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功能异常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59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23:44


血小板功能异常,特别是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涉及到几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包括巨大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无力症、贮存池病和阿斯匹林样缺陷等。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隐性遗传病,婴儿期即可出现中度出血症状,主要由于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Ib缺乏,导致黏附功能减退。血小板通常体积增大,功能受损,出血时间延长,但对某些聚集刺激反应正常。治疗上主要依赖输血小板,但可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影响血小板寿命。


血小板无力症,又称Glanzmann's thrombasthenia,由于纤维蛋白原受体GPⅡb/Ⅲa缺乏,血小板无法聚集,常见于近亲结婚的家庭,症状包括皮肤瘀点、鼻出血等,输血小板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贮存池病是显性遗传病,表现为血小板聚集功能异常,因致密颗粒和α-颗粒缺乏导致,出血程度较轻,使用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后会加重。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小板数量正常,但聚集功能异常。


阿斯匹林样缺陷,由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引起,血小板释放ADP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轻度出血,治疗上需避免使用抑制血小板功能药物,出血严重时可输血。


血小板型血管性假血友病是另一种血小板异常疾病,与血浆中的Von Willebrand因子异常有关,病程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体积增大,需与真正的血管性血友病相区分,治疗可能包括使用去氨基D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和输注正常人血小板。



扩展资料

血小板功能异常(Qualitative plateletdefects)是一组因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促凝功能及花生四烯酸代谢缺陷而致的出血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两类,小儿多为先天遗传性。共同特点是血小板数目多无明显减少,而血小板功能检查异常:如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减低,凝血活酶生成不佳,束臂试验阳性。但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则均正常。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