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词汇变异中的文化现象

2021-08-20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卷第3期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1.2 No.3 2002年8月 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Aug.2002 文章编号:1671-1068(2002)03-0116-06 词汇变异中的文化现象 蒋天平,贾德江 (南华大学外语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关键词:语言变异词汇;文化;俚语;委婉语;禁忌语 摘 要:阐述语言中的词汇同类语言区域的文化背景。文化因素确定 了词汇与特定的社会团体之间的联系。物质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会 导致词汇的增减变化。在语言学中,词汇对于文化是敏感的,因为它与 文化是一一对应的。词汇比其他语言特征更贴近文化。 中图分类号:H 3l3文献标识码:A 当今文明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各国经济与文化日益频繁,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也 顺应潮流而演变。其中新词层出不穷。当人们发现新事物,遇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发 展新思想的时候,便需要新字和新词来表达,这是因为旧有的、沿袭使用的表达方法已经 不适合或不敷应用了。 一 语言、词汇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用来交际的具有任意性的符号体系,是各民族根据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自 然、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和社会环境而创造出来的,是思想和文化的直接体现。同时,语 言是一种具有生物行为特征的东西,既可以生长、发展,也可以消亡。许多印第安语言的 消亡便是明证。语言也可以复活,如以色列的希伯来语。总之,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文化载 体。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一种辨证关系。一种语言是某种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反 映说话者的文化,也有助于构建话者的文化。同时语言也在促成小孩社会化为某特定语 域成员的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萨皮尔一吴尔夫的语言决定论(spair--whorf Linglistic Determinism)具有片面性。语言的任意性(arbitrary)受到文化背景的制约,也会 对某些信念风俗起着强化和巩固的作用。因此,从语言方面的变异可以体察文化风俗的 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词汇是语言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言首先是通过词汇变化来体现变化的变迁。所 以在语言学中,词汇变化最为明显,因为词汇对于文化的变化是最敏感的,它与文化现象 是一一对应的。换句话说,词汇比其他语言特征更贴近文化。笔者在此着重讨论词汇变 收稿日期:2002-03-01 作者简介:蒋天平(1972一),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外语学院讲师,学士。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蒋天平,等:词汇变异中的文化现象 117 化(包括新词的产生和社会习惯用语,如俚语、禁忌语和委婉语等)中的文化现象。 二 新词的产生 词汇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词的出现,IP_.-次大战后,为了表述新事物而在英语 中使用一些新词,包括旧词新义,如gay由快乐、愉快变为同性恋的,同性恋者;创造新词, 如Reaganomics,由Reagan和economics组成,意为“里根经济政策”。 1旧词新义 即一个旧词的词义延伸和扩展,获得原来没有的新词义。例如,Maifa 的原意是“黑手党”(源于19世纪意大利的西西里),现在可以指“秘密组织;小团体;帮 派;亲信”等。moonlight的原意是“月光”,词义扩展后,有“兼职;捞取外块”等意思。社 会文化通过词汇变化的三种途径反映出来: (1)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词汇应用 21世纪中国步人老龄化社会,“空巢(empty nest)”现象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老龄 人成为“空巢人(empty nester)”承受着“空巢综合症(empty nest syndrome)”的痛苦。而这 “空巢人”、“空巢综合症”来源于(Alfred Tennyson 1809—1892)的一首诗What Does Little Birdie Say?诗歌的内容是写小鸟羽毛丰满,即将离巢飞往更广阔的天空。近年来,西方 国家,特别是美国家庭中,往往有刚成年即离开父母,另行租房居住的情况。子女离家后 难免会有寂寞冷清之感。因此,英语中出现两个新词: “empty nester(空巢人)”,意思是“parents whose children have grown and moved away empty nest syndrome(空巢综合症)”,意思是“a form of mental depression said to be from home”(Webster ̄New World Dictionary 1983); “caused in women by the loss felt when their children grow up and leave home”(Websterg New World Dictionary 1988)(《英汉大词典》)。百年前,诗人看到鸟去巢空的景象有感而诗,而 今,empty nester比比皆是,empty nest syndrome成为全人类担忧的社会现象。 在人类语言史上,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物和现象变成经常使用的一般词汇,这是一种 丰富词汇、产生新词的方式,也体现出文化现象的变迁。