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58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分钟前
从化学高考题看如何在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摘 要】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题中不难看出,对学生不仅要求知识掌握好,而且更突出对能力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知是简单的授课,而是积极的探索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化学;知识;能力;
高考是步入大学的一座独木桥,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手段,也是衡量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如何,考的成绩好,就可以上好的大学,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死学、烂学的人。相反,在教学中,老师也是一味地满堂灌,大多采取赶鸭子上架的教学法,完全不重视对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一批学生上了大学之后就不会学习啦!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门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将知识化为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以往的教学的目的只限于知识,即识别、记住、再认和再现教师呈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联想和记忆,这种学习基本上是一种机械的学习。其条件是刺激和反应、接近、重复和强化。学习方法的特点是以听代思、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唯书是尚。教师只凭知识进行教学——充当教材或教案的搬运工。教师把教材(教案)奉为“典籍”和金科玉律,以为天下之道尽在于此,把毫无遗漏地传授教材(教案)内容视为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的特点是“灌”,即教师照本宣科或讲授代替一切,饱和灌输,单向传输。现代教学理论所批评的“重知识、轻能力、中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知识本身、轻获得知识的方法”等各种重教轻学的现象,其实质都是“灌”。
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不等于能力,有了知识不等于有了能力。知识是能力的源泉,丰富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提高,反过来,提高了能力又能促进知识的掌握。知识和能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体。
2.高考化学题回顾
在近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涉及溶液密度的计算题,如何准确快速的解答此类题呢?
(1).规律:含同种溶质的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设等质量混合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等体积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为b%。
① d>1的两种溶液(H2SO4,HNO3等),当d1>d2,x1%>x2%,
则a%<b%。
② d<1的两种溶液(如氨水、乙醇),当d1>d2,x1%<x2%,则a%>b%。
证明:根据
a%=(x1%+x2%)/2,b%=(d1x1%+d2x2%)/(d1+d2)
①当d1>d2>1,则x1%>x2%,
b%=(d1x1%+d2x2%)/(d1+d2)=(d1x1%+d2x1%)/(d1+d2)+(d2x2%-d2x1%)/(d1+d2)
=x1%+d2(x2%-x1%)/(d1+d2)>x1%+d2(x2%-x1%)/2d2=(x1%+x2%)/2=a%,
即b%>a%。
②当1>d1>d2,则x1%<x2%,
b%=(d1x1%+d2x2%)/(d1+d2)=(d1x1%+d2x1%)/(d1+d2)+(d2x2%-d2x1%)/(d1+d2)
=x1%+d2(x2%-x1%)/(d1+d2)<x1%+d2(x2%-x1%)/2d2=(x1%+x2%)/2=a%,
即b%<a%。
(2).应用质量分数
例1(1997年全国高考题)把70%HNO3(密度为1.4g/cm3)加到等体积的水中,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0.35 B.<0.35 C.>0.35 D.≤0.35
例2(1999年高考题)已知25%氨水的密度为0.91g/cm3,5%氨水的密度为0.98g/cm3,如将上述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氨水的质量分数为()
A. 等于15% B. 大于15%
C. 小于15% D. 无法估算
(3).分析:上述两例根据规律可以快速准确得出答案,例1选C,例2选C。
试想如果学生只是根据常法做这些题,可能会出错,即使做出也要浪费很长时间,这对高考来说是致命打击,国家命题组给的时间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学生会变通,而不是成为考试的工具。相反,这要求在教学中有举一反三的能力。
3.教学中注意学法指导
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是认识活动的中心,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凝结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才能转化成个体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完成由“教会”变为“学会”的转化。通过教学,不但使学生学到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并将其转化为能力,形成严谨求实、不断探索创新的科学态度,以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对学生学法指导。
展示知识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在知识、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教会学习的方法。
简而言之,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知识化为过程,才能把知识化为能力,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基。
4.教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在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的化学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展示知识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思考,从而达到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高考中防止倒吸的问题。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会倒吸?
请同学们讨论还有那套法案能阻止倒吸?
