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生产统计指标体系
(试行)
太阳能发电生产统计指标体系以四类共11项指标为基本统计指标。分列如下:
一、自然特性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太阳能光伏电站在统计周期内的实际自然资源状况。采用组件平均温度指标加以表征。
1、平均温度
平均温度是指统计周期内测得的光伏电场组件阵列表面温度的平均值。
单位:摄氏度()式中:
—统计周期内的平均温度,;—统计周期内的记录次数;
—统计周期内第i记录的温度值,。二、设备可靠性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光伏电站运行水平和设备完好率的指标。主要有光伏系统可利用率和光伏电场可用系数两个指标。
1、光伏系统可利用率
光伏系统可利用率是指统计周期内除去光伏系统因定期维修和故障时数后剩余时数与总时数除去非设备自身责任停机时数后剩余时数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即
式中:
光伏系统可利用率 — 系统设备可利用率;—停机小时数(不包括待机时间),;—非设备自身责任的停机小时数,;—统计期间内的公历小时数,。
其中,非设备自身责任的停机小时数()包括以下情况:①电网故障(电网参数在技术规范范围之外);
②气象条件(包括天气状况和环境温度)超出技术规范规定的运行范围;
③不可抗力;
④合理的例行维护时间。2、光伏电场可用系数
光伏电场可用系数是指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机组可用小时数与日历小时数的比值,即
式中: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可用系数;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机组可用小时数,;—统计周期内的日历小时数,。
其中,光伏电场可用小时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机组的运行小时、调度停运备用小时和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小时之和,即 单位:小时()式中: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可用小时,;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机组处于运行状态的小时数,;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机组处于调度停运备用状态的小时数,;—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场机组处于场外原因受累停运备用状态的小时数,。
三、 电能指标
本类指标用以反映光伏电站在统计周期内的出力,采用发电量、上网电量、购网电量、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共四个指标。
1、 发电量
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各分站房的发电量之和。
单位:千瓦时()式中:
—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站发电量,;—统计周期内的分站房个数;
—统计周期内的第i个分站房发电量,即该分站房逆变器的输出电能,。
2、上网电量
上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站与电网并网点关口表计量的由光
伏电站向电网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
3、购网电量
购网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站与电网关口表计量的由电网向光伏电站输送的电能,单位:千瓦时()。
4、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是指统计周期内的发电量与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的比值,即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
单位:小时() 式中:
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统计周期内的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发电量—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站发电量,;
发电设备平均容量—统计周期内的光伏电站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其中,发电设备平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统计周期内该设备构成本场发电设备的小时数)/统计周期日历小时数。
四、耗损指标
反映光伏电场电能消耗和损耗的指标,采用场用电量、综合场用电量、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率四个指标。
1、场用电量
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站场用电变压器计量指示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减去基建、技改等用电量,包括全站办公、食堂、照明、动力、电暖、空调、电热水器、通讯、检修、试验、逆变、设备控制和操作、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生活水、火灾报警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负荷的用电总和,单位:千瓦时()。
2、综合场用电量
综合场用电量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生产、生活、技改和各类损耗等全部耗用电量。
单位:千瓦时() 式中:
综合场用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综合场用电量,;电场发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发电量,;上网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上网电量,;购网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购网电量,。3、场用电率
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场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场用电率= 100% 式中:
场用电率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场用电率;场用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场用电量,;电场发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发电量,。4、综合场用电率
综合场用电率是指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综合场用电量占全场发电量的百分比,即
综合场用电率= 100%式中:
综合场用电率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综合场用电率;综合场用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综合场用电量,;电场发电量 — 统计周期内光伏电场的发电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