决定》总结的6条基本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3 19:23
一、关于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形势分析
第一个层面,从国际国内宏观背景形势看,总体上升的发展趋势为我们创造了更好的环境,但实体经济整体趋暖还需要时日。我们既要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又要清醒认识,沉着应对,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市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总的看,2010年我市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将好于今年。但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我们要继续准确把握经济发展大势,提高在复杂经济环境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驾驭全局的能力,切实防止盲目乐观思想,不能把经济回升向好等同于经济运行根本好转,增强忧患意识,更加清醒、更加周密、更加充分地做好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准备,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把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个层面,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部署看,要正确把握省高度重视浙中城市群崛起的重要机遇,全面理清和明确东阳的区域目标定位,积极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2008年,我市修编完成了《东阳市域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了我市的市域功能定位,概括为三句话:浙中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建筑、教育、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的影视文化与商贸旅游城市。也就是说,在浙中城市群发展中,东阳的区域功能定位已经明确。东阳能否在浙中城市群崛起过程中实现奋力追赶、再创辉煌,关键就要看我们的产业发展策略是否正确有效。我个人认为要注重把握三个着力点:一是发展提升具有东阳特色的传统产业,二是培育壮大具有一定基础的先进制造业,三是做大做强具有文化底蕴的现代服务业。
第三个层面,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看,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市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追赶之势,但要真正实现追赶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既要倍加珍惜,乘势而上,又要脚踏实地,打实基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凝心聚力、狠抓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可以说,东阳已经处在奋力追赶的加速阶段和关键阶段。
二、关于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奋力追赶的关键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总的思路是要继续围绕“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东阳、实现奋力追赶”的总体要求和“五市”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兴工强市”“一主多元”发展战略,以“落实到位年”为工作基调,以“全力加快经济发展、全面改善发展环境”为工作主题,以“项目投入”和“提升执行力”为抓手,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总体上要把握五个“坚持”、五个“进一步”:坚持提振信心、进一步促进凝心聚力;坚持创业创新、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坚持抓人促事、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坚持民生为重、进一步构建和谐东阳。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要求,做好明年工作,要认真把握和处理好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提升精神状态问题,就是要以弘扬新时期东阳人文精神和红椿巷旧城改造精神为主线,不断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创新的激情,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红椿巷区域旧城改造拆迁这一历史遗留难题之所以能顺利突破,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广大拆迁工作人员发扬了“不畏艰难、不辞辛劳、不厌其烦、不甘落后、顾全大局”的“四不一顾”精神。而这种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力量可以说是无穷的,大大推进了旧城改造进程。在看到这些积极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我市的干部群众中整体上还是比较缺乏,需要进一步强化。东阳要实现奋力追赶,关键在于全市上下首先要保持一种“奋力追赶”的精神状态。下一步,要以弘扬新时期东阳人文精神和红椿巷旧城改造精神为主线,把东阳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提起来,把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斗志、干劲、热情调动和激发出来,为加快东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问题,就是要以项目投入为抓手,充分发挥经济开发区、重点镇乡的平台作用,努力实现奋力追赶。对东阳而言,发展的关键首先还是要全力加快经济发展。面对差距,下一步,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加快经济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紧紧围绕奋力追赶的目标要求,抓住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趋暖、浙中城市群规划建设、全市经济发展回升向好等机遇,进一步明确追赶目标,落实发展举措,乘势而上,全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三)关于正确看待当前与长远问题,就是要以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为指导,既要着力做好当前各项工作,又要着眼长远夯实发展基础。要促进东阳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四)关于领导方法与艺术问题,就是要以重点工作的推进为突破口,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工作、干事业,需要科学的方。各机关部门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根据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积极做好内部分工,有所侧重,统筹推进。
(五)关于执行力建设问题,就是要以“落实到位年”为工作基调,全员、全面、全力、全程抓落实,力求新突破。、市在考虑明年工作思路、工作重点时决定不再做大的调整,在保持总体工作思路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把明年工作的着力点继续放在强化落实上,促进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到位。
(六)关于改善发展环境问题,就是要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重点,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环境就是资源,就是形象,更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标志。抓发展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的大事,就是落实第一要务。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发展环境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投资创业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和谐稳定环境三个方面。改善发展环境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不懈努力,关键是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好头、作出表率。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改善发展环境,最根本的还是要通过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促进干部队伍作风转变,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