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黄国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左传》的桓公八年(前704年)。当时,楚国正迅速崛起,邀请诸侯赴会,而黄国和随国并未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遭受楚国的讨伐,而淮水的黄国虽然逃过了这场灾难,但还是受到了楚国的谴责。鲁庄公十九年(前675年),楚文王首次对黄国发动了战争。面对势力已经扩展到淮河中上游的楚国,黄国采取了依靠强大的齐国来抵御楚国的策略。鲁僖公二年(前658年),黄国参与了在宋地举行的策划伐楚的齐、宋、江、黄四国会盟。第二年,四国又在山东阳谷盟会。前655年秋天,黄国与江国一同攻打了陈国。随着齐国霸主地位的形成,淮域的各国开始纷纷叛离楚国而投靠齐国。不甘示弱的楚国在前655年就将黄国的姻亲小国弦国灭掉,弦国的君主逃奔到了黄国。六年后,即前9年冬,楚国以“黄人不归楚贡”为借口,出兵讨伐黄国。半年后,即前8年夏,黄国最终被楚成王率领的军队所灭。
黄国的历史,见证了楚国的崛起与扩张,以及齐国在这一时期的崛起与霸主地位的形成。面对强敌,黄国虽然采取了依靠外部力量的策略,但最终还是未能抵御楚国的强大攻势。这一历史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诸侯争霸的激烈局面,也体现了国家之间的联盟与背叛、力量与策略的较量。黄国的灭亡,成为了楚国崛起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也成为了后来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它不仅揭示了当时*格局的复杂性和战争的残酷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启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时,不仅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更要善于利用外部资源,同时,联盟的稳定和忠诚也至关重要。
黄国文献:嬴姓侯国,东夷少昊的后裔,是黄夷的后代。《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滨建立国家,与商王的关系不是十分和谐,卜辞中有"伐于黄尹"的记载。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从出土的东周时期黄国及相关的青铜器看,嬴姓黄国与姬姓曾国等一直保持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