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西安老城区绿色交通体系
2020-06-23
来源:步旅网
构建西安老城区绿色交通体系 Constructing the Gr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e Old Town of Xi。an ■李琪曹恺宁赵红茹豹Li Qi Cao Kaining Zhao Hongru 建设既适应于老城历史文化保护要求,又能充 [摘要】 安老城区——明城墙区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是 府依然在此,明城墙区的行政职能仍十分集中。 城市交通最为拥堵的区域。如何处理好保护与交通可持续 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掘历史街区的魅力,在保证原有历史 街区内部尺度的川时、建设富有西安文化特色的绿色交通 体系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关键词】明城墙区保护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西安 『Abstractl Xi an City Wall of Ming Dynasty in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hat is the most congested urban trafifc area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deal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 elopm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t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 fully tap the charm of historical block,building the green trafifC system constmction with Xi’an culture charactefistics. 【Keywords】Ming Dynasty wall,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rgeen transportation system,Xi’an 一、概述 西安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是世界著名的古都、 历史文化名城、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先后 有周、秦、汉、唐等l3个王朝在此建都,有着3100 多年的建城史,1 100多年的建都史。 明城墙区作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最具代表性的 区域,城墙保护举世无双,其历史文化遗存分布较 集中,内涵丰富,有著名的钟鼓楼、碑林、化觉巷 大清真寺、孔庙以及三区(北院门、三学街及七贤 庄历史文化街区)、四街(顺城巷、湘子庙街、德福 巷、竹笆市)等一大批古建筑和历史街区,是中国 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古城墙 和老城区。明城墙内总面积11.O7 km ,担负着城市 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旅游中心的功能,西 安市火车站位于明城墙区东北角,使得该区域道路 交通压力巨大。 随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 提出,随着“一城多心”城市结构的逐步形成、中 心城区功能逐步向外疏解;伴随市政府外迁,明城 墙区人口得到有效控制,数量有所降低。在城市新 的发展时期,既要保持老城区的活力,又要解决当 前的交通拥堵问题,适时构建既符合历史文化保护 要求、又满足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并 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融合的绿色交通体系尤为重 要。 二、道路交通现状与特征分析 1.人口有效降低、职能疏解有限 2011年明城墙区的常住人口数为32.5万(西 安市“六普”人口数据),较2005年的42万人明显 降低,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但建筑密度高达46%, 就业岗位有增无减,占到全市的13.8%(面积仅占 全市的2.85%)。