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代小说人物的儒家人格特征
2024-02-02
来源:步旅网
文謦嚣。文学译裾 论中国当代小说人物的儒家人格特征 马媛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 一精神都被人们所传颂,也成为古今评价道德行为高低的重要依 据。而成仁之道即成人之道,他的核心仍然是爱人,是通过爱人 直产生着强烈的影响,虽然在不同时期,儒家一再受到批判,冲 击,但它自身所凝聚着的儒家们的特殊智慧、潜藏着的丰富的思 想财富、文化内涵,依然顽强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生命力。对历代 作家作品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作品中都流露出了儒家人 格特征的写照,并且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人格的缺失正 在危害着社会人类的发展。所以作为拯救人类灵魂的工程 师——作家来说,就在作品中融入了儒家的经典恩想,来唤醒人 们一些扭曲的人格。对此我们从道德人性方面在当代文学中的 具体表现对儒家经典人格加以概述。 关键词:儒家;人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I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06—0038—02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及文化的发展,一直 产生着强烈的影响,虽然在不同时期,儒家一再受到批判,冲击, 但它自身所凝聚着的儒家们的特殊智慧、潜藏着的丰富的思想财 富、文化内涵,依然顽强地表现出了自己的生命力。 儒家思想的创始者孔子在《论语、宪问》中说:“君子之道者 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后来儒家经典著 作《中庸》将这一思想概括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可 见儒家很早就意识到人格力量有三个组成部分:智慧、道德、意 志。儒家所崇尚的圣人君子的人格特征就是智慧、道德、勇敢。 所以以古老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以孔孟为核心的儒家理 论,对历代作家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代文学经历的这几十 年,文艺界虽几经坎坷,步履艰难,虽在不同的时期各种流派、文 艺思潮也相当活跃,也出过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但都是一时的热 点,不可能持之以恒。而唯有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一直在文艺 创作以及作家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儒家人格学说经过九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理想人格之境 的系统看法,虽然儒家人格学说是一个庞大完整的系统,但从不 同角度进行研究,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现在从道德人性方面 来说说儒家几种重要的人格特征。 1仁者之爱、成仁之道 我们大家都知道“仁”是孔子确立的一个核心学说,这个 “仁”也是儒家衡量道德标准的一个直尺,其内容其实包括甚为 广泛:智、勇、忠、恭、宽、孝等。这一些观点也是人们所追求的一 种理想人格,但中间最重要的核心还是那个“仁”字,通俗说老野 就是“爱人”,这个“爱人”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关 系、理解,相互沟通,彼此要善待对方,忠诚对待,至今这一思想和 .38.文学界 . 这样的道德修养达到理想到达的人格。 在长篇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 “仁、义”二字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在和平时期,他追求的 是“经书继世长”的精神状态,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仁”便是 这种关系的标准与规范。“义”是“仁”的具体行为表现。在动荡 时期,他的基本思想是反对兄弟倪于墙,主张对外御其侮。在社 会更加动荡以后,当时张总督率领的革命军霸占了西安,而清廷 巡抚方升拢集二十万人马准备攻打西安,战事一起百姓必遭涂 炭,古城必遭毁灭,朱先生曾与方升交往很深,于是张总督请朱先 生说服方升罢兵,为使百姓不受战争之苦,朱先生冒死劝谏,从他 身上依稀见到孔子的身影,可以看到他为诸侯列国之间不再以刀 戈相见而四处奔波的可贵精神。还有王安忆的小说《小鲍庄》 中,通过对乡亲们身上“仁义”的人格特点来说明中国传统民族 精神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 2舍生取义 孔子说“仁者必有勇。”这个“勇”就是一种意志品格。他具 体有两层含义:一是选择仁道,;二是为了实现仁道,对于献出生 命也在所不辞。“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儒 家这样完善的理想人格就是有这样的意志所构成的,这种意志品 格是生命与道义矛盾关系的展开,孟子概括为“舍生取义”。 在汪曾祺的小说《徒》中小学教员高北冥身处恶境,却不苟 合于世,始终保持这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清高方正的品 格。为了老师的遗稿而省吃俭用。