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生字词
2.学习本文采用在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结构特点。
3.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的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并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说,父母之爱,恩重如山。父母赐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哺育我们成长,给我们人品道德的教育,奉献出世界上最美好、最无私的爱;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父母会毫不犹豫地付出,甚至是生命!这样平凡而伟大的父爱与母爱,它们可能发生在城市或是乡村,富裕或是贫困的家庭……
今天我们将要感受到一份来自贫困家庭的父母之爱,让我们走进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 二、作者简介 三、整体感知 1.解决课文生字词
2.复述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你用课文里的句子或者是你自己的语言复述)
这篇文章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说明了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3.课文围绕送与不送,写了这对夫妇作出的几种决定呢?每次换送子女时又有什么样的表现?找出父母换
孩子在不同情况下的神态变化的词语?以及每次要回孩子时的理由。完成表格
情节 表情 理由
送走大儿子时 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眼含热泪 难割难舍
无精打采
过好日子继承家业
接班人
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失魂落魄 和婆婆太像了
要回女儿时
四、探究交流
不好意思痛哭失声 太小 冷酷
1.穷人夫妇为什么要把孩子送给富太太?你赞成穷人要回孩子的做法吗?为什么? 2.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 五、拓展延伸
文章一开始就写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的爱子之心,这样有什么好处?
不能。因为父母总是替自己的孩子着想,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的爱子之心。
这样写的好处是:符合生活的真实,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惟有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课文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人物的内心活动也是一波三折的。一波三折故事情节背后反映了父母对子女一片浓浓的爱心。 六、真情表白
生活中父母的哪些举动曾经令你十分动容,谈谈让你感动的瞬间吧! 七、结束语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小说中的一家人因为有了浓浓的爱心,他们一定能克服生活上的艰难险阻,健
康而幸福地活着。同时也让我们祝愿普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平安渡春秋,让亲情永驻人间。也希望大家把这种爱的感觉延续到课后,让我们以笔传情。 八、作业
1.文中说“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家人在团聚以后
命运会怎样,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字数250左右) 2.课后收集一些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谚语、格言、民谣、诗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