如《圣经》中的Judas(犹大)是a disciple who betrayed Jesus Christ(出卖耶酥的门徒),现泛指betrayer,rtaitor“伪装亲善的背 叛者”。 Don Quixote(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Cervantes)作品中的主人公。新词quix— otic演变为脱离实际,充满幻想的理想主义(having ideas that are not practical and plans based on unreasonable hopes of improving het world)。Shylock(夏洛克)成为高利贷的代名 词,Pickwick(匹克威克)被用来泛指“无忧无虑而老想走运的乐天派”,Catch-22用来指叫 人左右为难的规定或情况;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境。 (2)通过普通词汇转化为专有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的词义在不断扩大,几乎成为反映某种文化现象的专有用语。 由于极限运动流行,extreme、go in等词汇的意思也变成与此项运动有关的专有名词: extreme(与极限运动有关的)new meaning of or related to extreme sports;go in(死于无极限 运动):to die,in an extreme sport. 一When a BASE jumper dies,other BASE jumpers say he has“gone in”the ground or“gone in—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l18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 to”a wal1. enabler(迁就,助长不良行为):to ignore,condone,or appease wrongdoing. 一“Tobacco is an addiction which should not be enabled by public funds.”writes Mike Har— man. (W.Satire: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21/6/98) paparazzi(单数为paparazzo),来源于意大利语,意思是“嗡翁叫的昆虫”,现指专门追 逐名人或富人,偷拍其照片的记者。英国前王妃戴安娜(Princess Diana)在巴黎塞纳河 (the Seine River)畔遇车祸后,此词就成了时髦词,在报刊、杂志上频频出现。 此外还有ball(球)——狂欢,bells(铃)——喇叭裤,dove(鸽子)——主和派等。 (3)科技词汇的产生反映出科技的不断进步 20世纪以来,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观念层出 不穷。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面镜子,每当一门科学发展到新阶段的时候,就会有大批新词产 生,而这些新词是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不是创造一个全新的词汇,如cy— ber,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舵手(steersman),web原意是蜘蛛网,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演化出很多其它的,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行业术语(computer jargon)。有这样一段话可以 反映出来: 如今“上网了吗?”(Have you on—lined?)比“吃了吗”变得更时髦。网民们(netizen)可 以在一个虚拟现实(cyberspace)中阅读网络杂志(webzine),看网络电视(web TV),给网 友(net partner)打个电话(web phone),进而网上聊天(cyber chat),找个网上情人(cyber lover),从而经历一场网络情缘(computer—mediated romance),或把某网上美人(eyber pin— up)当作网上梦中情人(cyber—space dreamboat)。如果你的网络情人(cyber sweetheart)也 是一个网迷(cyber—head),那么你们的网上爱情(cyber romance)就得经历一场网络革命 (cyber revolution)。 丰富的网络文化折射出互联网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剧大变化,其影响力远远超出常人 的想象。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引起生产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思维方式 和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网络标志着人类一个新文明的诞生;网络成了新的文化载体,兴 起了网络文化;网络创造了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 数字经济的网络经济;网络对政治生活最直接、最表层的影响是办公室自动化发展为“电 子政府”、“在线政府”,此外,互联网有力地促进了各种政治文化的相互激荡并将成为国 际、国内政治斗争的新的阵地。 2创造新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英文字词,用来表达新事物、 新概念,如euthanasia(安乐死),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艾滋病)],test tube baby(试管婴儿),artiifcial fertilization(人工受精),Genomics Project(基因工程)等。 