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爱女的前 途。还有《故乡人》中王淡人出钱为穷苦的乡下人看病治病,家 乡发大水,他还冒着危险救人。《故里三陈、陈泥鳅》中的陈泥 鳅,她救尸时讨价还价,但救人时不计报酬,救上来后,还把自己 的积蓄无偿的救济孤寡老人,而他的其他作品如《一地鸡毛》、 《捡金子》、《李三》等则以斥责见利忘义的卑劣行为,反衬了高尚 的儒家人格特征、 3真、善、美的统一 真善美统一的统一也是先秦儒家重要的人格组成部分。孟 子 为“仁,人心也。”心中的善就是仁,是人内在的道德本性,求 真的目的又必须落到求善上。先秦儒家把对内在道德的自我认 识和自我体验合二为一,正是这样我们对道德理想人格的追求也 是对真、善、美统一的追求。 曾经以写“青春无悔”的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梁晓声近年来 的文学创作如《年轮》,虽仍归为知青题材,但作者注重的已不是 文学导・支謦译裾 知青生活本身,而是人与人之间美好,真诚,单纯的关系,推崇真、 抗争精神。作品中的人物虽不是什么大英雄,但他们身上洋溢着 爱国主义、自强不息的精神。还有都梁的《亮剑》,主人公李云龙 是一位叱诧风云,百战沙场的军人,也是贫民化的英雄,他从大山 村走出来,打土匪,打Et本鬼子,用一腔的热血打下了江山,他让 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形象,让每一个热血 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他的英雄形象带给了我们整个民族志气和 力量,也使我们看到了民族文化复兴的曙光。 善、美的体现。他的另外一类作品《浮城》,则是从另一面,以象 征的手法,揭示出现代社会,发展经济与惟利是图,商品交换,个 性丧失,物质的发达与人格贬值的失衡。而另一部小说《泯灭》 通过对翟子清内心世界的剖析,把一个商品社会物化时代的思想 人格标本,一个将灵魂出卖给金钱的沦丧者的形象展现给读者 看,从而唤起中国人对真善美从社会生活中大面积流失予以警 告。比如还有刘震云的近作《手机》就塑造了两个知识分子形 象——严守一和费墨,他们也是沉沦世俗的知识分子,而对世俗 不再抗拒、挣扎,而是顺流而下,放纵欲望,追逐名利,走向堕落, 这些就是在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人格特征,而这 些都是由于社会转型的冲击、多元文化的影响,导致部分人出现 人性压抑、人格扭曲、人品功利和人心浮躁的倾向,贪图享受、注 重眼前、心理压抑成为社会一些人的共有的价值取向特点。诸如 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道德修养,真善美的品德荡然无存,这也给 我们现代人以高度的警示。 4尊师重道 这个词的起源就是儒家,传统的理解是要尊重孔老夫子,重 视儒道。这个成语,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是儒家的杰作,但穷根 究底起来,却是中国的传统思维的反映。因此,“尊师重道”指的 是尊重学习,以学道为学习的目的,而不是简单地尊重老师,重视 儒道。因为这些原因从而也成为了儒家人格特征在古今的一个 表现。 《白鹿原》小说中的主人公白嘉轩让我们常常感觉与朱先生 不谋而合,而在嘉轩眼里,朱先生就是一位圣人,因此对朱先生是 言听计从,而朱先生同样对他也是欣赏有加,作者在对他最初的 描写中,我们完全可以用“孝”字加以概括,对父亲孝道就不用说 了,而作为族长,他制定严格的纲要,进而来维护村内的社会伦理 道德次序,从中我们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儒家文化的卫道者的一 面。其中刘绍棠有一些作品也是表现尊师重道,盛赞中华民族尊 敬长辈、赡养、孝敬父母的文学作品与人物,比如《父亲》《京门脸 子》等等,都从不同侧面的反映了这一方面。 5自强不息 《周易大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这个也是儒 家人格系统中一种人格独立的精神,指出人要有坚定的信念,独 立的意志。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借助先辈波澜壮阔的生活场 景,写厮杀,写感情,写乡土人情,满怀激情讴歌民间村野的自由 此类的人格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人类的发展,也会影响到全社会 的和谐与秩序。因此,在经济社会的今天,必须利用传统文化、经 典著述等柔性内容加强对现代人的人格与人品教育。作为中国 古代道德文化中的精华,儒家经典思想融入在当代作品中就对此 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忠实:《白鹿原》,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版。 [2]邵龙宝:《儒家人格理论的历史嬗变》,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06期。 [3]张王梅张统宣:《“仁义”白嘉轩——矛盾的儒者形 象》,华章,2008年第lO期。 [4]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山东出版集团,齐鲁书社,2009 年04月。 [5]周龙田:《文化、人格、困境——对《白鹿原》中儒家文化 的重释》,小说评论,2007年第sl期 [6]祖伟:《先秦儒家的“成仁之道”思想》?淄博师专学 报?,2008年第Ol期 (马媛,女,回族,四川成都人,现就读于西南民族大学文学 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8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现 代文学) 文学界・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