西安市委、市政府虽已于2011年 整体北迁,但原址同迁了莲湖区政府等部门,省政 2.路网体系性较差、主干路拥堵严重 老城既有的路网沿袭明皇城而成,最初的“马 路”是供步行和畜力车通行,且多以里坊式格局, 虽有较高的道路网密度,但主干路间距偏大,贯通 性次干路缺乏且分布不均,支路不成系统,道路网 的可达性较差和交通流分布不均衡,致使交通流主 要聚集于有限的几条主干道如东、西、南、北大街, 以及莲湖路、东西五路、解放路及和平路等,87.88% 主干路的交通流处于超饱和状态。 3.公交层次单一、服务水平不高 西安市目前开通的地铁1、2号线“十”字型经 过明城墙区域,使得老城区公交出行比例由地铁开 通前的25.3%提升到35%左右,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29.6%,公交线路总长度为138 km,公交站点300 in 和500 ni覆盖率分别为84%和98%,远高于绕城高速 范围内54%和76%的公交服务水平;但公交层次较单 一,公交干线大都集中于有限的几条主要干道上, 特别是缺乏服务于中短距离、有较好可达性的中低 速、小容量的公交服务。 4.交通瓶颈制约、城门洞截面交通已饱和 城市由外及内交通拥堵逐渐加剧,位于城市核 心区域的城墙城门洞截面拥堵最为严峻。根据西 安市2012年综合交通调查数据,高峰小时内城 墙的l5处门洞机动车通道机动车流量合计达到 52000pcu/h,整体饱和度已达0.91,其中过境交通 比例接近20%,带来额外的交通负担。加之游客人 数近年来的持续增长,更加剧了该区域交通供需的 矛盾。 5.交通污染加剧、环境持续恶化 近年来的快速机动化和明城墙区域交通堵塞、 车速降低,日益加重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空气污 染的主要因素,据2Ol1年11月陕西省环保厅专题 调研显示:机动车尾气对城市空气污染的贡献率已 达18.7%,有时到达35%。2010年以来,城市交通 环境空气中cO、NO、N0。三项污染物指标已10%以上 的速度攀升,特别是受明城墙的阻挡,明城墙区域 空气交换相对困难,交通环境质量更加恶化。给市 民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更与历史文化名城和 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不相匹配。 三、发展目标与策略 1.发展目标 以建设世界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为发展目标,围绕“在保护老城的前提下,通过发 展完善的公共交通,保证交通资源的公平合理配 置”。融合历史街区的永续发展与现代城市生活,保 持原有历史街区道路宜人尺度,同时满足现代交通 出行的要求,支撑旅游发展要求,建立以公共交通 和慢行交通为主体,打造低碳、绿色交通示范区, 引导老城交通模式向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具体体 现在: 48 分满足老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慢行和公共交 通为主体,快慢相宜、动静结合的城市交通设施系 统。 营造与古城历史文化风貌及重要旅游目的地相 协调的,构建以人性化、精细化、信息化为目标的 交通管理体系和适合于老城交通发展需要的交通政 策框架。 2.发展策略 (1)疏解区域职能,从源头调控需求 老城内环境、交通资源十分有限,无法继续承 载过多的城市功能,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实行最严 格的停车配建和最高的停车收费标准,从源头上抑 制需求扩张 强化商贸、旅游休闲功能,逐步外迁 行政办公、医疗等功能,带动老城内居高不下的人口 向外疏散。同时,周边区域尽可能避免布置交通吸 引强度较大的项目,严格执行交通影响评价机制, 多措并举,从源头上有效控制出行需求。 (2)梳理道路网络,凸显老城交通特色 从整体上保持历史传统风貌,恢复和保护明、 清和关中街市风貌,即保护街区格局、肌理和传统 生活空问,设置合理的道路空间尺度,打通和理顺 干道系统,加密支路,形成合理的道路结构。保护 慢行交通,创造宽松和舒适的步行空间,建立历史 街区各自独立、完善的路网系统,形成连续、舒适 慢行交通系统,烘托老城的文化氛围。 (3)优化交通结构,公交和慢行为主 优化交通出行方式结构,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提升公交、慢行出行品质,降低私人小汽车出行比 例,建立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为主体的交通出 行模式,营造“绿色、安全、宁静、高效”的交通 出行环境。