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淹薄的意思是什么

发布网友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在古代文献中,“淹薄”一词常被提及。它最早见于《文选·谢灵运<富春渚>诗》:“定山缅云雾,赤亭无淹薄。”这里的“淹薄”与“泊”同义,意为停泊或停留。李善在其注释中引用王逸的观点,解释“泊”为“止”。这种用法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与描述。

“淹薄”不仅出现在山水诗中,还被用在描述行军与旅途的场景。如宋朝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中提到:“安有六騑在行,淹薄风露,取诸外府,以饟军食,而谓吾人忍有不令之词乎?”这里,“淹薄”形容军队在外宿营,经受风露之苦。这表明,古代军队在外作战时,常常需要在野外长时间停留,以确保军需供给。

同样,“淹薄”也出现在明代诗人陈子龙的作品《吴兴道中》中:“鸣榔涉杪秋,苕霅何淹薄?”在这一诗句中,“淹薄”描述了诗人乘船穿越苕霅河时的所见所感。苕霅河两岸风光旖旎,诗人用“淹薄”一词来表达自己在旅途中的停留与驻足,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

综上所述,“淹薄”一词在古文中具有多重含义,既可以指自然界的停留,也可以描述人类社会中的暂住或滞留。它不仅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反映了古代军队和旅行者的实际经历。这种用法丰富了古汉语的表现力,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热门图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