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2: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21:22
黄帝向岐伯询问邪气对人体的影响,岐伯解释说,邪气侵入人体的方式取决于其位置。如果侵入上半身,可能是因为邪气直接攻击;若在下半身,可能是因为湿气导致。邪气侵入阴或阳,其途径并非固定,可能从面部、颈部或身体两侧进入。例如,侵入面部的邪气会向下影响阳明经,侵入颈部影响太阳经,侵入脸颊则影响少阳经。
当邪气侵入阴部,通常从手臂和腿脚开始,因这些部位皮肤薄,肌肉多湿,容易受风邪侵袭,特别是阴部。岐伯进一步解释,即使邪气侵入内脏,不一定立即损害脏腑,而是根据侵入的阴阳属性,如侵入阴经,邪气可能被脏腑的正气驱赶至腑脏;若侵入阳经,邪气则会沿着经络流动。
黄帝还询问了五脏受邪气影响的病症,如忧愁恐惧会伤及心脏,寒冷或饮冷会伤肺,跌倒或大怒会伤肝,劳力过度或房事不节会伤脾,过度用力或汗出不当会伤肾。五脏受邪后,可以根据面部颜色和脉象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对于诊断和治疗,黄帝询问了通过观察、脉诊和询问病情来诊断疾病的方法,岐伯强调了色脉的对应关系以及诊断的层次,提出通过观察和脉象的综合判断,可以达到不同的诊断水平。他还详细解释了不同脉象所代表的病症,以及针对不同脉象的刺灸方法和注意事项。
最后,岐伯描述了六腑(大肠、胃、小肠、三焦、膀胱、胆)的病症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以及如何根据症状在特定穴位施治。他还强调了在刺灸时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效果和避免副作用。
《黄帝内经》,原书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无书名,汉晋时被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灵枢》每部分各为81篇,共162篇,《灵枢》的核心内容为脏腑经络学说。《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