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之不止,乃成君子是不是荒谬?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9:3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07:29

理解“作”并非单纯伪装,而是追求善与好的状态。持之以恒地“作之”,抵抗自身非君子的一面,终可成君子。

与西方存在主义观点相呼应,“存在先于本质”,并无固定本性或本质,行动决定本质。

若理解为“装”,内心虽有阴暗想法,但以君子方式行事一生,实则已成君子,这是高尚而难得的。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六》中的对话揭示,鲁仲连被视为次一等的高士,因其强求自己成为君子,而非本性使然。

孔斌指出,人皆需强求自己,持续“作之”方能成君子,习惯与本性融合,最终自然。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