这些年来在媒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都反映出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伦理、道德上的争议、 困境与灾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命理论和道德伦理问题越来越走近百姓,贴近人们 的生活,使人类时刻面临着技术与伦理的两难选择:一旦“克隆人”成为现实,那么“克隆 人”和细胞提供者之问究竟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姐妹关系;人类是否有选择死亡的权力 (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注重生命的价值,保持人的尊严);如何来面对AIDS病人等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蒋天平,等:词汇变异中的文化现象 l l9 等,都是科技的发展向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伦理观提出的挑战。 一些合成词,如chairwoman,congresswoman,newswoman,saleswoman/salesgirl,chairper— son.spokesperson,humankind(humanity),police ofifcer,fisher(分别由chairman,congress— man,newsman.salesman,chaiman,spokesman,mankirnd,policeman和fish man等演化而来) 等也开始出现于媒体。从语言变异这个侧面可以看出,自本世纪中期以来,西方社会的女 权运动(Feminism)盛行,妇女的权益受到尊重,妇女在家庭,工作和政治中的地位有极大 的提高。 据研究和统计的结果,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中,共出现了一万多这样的新 英文词汇。然而,这个数目所包括的仅是已经确立并被广泛使用的字和词,一些被大多数 人接纳、太专门化或罕用的词语尚不算在内。 三 俚语(slang) 词汇变异也体现在一些惯用语上,如俚语、委婉语和禁忌语。俚语,出现在十七、十八 世纪的英国,最初是黑话、行话和方言,到后来就逐渐发展到说英语的美国。尤其是一战, 二战的爆发,更加速了俚语的发展。在非正式场合,人们往往不再使用传统词汇,如Cem— etery(墓地),die(死亡),hang(绞死),murder(谋杀),criticize(批评),dismiss(解雇),mad (疯的);而常用一些俏皮、幽默、给人以轻松感的俚语,如memorial park;pass away,depa ̄ to ground;put to sleep;clink;badmouth;give him the air;nuts等(与前列举词一一对应)。 俚语的盛行,是因为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竞争日趋激 烈,人们的心理压力增大。为了摆脱沉闷、单调和压抑,追求新颖、脱俗、打破枯燥乏味的 常规和陈词俗套,创造诙谐幽默的气氛,寻求心理上的新刺激,人们就别出心裁地创造并 使用大量的俚语。这也是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映。 四 委婉语(euphemism)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 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所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属于语言变异的内容。在社会生活 中,委婉语的应用较为普遍。中国人不讳言“老”,年纪稍大点的人在一起甚至互相比谁 更“老”。而在西方,没有“老人”(old people),有的只是senior citizen或the longer—lived, 有mature golden age进出everreen clubs。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崇尚尊老,认为老人经验丰 g富,是智慧的象征。相反,西方社会人一旦变老,就意味着要被逐出主流社会,表示对社会 无用了,因此,人人讳言“老”。相应的,退休的人retired people常称作pensioners,残疾人 crippled(disabled)man则称为special man。 美国近年来在社会生活和事务方面委婉说法越来越多。对职业的美称已构成反映美 国当前文明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profession仅指须接受过高深教育及专业训练和从事 脑力劳动的职业,如professor.architect,lawyer,doctor等,而现在几乎任何一件job都称 profession。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开始给他们的职业冠以engineer,technician,manager等代 表薪金丰厚,社会地位优越的体面的头衔,而放弃那些不雅的称呼。如pavement prin— cess——whore(马路公主——妓女),waset reduction manager—garbage collector(废物清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2O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 理经理——清扫垃圾者),beautician hairdresser(美容师——理发员)custodian engi— neer__一noor sweeper(监护工程师——打扫教室或办公室的勤杂工),footwear maintenance engineer bootblack(鞋类保养工程师——以擦皮鞋为生的人),bubble dancer—dish— washer(气泡舞蹈家——在餐馆洗碗碟的人),agriculture science speciaJist——famer(农业 科学家——农民)等等。 这些美称通过夸张、扩大,使其显得比它们所代表的真实事物更体面、更重要,是人们 在交际中为了表示礼貌,尽量避免削弱自己或他人的自信心,满足交际双方的得意及心理 需要,而在字面上提高这些职业和行当的级别。这一方面反映了低阶层人们力求受到社 会的承认和认可与尊重的美好愿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雇主们的策略,为了吸引人们从 事这些不体面的工作,有意夸大其词故弄玄虚。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由此对美国 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可见一斑。 五禁忌语(taboo) 从禁忌语中也能透视出社会文化的异同。由于无知、迷信或社会文化的需要,人们禁 止说某些话、做某些事、使用某些器物进入某些地区或见某些人。