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中的“笑” □ 王震亚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上第25课)《回乡偶书》中有“笑问客从何处来”一句,你知道这些儿童为什么要“笑”吗?
想一想,诗人贺知章年过八十告老还乡,已经是白发苍苍“鬓毛衰”了,而这时候的“儿童”呢,根本不认识他,当然就“相见不相识”了,把他当做远方来的客人,因此“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个“笑”字极为精彩,一是表现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嘻嘻哈哈地笑着问:“客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二是说明儿童很有礼貌,对客人很热情、很欢迎。三是还有一点诗人的感觉,他面对儿童的样子,先是微微感到惊讶、好笑,后来又觉得正常了:因为自己是“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的“笑”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乡偶书》写的是诗人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喜悦与感慨,生动含蓄,富有生活情趣。“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对比,是造成儿童“笑”的主要原因,也突出了他的离乡之久、回乡之晚;“乡音无改”与“鬓毛衰”也是一个对比,
是造成儿童“笑”的直接原因,突出自己的衰老之感,抒发了自己久而愈深的乡土之情。这就引出了儿童问话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面:“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里的“笑”字实在是富有情趣,如果换为“请”字就无滋无味了。
李白受“骗”反“赠”诗 □ 王震亚
《古诗两首》(人教版二上第25课)《赠汪伦》一诗中用桃花潭的水深作比,形象生动地反映了自己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可是,你知道吗,李白的这首诗是受“骗”而写的。 汪伦是一个普通人,非常敬佩李白的才华,特别想请李白来住一段时间,但又没有什么办法。后来,他了解到李白不怕皇帝、不怕官、不爱钱,一生就喜欢游山玩水、喝酒、写诗,于是便写了一封请帖送给李白,上面写着:“太白先生:这里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不妨择日光临寒舍共赏桃花,共谋一醉。”
李白一看“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八个字,高兴极了。心想,世上竟有这样的地方?便兴冲冲地来到了汪伦家。 汪伦自然非常高兴,每天只是陪李白喝酒,向李白请教
做诗的学问,还带着李白在村子周围游览,但是连“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提都不提。李白急了,提出要赏“十里桃花”,去“万家酒店”。汪伦被逼得没办法,只好对李白说:“这些地方你都去了。”李白被搞得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就是离我家十里外的山坡上的一棵桃树。‘万家酒店’,就是我们天天都去喝酒的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又被汪伦的真情深深感动。这天,他要离开这里了,汪伦依依不舍地唱着歌走来送行。情动之下,李白的《赠汪伦》便脱口而出。
《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生动描写 □ 王震亚
《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版三上第22课)非常具体、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西沙群岛海底的海水色彩和海域物产。它的优美语言值得我们好好体味。你看,作者用“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写出了西沙群岛海水的五彩缤纷、异常美丽;用“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写出了“海底的岩石上”的珊瑚姿
态万千,令人神往;用“穿来穿去”写出了鱼儿的灵巧自如、生机盎然;用“有的全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好看极了;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刺儿,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突出地描摹了鱼儿的外形特征和它们在珊瑚丛中各种各样的形态。最后的一句:“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既是引用,又是夸张,把“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写活了。这些生动具体的描写使我们仿佛站到了西沙群岛的海边,看到了海中的情景。我们要多读一读,想一想,在写作文时创造性地用一用。
《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写作特点 □ 王震亚
《美丽的小兴安岭》(人教版三上第23课)是一篇抒情散文。它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显示了突出的特点。
1.比喻――生动传神。如课文中用“像绿色的海洋”这个明喻来展现小兴安岭的“一碧千顷”,使人如见其景,心旷神怡;又用“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个暗喻来表现小兴安岭的无比富饶,使人浮想联翩,深感祖国河山的
可爱。
2.摹拟――绘声绘形。如课文中用“淙淙”摹拟积雪融化后的流水声,用“呼呼”摹拟西北风的吼叫声,使人如闻其声;又用“葱葱茏茏”“密密层层”“严严实实”等叠音词来摹拟夏天的小兴安岭里森林的枝叶繁茂,使人如睹其形,给人以历历如绘、真切感人的印象。
3.拟人――活灵活现。如课文中的“小鹿在溪边散步”“……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把小鹿悠闲自得的神态写得惟妙惟肖;又如“落叶在林间飞舞”“森林向人们献出了……山葡萄……”“雪花在空中飞舞”等句子中的“飞舞”“献”都是用于人的词语,以拟人的手法给无生命的东西赋予了人的灵性。
4.照应――浑然一体。如课文的开头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而课文的结尾则是“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也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前呼后应,紧扣中心。又如课文的主要部分“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与后面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互为呼应,使整个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山西省永济市教育局 0445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