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无晴听风】矾山古村walk | 在福德湾感受秋日慢时光

2024-10-27 来源:步旅网

本图文为作者原创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温州旅游体验师朱小芹:笔名无晴听风,温州市作协会员。带上自己的阳光,积攒生活的馈赠,让平凡日子里点滴美好都留下痕迹。

有人把福德湾比作台湾九份,台湾的九份早期因金矿而兴盛,后矿藏挖掘殆尽没落,留下独特的旧式建筑以及乡土魅力,吸引着各地游客的注目。而温州苍南的福德湾,好似一个刚刚兴起的九份,他因矾矿而兴盛,如今也因着这独特的民居风格和乡俗风情,越来越受到远近游人的喜爱。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又访福德湾。

这次是和同伴相约去鹤顶山住民宿、看风车。而民宿就在离福德湾村5公里距离的鹤顶山上,所以,第一站先访苍南的“九份”—矾山镇福德湾。

那天,当车在狭窄的山路不断盘旋,只觉得人在不断地飘升,颇有脚底下生云,御风直上青天的感觉。透过车窗,鳞次栉比的古民居跃入眼帘,与隽秀青山相融合,格外清幽静谧,这便是苍南县著名的古村落——福德湾村。

快到目的地,几里路开外就见矗立山坡、一字排列的八座大烟囱,即焙烧窑。被岁月洗礼的烟囱高耸,一段轨道和锈迹斑斑的运矿车曝露于天空下,好似沉默的诉说者,无言地诉说这几百年的沧桑和浮沉。

停车来到村口,砖石煅烧炉烟囱高高耸立着,炼矾遗址、矿工石头屋、矿硐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错落有致的散布在山岭两侧。

昔日以矾石生产闻名遐迩的苍南矾山矿区,如今已打造成面向全国的“世界矾都国家矿山公园”,转型为文化旅游的新地标。

福德湾村整个村落沿鸡笼山体而建,坐南朝北。数百年来,福德湾村因开采、生产需求,先在山上初具雏形,再延伸到山下形成村落。独特的发展历程使村落逐步形成了从山上至山下依次为矿硐、居住区、炼矾区的基本布局。

矾山镇5号车间广场里,这里的宾馆、银行、照相馆、时光杂货铺、旅拍馆及挂满霓虹灯的招牌,一街一铺都港味十足,一秒带你穿越,感受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十里洋场的繁华景象。

废弃的运矿轨道随处散落于乡间小路上。我们走在旧时运矿轨道上,忽然间见一辆满载游客的小火车悠悠驶过,在浓郁的桂花香气中穿梭;穿过大约几百米的轨道,我们来到一个矿硐前。

这里是南洋312平硐。南洋312平硐洞口因地处南洋,海拔312米,遂被命名为南洋312平硐。是矾山迄今为止采矿层最多、采空面积最大、至今仍在开采的矿硐。

带上安全帽,跟着当地老司机进行一场洞穴探访。平硐内四通八达、奇曲弯折、犹如迷宫般绵延向前。在曲折蜿蜒的矿硐里慢慢前行,沿途蓦地闪现出许多个采空区;小的像家庭会客厅,大的可作停车场,一根根错落有致的大石柱支撑着矿硐顶板,如同支撑房屋的柱子。

循着光影步入一个宽阔的硐厅:诺大的厅内地上有砖砌的石凳和讲台,硐壁上留有“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等“文革”时的标语,硐厅宛若一个小型会议室。矿工们当时在此开会和看电影。

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里铺设了铁轨,采用手工、电耙混合装车,将明矾矿石运输到炼矾厂储矿场,结束了人力挑运矿石的历史。

幽蓝井水,猩红灯光,自然与人力的碰撞使得312平硐存留了无数雄奇产物,一趟探访内心满满都是感慨。

走出矿硐,来到福德湾老街。再访老街,心中升起无限感慨。斜阳从窄窄的街道上空落在青石板上,古街更加有了韵味。

蜿蜒起伏的古街上,两边店铺更加密集了,售卖着各式各样的工艺品。有福德湾特产肉燕、姜糖、有透明的明矾石,及明矾石做成的工艺品,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眼花缭乱。

当然,来福德湾,有一道美味不能错过,那便是肉燕。正是午饭点,找到一家游人稍少的店铺,同伴点上满满的“形似飞燕,食似燕窝”的肉燕;薄如纸张的肉皮包裹着肉燕煮熟之后晶莹剔透,一点香菜点缀不需要多余佐料便已是人间美味。

沿着福德湾老街拾级而上,每家的屋门都敞着,妇人们守着小摊聊天,孩子们嬉笑打闹,烟火气十足,安静却不寂寥。还有供应了70年的“爱心茶”郑家茶摊,殊荣累累的特色美食“为唐公肉燕”,转角的书房、主题邮局,都令我们不时驻足下来,停顿浏览。

▲4位旅游体验师合影

有人说,福德湾这个村名还可倒着念。福德湾——湾德福,那不就是英语的wonderful吗?就是美妙的意思啊。

在福德湾里闲逛,没有指向标,也不需要方向感。随意走走,邂逅的每一家店铺、一座凉亭、每一个人……都是惊喜。

作者其它游记请点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