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送暖入屠苏
“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是汪曾祺老先生所怀念的故乡的食物。现如今,每到过年,我们都叫上一桌好菜,或者出去订一桌年夜饭,渐渐的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做饭被在餐馆里低头玩手机,敬上几杯酒代替了。年味渐渐淡去,对于许多人来说过年变成了吃喜酒同学聚会喝酒,随着今年禁止燃放烟火爆竹,小时候唯一一个值得怀念的踩“红地毯”也不再有,大抵唯一一个值得怀念的只有门上的那副门画了。
前几年因为高中生活紧张一直没抽出时间,今年终于有了时间回去过年。在老家里没有严重的雾霾,清晨起来都是新鲜的空气,不知道谁家的烟囱升起几缕烟伴着早上的薄雾,竟给了我几分想出去转转的心情。几年不回家,买爆竹,送灶神,贴门神,祭祖礼,送火神,赶庙会,听大戏,拜大年,吃五花八门的年夜饭,走亲访友……这些活动已是生疏,今年到想尝试一遍。
才是腊月中旬乡村里便有了热闹的市集,把年的味道烘托出来,看着集市上来来往往的人,并不感到拥挤,反而有一丝温暖在。难怪总有人说乡村年味浓,坐在三轮车上笑的小孩子,拎着东西回家的大叔,旁边商贩的叫卖声,一帧帧画面,让人有了种亲切感。
到火神祭时,我特意去了趟商丘,门口乱哄哄的,有往这边特意赶的大叔大妈举着香,从人群中进了大门。路上不断有人问我买香否,我都拒绝了,总感觉没意思,到祭火神的地方发现很多人把香扔到石槽里,看着烟雾缭绕的大殿,总感觉所谓的信仰没什么意义。不一会发现有火警开车来说着火了,看着前面不少人还在扔着香和叠的元宝,后面火警在喷着水救火
二哥是做警察的,他的同事在那边指挥着灭火,二哥看着那些还在扔香烛和纸元宝的人们,笑着对我说“你看着有意思么?”我摇头,我们走到火神庙的其他地方找了个台阶啃甘蔗。啃了许久,二哥的朋友跑了过来说招待不周问我要不要进香,我笑着说不用了,所谓的年味逐渐消失,祭祀越来越变的商业化。
小时候背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我们终究是把年味丢失了,春风送暖入屠苏,所谓唯一我们能体会的大概是迎着春风饮一杯屠苏酒了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