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计划书
1评价目的
为有效辨识企业在职业卫生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对它们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2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范围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主要是对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并评价现有的职业卫生设施是否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求。
职业危害包括:粉尘、高温与低温、振动、噪声、辐射、毒物、照度、生物危害、人机工效危害、心理因素危害。 3 人员设备要求
3.1安全部负责组织评价员组成评价组,对矿山存在的紧急情况进行风险评价。 3.2 设备部负责提供风险评价所需的摄像机、测量仪器、电脑等设备。 4风险评价过程
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作出评价结论→编制风险评价报告
5、风险评价方法
5.2 lec定量评价法 d=lec 式中:d-风险值;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l、e、c分值分别按照下述表格确定: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说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是指存在某种情况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而不是指这种情况在我单位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如:车辆带病运行时,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l值应为6或10),而不是指我单位车辆带病运行的可能性有多大(此时l值为3或1)。
2
4) 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分为极其危险、高度危险、显著危险、一般危险、 5.3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安全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可以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
安全检查表法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根据相应的安全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要求、赋分标准等内容的表格。确定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或检查项目的各项赋分值、最终评定系统安全等级(标准)等内容的表格(清单),然后对项目进行总体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 6.风险评价实施
评价组采取现场考察、座谈等方式,根据“矩阵法”和“lec定量评价法”,对已识别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评价,编制评价报告。 7.风险控制的策划
7.1 风险控制的策划应首先考虑消除或减少危险源,其次考虑采取措施降低风险,最后考虑个体保护。 7.2 重大安全风险控制
7.2.1 在一段时期内需采取专门措施控制时,应建立详尽的实施计划(即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7.2.2 紧急情况下的重大安全风险,应制定应急预案。
7.2.3 建立和完善安全制度,编制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或作业指导书。 7.2.4 监控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的落实。 7.2.5 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7.2.6 加强有关设备、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7.3 一般风险控制
对一般风险危险源,对职工进行安全风险教育,有关部门完善现有制度和措施,加强运行监控。篇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1. 目的
应用组织化与系统化的方法,对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的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以下同)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评价其风险水平,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以此作为:
1、制定管理方针和目标指标、策划、实施并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2、决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或操作规程的修改。 3、监督管理需求以确认其实施有效性及适时性。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范围内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等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3. 定义
4.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5.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并不对两者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6. 3危害识别 :是认知一个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需要注意危害是造成事件的根源或状态,
不是事件的本身。
7. 4风 险 :一个特定危害事件发生之可能性及后果的组合。 8. 5可忍受风险:组织顾虑其法律责任与其自身之职业安全卫生 政策,而降低其风险至能忍受的程度。
9. 6风险评价:是指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和有害因
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10.
职责
批危险源风险评价结果和风险控制措施。
12. 2安全管理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风险管理的培训工作,负责公司巨大风险和重大风
险的评价分析,负责公司各单位风险评价记录的审查与控制效果验收,建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
13. 3各部门主管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
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14. 4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
装臵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5. 5新、改、扩建设项目由工程部负责在项目规划,设计前应交由有资质的机构做安全预评价;项目
的建设过程由工程部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16. 6风险评价和控制主要为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服务,要求该项工作的从业人员进行评价。评价初期,
可由各级管理人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进行示范,逐渐转变由从业人员自行评价。 5 危害辨识实施
11. 1管理者代表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审批重大危险源清单,审
17. 1公司每年在制定目标之前,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安全管理部、
生产部门等相关部门对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策划,并将策划结果形成文件。 18. 2各部门按策划要求组织所属区域内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并汇总后报
安环处审查。 18.1. 19.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危害辨识的范围
20.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停车等阶段;
21. 2常规活动:正常的作业活动;非常规活动:临时性检修、停车等; 22. 3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包括合同方人员、访问者); 23. 4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24. 5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25. 6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 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原则 26. 1科学性: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而并非研究防止事
故发生或控制事故发生的实际措施。要求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必须要有科学的安全理论作指导。 27. 2系统性: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地剖析、研
究系统和系统及子系统之间的相关和约束关系。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危险、有害性。 28. 3全面性:识别危险、有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总图运输、
建构筑物、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臵、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识别;不仅要分析正常生产运转,操作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识别开车、停车、检修,装臵受到破坏及操作失误 情况下的危险、有害后果。
29. 4预测性:对于危险、有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有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
事故模式。 8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依据
8.1 按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1992)规定,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六类。
30. 2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
致害物、伤害方式,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
31. 3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险
有害因素分为7类。
8.4 按照《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1992),将常用的危险化学品分为8类。另依据《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高毒物品目录》、易制毒品《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所列危险化学品进行辨识。
32.
风险评价准则
公司定性风险评价按《风险评价准则》进行,需进行定量的风险评价由风险评价小组采用合适的评价准则。外部评价由相关资质机构自行选用评价准则。
33. 风险评价
34. 1各部门主管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有安全评价工作经验和安全生产管理
经验丰富的人员组成。评价组织编制评价大纲。
35. 2风险评价小组根据各部门危险源辨识结果,首先通过集体讨 论,采用主观评价法,确定可忽略风险和可容许风险。
36. 3对于集体讨论不能确定风险水平的危险源,可采用风险水平评估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
险源风险评价专家打分法来确定风险水平等级。
37. 4安全管理部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危险源评价结果与控制方式汇总表,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各
部门。
38. 5对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应作为建立公司及部门目标指标的依据,各部门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
措施,编制“管理方案”。 11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39. 1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原则
a) 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或风险,如用安全无害物质替代危险或有害物质; b) 如果不可能消除,则应努力降低风险,如使用低毒阻燃物料代替高毒易燃物料;
c) 将危害进行隔离,如通过局部排风把有毒气体排除; d) 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如远距离操作,防爆
墙等;
e) 制定和完善管理措施,加强员工教育;
f) 在其他控制措施均已考虑后,作为最终手段,可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为暂时性控制措施,但应注意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不能消除和降低风险。
h) 必要时:确定预防性测量指标,以便监控。
11.2 对重大风险和不可容许风险应作为建立公司及部门目标指标的依据,各部门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编制“管理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