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
2023-05-10
来源:步旅网
总第197期DOI编码:10.3969/j.iun.1007—0079.2011.10.089学工广角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林小群马强摘要:采用西南师范大学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对746.g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4的学生存在人际疏离感;大学生存在较高的孤独感;男大学生的亲人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孤独感随年级增长有缓慢降低的趋势,大三学生亲人疏离感相对较高.大三、研二、研三学生社会孤立感相对较高。关键词: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社会孤立感作者简介:林小群(1978-),女.福建龙岩人,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讲师。(北京100875)马强(1976-),男,黑龙江七台河人。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10-0179-02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和实现的。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有独生子女的倔强、以自我为中心以及依赖等不良品质,再加上他们刚刚从精神上脱离家庭和父母走向独立.面临的是复杂新鲜的校园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人际适应问题。大学生在校期间人际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但是,他们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往往带有较多的理想化色彩,无论是对同龄朋友.还是对师长.往往是以理想色彩看待交往.希单交往不带任何杂质,常常以理想的标准要求对方,一旦发现对方某些不好的品质就深感失望。因此.和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挫折感较强.容易由于交往受挫引发心理障碍。甚至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产生了人际交往疏离感。本文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群体人际关系较突出的特点,探讨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在性别、家庭结构、生源地以及是否为学生干部群体和是否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上的差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变量,即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分类变量,最后计算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分类情况。从表l可以看出.认为自己没有人际疏离感的大学生有5lO人.占68.4%,认为自己有疏离感的大学生有2083,。占27.9%,由此可见.超过1/4的大学生存在人际疏离感。裹1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均分总体分布一览表l类90I23人数51028208百分比68.43.827.9累计百分比68.472.2100.0IlIIII2.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状况为了考察大学生在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得分情况。本研究对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见表2)。发现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得分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立感。说明大学生的孤独感最高.其分值超过中点值4。而排在第二位的是亲人疏离感,第三位的是社会孤立感,这两个维度均值均低于中点值4。衰2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平均数与标准差ll维度X±SlI孤独感4.06土0.620亲人疏离感I3.64±0.933l社会孤征感3.Ol±1.099ll异.旨在为大学生0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一、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北京市某重点高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746名.其中,本科生461人,研究生285A。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西南师范大学杨东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的人际疏离感分量表。经验证,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数据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I1.0对回收数据进行处理与管理。二.结果与分析1.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现状本研究在进行数据处理时。首先统计L人际疏离感的总体均分(见表1).然后根据问卷均分的七个等级.把平均值为4分以下的样本用l标识(认为自己没有人际疏离感).4分的用2标识(认为自己不确定是否有人际疏离感).4分以上的用3标识(认为自己有疏离感).3.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比较分析考虑到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参加文体活动等变量都会影响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得分.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变量间双交互效应分析.结果发现.交互作用均不显著。通过对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以及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变量上不存在差异(见表3)。分析性别差异发现.男大学生在亲人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上的平均得分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说明男大学生的亲人疏离感和社会疏离感显著高于女大学生。裹3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疏离感各维度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df738736737P0.2310.0390.002孤独感亲人疏离感社会孤扛感1.1982.0643.119万方数据179燃瓣一一蒸黧麓~㈣糊E三三三刍滓蔓塞≥i............一..........、..........。.。。一㈣㈣一■■ooo万方数据滋E二三目1女≠§^g*■g§#l∞{&*¥参jt■:III*mXRt^{mm¥g∞"¥M≈IJJ0a&*‘j#自l螂13】4■5212l*女*%#i^E日A*mm&Ⅲ≈*tIJI-o目#}*■.2002ImllJl埘Ⅲ*《*艚∞杜日’}}£tⅫ蚋&tm*A■女目■m0n}m2032挪h邶013(t*‘#幸*甘)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现状及其特点的研究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林小群, 马强
林小群(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100875), 马强(中央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北京,100081)
中国电力教育
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2011(10)
1.杨东;吴晓蓉 大学生疏离感的初步研究 1998(03)
2.杨东;吴晓蓉 疏离感研究的进展及理论构建[期刊论文]-心理科学进展 2002(01)
3.杨东;张进辅;黄希庭 青少年学生疏离感的理论构架及量表编制[期刊论文]-心理学报 2002(04)
1. 杜智娟 大学生人际疏离感的原因与对策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10)2. 李国毅 论大学生疏离感的成因与矫治[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9(9)
3. 倪凤琨.刘金平.NI Feng-kun.LIU Jin-ping 学校疏离感问题研究[期刊论文]-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5)4. 张桂英 和谐社会中领导干部的疏离感及其消除[期刊论文]-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10(3)5. 孔祥娜.KONG Xiang-na 大学生自我认同感和疏离感的研究[期刊论文]-河西学院学报2005,21(3)6. 杜智娟.DU Zhi-juan 大学生学业疏离感的原因与对策浅析[期刊论文]-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9(4)
7. 谭静.杨东.张进辅.TAN Jing.YANG Dong.ZHZNG Jin-fu 西部汉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状况研究[期刊论文]-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5(2)
8. 邵君 上海市中专新生疏离感的现状调查及团体干预[学位论文]2010
9. 陈龙山.刘建军.CHEN Long-shan.LIU Jian-jun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演化的机理分析[期刊论文]-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10. 徐夫真.Xu Fuzhen 关于青少年疏离感研究的理论分梳[期刊论文]-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2)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gdljy20111008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