如在西方国家,13(根 据《圣经》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上,出卖耶酥的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星期五(耶酥 受难13)等都是禁忌的。语言禁忌是社会禁忌的一部分,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层面,如宗 教,God,devil,heaven,hell,Christ,Jesus等只有在严肃的讲话中使用才适宜。违反这条规 定将会受到人们的责备或回避(Blomfield,1993);种族歧视有nigger,niggra(黑鬼), Chinks(美籍华人),ABC(American born Chinese出生在美国的华人),CBA(Chinese bom American出生在中国的美国人),Japs(美籍13本人)(邓炎昌,刘润清,1988)都是侮辱性 色彩强烈的禁忌语;性别歧视有bat(贱妇,妓女),dog(丑妇,贱妇,妓女),COW(子女多的 女人,肥胖而不整洁的女人,经常怀孕的女人,妓女);咒骂和猥亵语方面,shit(狗屎,胡 扯),heH(混蛋),cunt(呆子,讨厌鬼),fuck(他妈的)。 禁忌语也具有时代性,是发展变化的。一个时代的禁忌到另一个时代就可能变成一 个普通名词,在这个变化中折射出不同社会的不同认识和观念。在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 亚时代,woman一词就是禁忌语,意为情妇或奸妇。后来该词被female取代。但female仍 然带有贬义,据 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牛津英语词典)记载许多作家禁而不用该 词。19世纪,female被lady取代但lady一词用得时间长了也变得粗俗了,最后woman再 次被拿来使用,不再有情妇或奸妇之意,而是一个表性别之词。还有不少词,曾有淫秽的 含义,人们避免使用它们,但现在是非常普通的词了,如orchid(兰花或淡紫色)、dainty(精 致的)、pencil(铅笔)、smock(女衬衫)等。 语言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诞生、发展、及不断完善的。随着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概 念、思想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反映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语言词汇当然也在不断的丰富和发 展。人们可以通过对语言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了解历史,认识现在,预测未来。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夕 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2] 黄承球.谈谈英语中的新词[A].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期 蒋天平,等:词汇变异中的文化现象 l2l [3]洪文翰.词汇结构语用简化二题[A].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4] 张凌云.英语常用词的词义变化及其影响[A].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l998. [5]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谢则融.社会文化在英语语言性别差异上的反映[A].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 版社,1998. 【7]唐丽萍.OFFAL SMELLS LIKE A R0sE——趣谈英语职业美称[J].英语学习,2000(3):4 [8]黄德先.网络用语[j].英语学习2000(3):5 [9] 邱丽珍.谈英语词汇中的同义词渊源[J].英语学习2000(1):7 [1O]邓炎昌.现代美国社会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11]Feng Cuihua.2000,KEEP—UP ENGLISH[A].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c].Foreign Language and Re- search Press. [12]Bloomfield,Leonard.Language.Holt,Rinehart&Winston.1933. Culture in the lexical variation JIANG Tian—ping,JIA De-jiang (College of Forcing Languages,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Hunan 421001,China) Key words:language variation;lexicon;culture;slang;euphemism;taboo Abstract:The lexicon of a language tells the story of the culture of those who are in the same speech community.Cultural forces determine the strength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words and particular socil groups.Chaanges in material culture and in lifesyltes have led to 1osses and gains in the lexicon(Johnson 1 996).Of all the linguistic levels.vocabulary is the most sensitive to euhuraI changes since it is tied referentially to the culture itselfin other words.voeabulary 。exhibits closer ties to culture than other language featuresIn order to tlk abouta lexiea1 change, .it is a must to talk about cultural chang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