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7 02: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02:47
小时候的夏日,捕蝉成为了我与伙伴们的乐趣。蝉,通称为知了,在家乡我们称之为“捷了子”,这个名字寓意着它飞行时的敏捷,以及叫声带来的喧闹。如果家乡的孩子嗓门大,爱大声吵闹,大人便会戏谑地称他们为“捷了子”。
捉蝉前,我们需做些准备工作。找一根细长的竹竿与一些面粉,将面粉与水混合搓至黏稠,然后粘在竹竿尖端。发现树上的蝉时,我们轻柔地将竹竿靠近,避免惊动它。接近时,对准蝉的翅膀一粘,就能将其活捉。捉蝉的纯真乐趣,让我们沉浸在简单的欢乐中。
捉来的蝉中,雄性的尤为受欢迎,因为只有它们会叫。我们将蝉放在一起,比拼谁的叫声更响亮。蝉的叫声如乐章,轻轻按压腹部,它们便会振翅而鸣。一只蝉的叫声已足够响亮,众多蝉的合鸣更是令人难以忘怀。科普频道曾介绍,蝉的成虫期短暂,蜕皮后一般四至五个星期便会死去。而蝉的幼虫则需在地下蛰伏数年,如十七年蝉,幼虫需在地下潜伏十七年,才会蜕皮成蝉。蝉的歌唱,是为了吸引异性,完成繁殖使命。
上学时,法布尔的《蝉》一文让我明白,蝉的短暂生命,赋予了它们歌唱的权利。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清风半夜鸣蝉”描绘了微微清风拂面,半夜蝉鸣的情境。在家乡,蝉的叫声在中午及黄昏前最为响亮,20点之后,它们便会停止鸣叫。夜晚,偶尔受惊的蝉会飞起,它多半会洒下泡“尿尿”,这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现象,展现了蝉的高洁。
家乡还有一种与蝉形态相似的昆虫,个头约为蝉的三分之一,我们称之为“伏了”。它的叫声如同其名,仿佛在诉说着“伏了”。它的幼虫与蝉的幼虫相似,但由于洞穴小而深,且常弯曲,不易捉到,因此伙伴们的兴趣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