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3: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23:02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源自于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提出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些内容是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其中,爱岗敬业意味着对自己职业和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抱有恭敬和严肃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忠于职守,并为了实现职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石,无论职业如何,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只是在于分工不同,职业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最基本准则,指的是一切为人处事都要实事求是,讲信用、守诺言。在处理各种职业事务时,要公道正派、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公开公平。面对不同的对象,要一视同仁、秉公办事,不因职位、财富、亲疏关系等因素而区别对待。
服务群众原则要求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这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体现了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
奉献社会是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意味着履行对社会对他人的职业义务,自觉地努力地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以实现社会整体的和谐与进步。
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所谓职业道德素质,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人们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以其内心信念和特殊社会手段来维系的,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行为原则和行为规范,它是人们在从事职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有很大性的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