抓住验证性试验,培养观察的全面性,注重性试验,提高观察敏锐性。
在教学中,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以自然科学学方为依据,把学生认知科学知识的活动变成主动探究科学问题的一种科学教学典范,它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一种过程,而不仅仅作为结果来做,既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隐性知识”是指隐藏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隐性知识”挖掘程度的深浅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现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和教学实践,浅谈挖掘教材中“隐性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用应于实践当中。
(1)从命中挖掘隐性知识
有些化学名称、化学概念,其命名本身就反映了该物质或概念的某些属性。我们在学习化学时,应能认真的挖掘这一隐性知识,这样可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要求学生有这个能力。
(2)从习题中挖掘隐性知识
从习题的练习中,可能挖掘出一些化学的隐性知识。学生应该善于总结出一些方法。
(3)从表格中挖掘隐性知识
对于表格中的数据、性质,要善于分析、归纳,这样既能挖掘出表格中的隐性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4)从反应中挖掘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中有许多化学反应,我们应认真详细的分析,学会处理一些化学反应,掌握这一类化学反应的规律。
(5)从实验中挖掘隐性知识
化学实验是依据化学原理而设计的,教学中的实验均具有代表性,我们可以从某试验中,发现出一类实验原理,从而进行知识的迁移;也可以从实验的现象中,发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的某些性质。
(6)从插图中挖掘隐性知识
教学中讲的插图较多,有的是为了说明实验而设计的实验装置示意图;或为了说明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等而安排的模型示意图。这些插图直观、准确地反映了物质的属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读懂插图,还要仔细分析插图的涵义,挖掘其隐性知识。
(7)从隐性知识串联显性知识
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挖掘教学中的隐性知识就是发现知识,只有发现知识才能掌握知识。我们不仅要发现、挖掘出隐性知识,而且要把这些隐性知识有机的结合,并与显性知识共同梳理、归纳,使之成为知识的整体。
(8)从小字体中挖掘隐性知识
排列在正文下方的小字体是为了说明、解释正文的,这些内容容易被忽视,从而造成知识盲点。我们都应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5.总结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应试教育逐渐被抛弃,相反,更看重对能力的培养,特别在化学高考题中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将知识化为能力,切身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只有做到将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知新,等.化学教育系统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80-186.
[2]刘强伦,等.第一智慧(上)[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96.
[3]蒋文俊.谈化学教学中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学,1999,(8):22-23.
[4]王建长.谈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融合[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1):6-7.
[5]王祖浩.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
[6]毕华林.化学新教材开发与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考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这要看你从事的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如果是在制药企业,可以多接触GMP,FDA认证的工作。从事化学的,尤其是分析。工作不好找,待遇也低,提升空间更小。只有从检测到质量管理,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管是任何岗位,必须认真对待。
最好还是去事业单位。不过是很难进去的。
热心网友 时间:1分钟前
"男怕入错行,我已经用了1年多时间浪费(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没有多少时间在迷茫了," 职业规划一般来说,毕业后一到三年是黄金时期。你现在做也不晚,但是不能再拖了。一生大计,慎重考虑。
你现在有很强的职业规划意识,这是很好的。你的关键在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很多人都是一样,弄不清自己这辈子究竟要干什么?等到职业出现问题,才慌慌张张的寻求职业规划。但这个时候,限于年龄和成家的因素,只能做一些很小的改变,而难以做大的改变。这也是年龄越大,越难规划的原因
要真正的帮助到你,必须要透彻的了解自己才行,职业规划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之上的。否则,任何看起来很美的职业规划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要找到你的职业问题的最终答案,关键是要确定你的性格类型、准确识别你的天赋,从而准确定位适合你的职业。
目前中国的职业规划机构良莠不齐,做得最专业的要数--职业规划中国网,你可参考下职业规划中国网的专业资料,对你帮助会很大。
职业规划中国网是第1家在中国创立的职业咨询案例最多、效果最好、最专业的职业咨询机构,自2002年以来一直专注于为有职业困惑
的人就职业发展的方向和路径问题提供现实可行、有根有据、逻辑清晰的解决方案。一直坚持不做自动生成结果的职业测评,因为这种
职业测评往往不准。做完职业测试题后必须通过与专家交流,进行修正、确认,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95%以上的人选择网络视频交流,
咨询效果跟面谈一样。咨询了《职业定位与生涯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去找工作或学习的,90%以上的人找到了自己喜欢又做得比较成功的工作。
新东方很多很有名的老师课上给我们介绍过陈功老师,他说当初在那咨询过,解决了多年的职业困惑问题,觉得职业规划是相当有必要的,建议我们趁早做职业规划。不妨去试试,能找准一生的职业方向,这才是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