依托轨道交通站点,建立城墙内部公交 支线系统;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特色步行系统, 倡导低碳交通工具,促进交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实施强有力的交通管理政策 由于历史文化核心区的特殊性和交通问题的突 出性,亟待实施“交通减量”为核心的交通需求管 理,平抑出行高峰。制定公交投资的倾斜政策,完 善的票价政策、路权优先政策等实现对公交优先发 展的保障;建立通行证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机动车 过境:限制机动车车速,建设交通宁静化;采取紧 缩社会公共停车场的供给和最高的停车收费价格, 有效控制小汽车的使用,部分路段建立“无(机动) 车街区”。 四、 特色绿色交通体系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完善外围区域快速路体系及干路网的建设,引 导过境交通绕行,避免穿越老城而增加交通压力。 老城基本维持现有道路格局,形成以干路网为依托, 支路和街巷为补充的便捷、安全、连续、宁静的交 通系统,既要满足交通发展要求,又能体现深沉的 城市建筑l规划-设诗!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PLANNING・DESIGN 历史内涵。通过道路空间的合理划分,使整个明城 墙区道路空 更富人情味。 结合现状道路网,梳理道路功能,划分主干路、 部出行量的20%,引导过境交通采用公共交通,有 效缓解老城的地面交通压力。 以主干路网为基础开辟公交专用道,提高公交 服务水平,并在主干路公交线路密集路段预留设置 公交双向4车道的可能性为开行中运量公交预留条 念;区域连片的街巷为步行和自行车提供了最佳的 出行空问;结合书院门、三学街等历史街区的保护, 建立“无(机动)车街区”;合理利用街巷网络建设 自行车和步行系统并与旅游景点相结合,打造特色 慢行交通系统,沿顺城巷修建国际性标准的旅游型 自行车环线.以突出旅游功能定位的自行车道路刚 串联区内文物景点。通过城墙、城门、顺城路和城 次十路、支路和街巷四个等级,建立高密度的道路 网体系。其巾,主干路结构为“两横两纵”,即东西 向的东两人街、莲湖路,南北向的南北大街、解放 路,主干路是区内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道路红 件,并给予公交优先通行的路权条件,优化公交线 路,降低重复率,提高公交的运力。在次干路、支 路和街巷 r行公交支线,采用小型化的公交车辆、 灵活的票制,可试行支线公交全免费;支线公交按 线宽度为35 ̄50【Il,同II,J南北大街是城市的历史人 文轴,东西大街是城市尚贸旅游发展轴,全线设置 墙马道将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街区连接形成旅 游线路,结台明城墙区“两片三线”的保护规划, 形成三学街一书院门一竹笆市一德福巷一湘子庙街 伞天候公交专用车道和机非硬质分隔的非机动车 道,同时满足公交快线通行的要求;次干路红线宽 度为25 ̄35 m,设置公交专用道和公交港湾,并确 固定路线行驶,不设置固定车站,可招手即停;同 时使用清洁能源的电瓶车或天然气动力车辆,降低 污染,全面提升公交服务品质。 莲湖历史街区的步行旅游传统路线、西门 西大 街一莲湖街历史街区旅游线路、书院门一安居巷一 东木头市一南大街~钟鼓楼广场一北院门旅游线路 为旅游和购物相结合的线路。 5.特色的交通设施与管理 老城街道是老城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街道的尺度则是老城历史信息的载体,街道 保非机动车道的合理宽度;支路红线宽度为lO~ 2O m,部分路段可设置限时的公交专用路。街巷道 路红线宽度为6~10m,主要建设为特色的自行车和 行人道路。 I l 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公共交通重要 的组成部分,按100 ̄200 m服务半径建立覆盖整个 老城区域的公共自行车网络,保证各居住区、商业 区、旅游景点及公交换乘点的自行车停车和租还场 地,采取限时免费,由政府给予补贴。 l l ≥ { 一÷÷}- {_ =二 一— 、 . 一 .尺度的拧制是老城肌理保护的关键。街巷名称包含 ’、 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它 仅反映与见证了老城 发展的多方面内容,也是老城重要的文化遗产。如 端履门大街就因其直对明秦王府外城正南门灵星门 卜_}_1 罐 ~一 ’ r 一: ’ - ・_‘ 。 ◆… ---0" l l ,__ ,}I _l¨ __一 厂.. 、。 。} 、 . 塑谶 攀 浮 受璇乐缆绡构 一 k - 。 ’i ◆ t 一一● t } 与内城正南门端礼门,地方官员进入王府前到此必 . 先端履整衣,故得此名:而五味什字巷,则源于元 明清时这里药店集中,以中药之甘、辛、酸、苦、 成五味而得名。除街道名称外,老城内的公交车站 及公共自行车租用点也应以传统地名命名,通过交 通设施命名延续老城文脉。