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景德镇市商业学校 何仁友
教书育人,教书者须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当先行为世范。人民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传光明之道,授立身之业,解人生之惑的神圣使命,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路人。在教师身上,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著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寄托着中央领导和全国人民对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厚望,给我们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德为先,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坚定信仰,恪尽职守。
所谓信仰,就是方向,就是目标,是人们一生赖以幸福生活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要用一生的时光去奉献,去追求,去努力实现的东西。坚定对教育的信仰,是一个教师关爱学生、创新知识、开创未来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的先贤们把人生所追求的信仰称为“安身立命之所”。孔子云:“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笃信”就是忠实地信仰。孔子为自己和学
生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就是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朱自清先生在《教育的信仰》一文中主张:“教育者须先有健全的人格,而且对于教育,须有坚贞的信仰,如宗教信徒一般”。当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来也在诱惑着我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这时就可能会有人对教育的信仰产生动摇,在教育中产生一些不和谐的迹象:如有的人不爱岗,不敬业;有的人奉献精神淡薄,讲索取,不愿多作工作;有的人贪图享受;有的人身在其位却无心任教,工作马虎应付;有的人对教学敷衍塞责,对学生态度冷淡;有的人重智轻德;有的人整体素质不高而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等。这些不和谐的迹象都是信仰动摇的表现。信仰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它不但会败坏人民教师的形象,更会影响教书育人的成效。作为教师,必须坚定对教育的信仰,加强自我修养。
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要志存高远、爱国爱教。要始终恪守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爱祖国、爱人民,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自己的良知、信念和觉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负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其次要树立奉献精神。古往今来,只有那些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成为品德高尚、精神充实的人。要乐于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无私地贡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无怨无悔。
再者,要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义与利的关系上,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见利思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对社会上出现的以不当敛财为目的的各种教育违法违规行径等要坚决抵制,对各种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的侵蚀自觉抵制,立一身正气
二:锤炼爱心,师生交融。
爱是教育的本性,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之所以有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老师像父母一样关爱呵护学生,并把心血和智慧慷慨、无私地倾注到了学生身上。教师要真正做到善于教人,就必须学会善爱,在锤炼爱心上下功夫。要以爱的眼光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与学生的快乐进步同喜,与学生苦恼失落同忧,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转变“成绩好才是优秀生”的错误观念,牢记陶行知先生之言:“你的教鞭下有牛顿,你的冷眼里有瓦特,你的讥讽里有爱迪生。”树立“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学生观。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长处,成绩差的学生不一定就没有他的闪光点。有的学生可能学习成绩不理想,但在体育方面成绩突出,歌唱得好、画画得好,有的可能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等。所以教师要学会正确评价学生,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考察学生,而不能只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码。
其次,要真正去了解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要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创设不同但适合于他们的水平的目标,使他们都能享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增强进一步学习的信心与勇气。
再者,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热爱学生,能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和风细雨般的关怀,还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爱戴、感激和信任,从而促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师生之间互尊互敬、平等交流,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并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教育事业是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事业。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提高教育水平要靠教师。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呼唤大批高素质人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观点层出不穷。学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学高为师,教师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胡锦涛总书记在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座谈时,引用了一句名言,“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一个人,不管是立身于哪行哪业,都应该以学习作为基础。学习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安身立命的诸多本领中,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是最为重要的。作为教师,更是如此。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掌握新技术新方法,接受新观点新思维,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我们必须自觉地加强学习,精研业务,培养学识魅力。
首先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攀登知识的高峰;其次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用世代相传的民族精神滋养自己的心田,陶冶自己的情操;再者要广泛吸收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树立世界眼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最后是要在各种学习中注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技术,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本领。
四: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风范是摆在学生面前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教师的一言一行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老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生素质。
教育本身是一种以人影响人,以人带动人,以人提升人的活动。已所不为,勿施于人。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使学生成为热爱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自己就应该敢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诳话;要使学生有远大理想和信念,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远大理想和信念;要使学生关爱他人,教师自己必须关爱他人;要使学生具有深刻的研究精神,教师自己具有深刻的学术耐心;要使学生遵纪守法,不迟到不早退,教师自己必须严格遵纪守法,不迟到不早退;要使学生待人讲究礼仪,彬彬有礼,教师自己必须待人讲究礼仪,彬彬有礼;要使学生的人格健全和完美,教师自己的人格必须健全和完美等等。
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提升起来,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和人格。正人先正己,时时做学生的表率,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不注重自身修养,也不会得到满意效果。教师的人生理想、价值标准、幸福追求,行为选择,无不影响着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用良好的师德修养旗帜,化为无声的命令,使学生高山仰止,心向往之;化为学生的良心,使学生弃恶扬善,反躬自省,每日进步;化为极强的感染力,使学生潜移默化,亲其师、信其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人民教师履行神圣使命与光荣职责的写照,它激励着万千人类灵魂工程师为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而自强不息,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格、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文化积淀,造就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用自己伟大的师德力量塑造下一代完美的心灵;用自己满腔热忱托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Welcome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