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1 02:36
八佾-1、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能狠心做出来呢?"
八佾-2、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诸侯都来助祭,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八佾篇》都在谈礼,而且这两则都在谈逾矩。
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讲礼?周公制定的那些礼有什么作用。《礼记》里说的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
定亲疏:通过相互的礼节就知道亲疏远近了。礼可以提醒自己,这个是父亲,我最尊敬的人,也就有了约束。约束其实是一种规则,如果所有人都认同了这种规则,管理就会变得非常简单,成本也很低。比如,吃饭时要先让父亲先动筷子,那大家约定俗成,就没问题,如果没有这个礼,今天你,明天我,如果都礼让还好,如果都想吃鸡腿,只有一个鸡腿怎么办呢?只有打架了,弱肉强食了。何况,礼让也是礼。
决嫌疑:礼还可以决嫌疑。比如,*就是一种礼。*有*的*,医生有医生的*。如果一辆车在前面开,后面一辆车紧紧跟着,你以为他们俩在飙车,一顿鄙视。假如后一辆车是警车,你估计前面那辆是犯事的,这就是决嫌疑。再比如一男一女,一起出去,别人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关系,但细心观察,他们不牵手,所以,推断,可能不是情侣,这也是一种礼,决嫌疑。
别同异:相同的地方应实行相同的礼,不同的地方应实行不同的礼。*有*的*,医生有医生的*,这也是别同异。同样是医生的*,会有一个小标签,他是主任医生,他是副主任医生等等,这也是别同异。该相同的地方相同,该不同的地方不同。让人可以最短时间区分出他来,那为什么要区分呢?可以减少沟通成本。上升到家庭、国家都是一样。今天总统来访,*接待,明天国防*来访, 那国防*接待即可,这是别同异。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既然还是臣,怎么能用天子的规格呢?这不是把自己当天子了么?所以礼崩乐坏。
明是非:礼还有这个功能?是非是对错?大部分时候,遵守规则是对的,破坏规则是错的。制定规则就制定了礼,礼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种规则,一种约束,将潜在的规则显性化。是不是守礼就知道这个人是不是遵循规则,是非对错了。比如,我们在食堂排队打饭。排队本身就是一种礼,他告诉大家,先来后到。结果有个人刚来,插到前面去,这是一种无礼的行为,显然,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孔子说春秋时期已经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了,现今社会相比于春秋时期更是崩的不能再崩了,所以,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也难以实行。现在大家都觉得人人平等,繁文缛节并无必要,且社会物质的丰富也不需要克己,反而鼓励大家消费,形成现代的“利己主义”和“消费主义”,这时候再来讲“克己复礼”是逆潮流了。但无论如何礼崩乐坏,基础的礼节还是存在的,礼是伦理关系的外在表现,只要社会人与人之间还有沟通,就有礼的存在。
礼是约束,是秩序,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