另外,街道路面铺砌也 ’。 /’ \. 一。 ●轨_I雯晕咕 ●公空千域麝豢叠占 ・ 公蹙妻饯袋蔡站 。 / …・古域轨道域 一古蛙公交苄蠖 一古城公交点战 l明城墙区域道路系统规划 图2明城墙区域公共交通系统模式图 可在一定程度上还原老城的原有的历史风貌,如历 史街区中北院门、书院门及顺城巷等均采用青石板 铺成。 支路和街巷路是朱来道路改造和建设的重点, 应着眼于路网结构的梳理和优化,在保护的前提下 适度利用的原则,坚决避免大扩大建,可结合街巷 路原有肌理和尺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地打通或局部 拓宽处理,开行支线公交,建设自行车道路系统和 舒适连续的行人交通系统。 2.公共交通规划 明城墙区域规划将形成以轨道交通、干线公交 3.综合交通枢纽规划 加快综合枢纽建设,结合轨道交通车站,在南 门、北门、朝阳门和玉祥门外建设P&R停车场,鼓 励停车换乘,减少机动车进入明城墙区;在城墙内 同时应充分体现新时代特色,如彩色的公交及 自行车专用道、无障碍的交通设计、机动车车速限 制、人性化的慢行和公交设施、规范的交通标志标 线;人性化、宁静、清洁、安全的出行环境:全面 的慢行和公交优先;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公益性 结合地铁车站优化整合公交线路、调整公交车站, 综合考虑公共自行车停车场和出租车停车泊位的设 置,形成一体化综合换乘枢纽,并为游客提供高水 平的旅游交通环境。 4.慢行交通组织及旅游交通规划 明城墙区为西安“五大旅游区”之一,规划形 成“一环(城墙)、二片(北院门地区、碑林地区)、 的老城公交支线和公共自行车系统。 五、结语 为主、普通和支线公交、公租自行车为辅的多层次 的公交系统,为居民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交通 服务。轨道和干线公交主要提供该区域内外公交联 系及公交过境,公交支线和公共自行车系统主要是 为区域内部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公交服务,是公 交干线的重要补充。 轨道交通对明城墙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规划有 通过对明城墙区域这一历史保护街区典型代表 区域绿色交通体系的构建,便捷公共交通系统的建 立,连续、舒适的自行车、行人交通组织和旅游线 三线(湘子庙街、书院门街、北院门街)及十八点 (明城内属于全国、省、市的历史和革命文物)的 保护体系”。其中“二片”和“三线”所含盖的区 域是明城墙区传统风貌保存最为完善的、最具代表 性的区域。建立和完善各个文物景点和功能片区间 的多元化的交通联系,形成有西安特色的旅游线路, 以体现明城墙区历史文化底蕴。 路建设,同时强化交通管理,注重特色交通设施的 建设,构建富有西安特色的历史保护街区低碳、可 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提升明城墙区域整体品质, 地铁l、2、4和6号线共4条线经过该区域,形成 “井”字形骨架网,较好地勾勒明城历史格局的标 识,明城墙区域轨道交通线网密度为1.146 km/km 。 打造魅力老城。 (作者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安 710082) 至2020年4条轨道交通线全部建成运营,将承担全 打造特色步行系统,倡导采用低碳交通工具体 验盛世文明,体现“绿色、宁静、安全”的交通理 (上接第47页) 六、结语 目前,新塘镇正加紧施工地铁l3号线温涌站, 本文主要针对西洲片区与广州市区以及新塘周 边片区道路交通衔接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 决思路与规划对策,但并未就大都市边缘地区交通 衔接的典型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思路与规划对策 进行深入探讨和总结,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报批稿)[z],2014. [2]邓毛颖,蒋万芳.小城镇建设.面向大都市的中心 镇交通衔接规划研究——以广州市边缘区的新塘镇 预计2017年l2月可建成运营,本片区的其他道路 交通规划和建设工作也在陆续展开,西洲片区正逐 步融入广州大都市区,未来有可能由“边缘区”变 为“桥头堡”。 为例,2008(03):19. (作者单位: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510663) 参考文献 [1]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新塘镇西洲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