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1:5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7:55
1958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教授在《经济学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水平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他根据英国1861-1957的统计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估算出一条工资变化率和失业率的依存关系。 货币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增长率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但同时也可以降低失业率。凯恩斯的适度通货膨胀理论就是可以以适度的通货膨胀率换取较低的失业率,从而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不过70年代以后,美国出现的“滞胀”现象却打破了这个规律,新古典的经济学家又从微观经济方面给出了三个解释:
一是海勒提出的:个别生产部门供给异常,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70年代的严重石油危机。石油供给短缺,石油价格猛涨。
二是,萨谬尔森提出的:微观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的财政支出中很大一部分从公共工程支出转化为福利支出,即使存在失业,失业津贴之类的转移支付保证失业者的收入水平,物价不跌,失业率上升。
三是托宾和杜生贝里提出的微观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具体表现在,劳动力市场的错配问题,一方面存在大量劳动力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极缺。劳动力市场过度供给降低工资,但同时,过度需求提高工资水平。造成较高失业率和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并存现象。
以上第三点可以部分解释中国目前工资水平上涨,失业率很高的情况,但我认为更重要的因素是因为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投资拉动型和技术推动型相结合,而大量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并不能被一些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所吸收。所以造成经济增长率较高,失业率高并存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