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原则 2、《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文中的“原则”不包括
A.“爱人者,人恒爱之” B.“兼爱、非攻” C.“春秋大一统” D.“无为而治” 3、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按语义判断.复旦校训当出自以下哪部典籍? A.《荀子》 B.《墨经》 C.《老子》 D.《论语》 4、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秦朝)在证明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的灭亡)也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这个“正确的思想”是指A.“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
7、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9、《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10、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11、“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之不可不备也。”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 C.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宋朝程朱理学
12、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3、《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能佐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②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③老子主张“天道自然” ④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荀子的“王道”观点
15、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A.普:肯定人的价值,第一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古希腊 B.苏:对理性的追求,是18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中国 C.孔:强调民本思想,体现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
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16、 “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17、《汉书.艺文志》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室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18、孔子周游列国10多年,但备受冷落的根本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受其他学派打击
C.孔子主张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19.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前,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此期间人类精神觉醒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④“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这一说法反映出 A.礼制观念淡化 B.崇尚法家思想 C.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
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
A.以德 B.无为而治 C.小国寡民 D.刑、德并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