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青门引》张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53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3:39

此词为一首春日感怀之作,抒写寂寞情怀。词描写和渲染风雨初停后暮春月夜的萧瑟凄清,表达词人孤栖无奈的感伤悲愁。
词的上片写词人对春日天气变化的感触和心理感受。“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写春天频繁的天气变化。“乍暖”二字写出天气是突然由寒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天气的又一次变化:风雨突袭,有点轻冷之感。词人敏锐的感触,不仅体现在对天气频繁变化的感觉上,更表现在对词语的运用上:天暖的感觉是“乍”,天冷的感觉是“轻”,风雨消停是“定”。词人的遣词是如此精确,暗含了微妙的个人感情。“庭轩寂寞近清明”点出此时已到清明,直言词人的感受是“寂寞”。“残花中酒”进一步点出“寂寞”的原因:春天已到迟暮之时,花朵凋零,词人由此联想到世事的沧桑,感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会破灭。因此词人借酒消愁,谁料更加重了心头的愁闷;“又是去年病”点出全篇的主旨,去年如此,今年同样如此,表达了词人不尽的忧愁。
下片写词人酒醒后的寂寞和伤怀。“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视觉和听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把酣醉的人惊醒。“醒”字写出听到晚风吹过来的角声,酒醉之人不得不苏醒的那一刻的反应,也暗含了酒醉的程度很深,而被迫醒来又是多么痛苦不堪;“入夜重门静”,已是深夜,重重的院门显得更加宁静,词人的心情更加孤寂。词人以现境象征痛苦的心境。“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指出重重之门也阻隔不了内心的愁闷之感,溶溶月光居然隔墙送来少女荡秋千的倩影。“秋千影”透露出词人的所念所想,这样隐约朦胧的透露,更增加了词的情致和韵味。“那堪”二字,意在揭示词人因秋千影而触动的情怀,也深刻表现出词人抑郁的心绪。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婉转,意味隽永,充分体现了词艺术上的含蓄和韵味,表现了张先词的风格。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03:39

这首词构思别致、精巧。用从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烘托作者的心绪不安;残花中酒展现作者的失意感伤;不说酒意被角声所惊而渐醒,却说是被风吹醒;入夜月明人静,只见隔墙送来秋千之影。再现作者瞬间隐约之喜。全词含蓄宛转,丽辞腻声,表现出张词的风格。
  此为春日怀人之作。词中所写时间是寒食节近清明时,地点是词人独处的家中。全词抒写了词人感于自己生活孤独寂寞,因外景而引发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
  上片起首两句,写词人对春日里天气频繁变化的感受。“乍暖”,见出是由春寒忽然变暖。“还”字一转,引出又一次变化:风雨忽来,轻冷袭人。轻寒的风雨,一直到晚才止住了。词人感触之敏锐,不但体现对天气变化的频繁上,更体现天气每次变化的精确上。天暖之感为“乍”;天冷之感为“轻”;风雨之定为“方”。遣词精细确切,暗切微妙人情。
  人们对自然现象变换的感触,最容易暗暗引起对人事沧桑的悲伤。“庭轩”一句,由天气转写现境,并点出清明这一气候变化多端的特定时节。至此,这“寂寞”之感就进而属于内心的感受了。歇拍二句,层层逼出主题:春已迟暮,花已凋零,自然界的变迁,象喻着人事的沧桑,美好事物的破灭,种下了心灵的病根。此病无药可治,唯有借酒浇愁而已,但醉了酒,失去理性的自制,只会加重心头的愁恨。更使人感触的是这样的经验已不是头一遭。去年如此,今年也不例外,“又是去年病”点明词旨。过片承醉酒之后而来。“楼头画角风吹醒”,兼写两种感觉。凄厉的角声,轻冷的晚风,使酣醉的人清醒过来。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