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小综合周练

2021-08-11 来源:步旅网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小综合周练(3)

时量:90分钟 分值:100分 时间:2010年3月16日 备注:第25题为历史科综合题,第26题、第27题为选作题,两题任选一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中国古代有避违制度,要避免使用本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隋唐时期确立和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使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当时人们根据具体职能把“六部”分别概括为“富”“贵”“威”“严”“贫”“贱”六字。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分析 “贱”最有可能描述的是:

A、工部 B、礼部 C、户部 D、兵部

3、将“神六”“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4、《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据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 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王)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据此推断,《百家姓》应该成书于:

A、西周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北宋时期

5、南宋昊自牧的《梦梁录》记载“风雨其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A、孕育了近代自然科学 B、造成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6、北京四合院是北京人传统的住宅,有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面房屋合围而成。正房左右接出耳房,由尊者居住,厢房是后辈们的居室。这种设计体现了:

A、强烈的家族宗法礼教的思想 B、明清时期人口不断增加的需要 C、明清时期北方经济的发展水平超过南方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威胁的意识 7、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前者突出了农民要求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理想社会的愿望 ②两者都得到了真正的实施 ③两者都能很好地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 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说:“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9、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思潮 10、“共和”、“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据对这两个关键词在中国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1905—1913年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 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 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腮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歌谣是历史的缩影。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1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A、毛泽东故居 B、瑞金苏维埃旧址 C、延安窑洞 D、遵义会议

13、照片记载了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历史。左图这张照片为某一时期工作人员将《中国土地法大纲》抄录在墙壁上宜传相关政策,对该土地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A、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 B、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土地集体所有制 C、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D、在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对土地有使用经营权

14、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某校排演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话剧。剧中对主人翁张华的角色设计不正确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分到自己的土地 B、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C、当选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 D、赴西藏自治区从事援藏活动

15、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航空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第一次汪辜会谈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6、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 为我国农民致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一条新路,它是指: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1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度,各州有自治权。新中国“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下列关于中美两国管理地方的方式,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②都保证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③地方不必服从中央 ④地方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符合国家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新中国建立后经历过三次与其他国家建交的高峰时期(如下图所示),其中最后一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B、西方国家改变对华政策,纷纷与中国建交

C、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国家大量与中国建交 D、国际政治格局的剧变,许多新成立国家与中国建交

19、右图这张照片是邓小平1979年在游黄山时与几名复旦大学学生的史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已经恢复高考制度

②复旦大学已被列入“211工程” ③当时已经启动“希望工程”,大量农村贫困学生得以考入大学 ④邓小平已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20、对比下列两幅画,它们表现出来的差异主要是:

合影。对该照片反映的历

A、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 B、专制主义政治C、感性主义传统与崇尚理性精神的差异 D、追求审美意境21、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与西方民主政治的差异 与反映宗教生活的差异 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利之间的关系

C、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D、不妥,三种权利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2、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但“进化论”最终成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达尔文的进化论实际上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③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成为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23、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超经济剥夺,挫折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24、2008年10月24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面对新一轮的金融风暴,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救市措施。而49年前的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市同样迎来“黑色星期四”,股价崩盘。面对金融危机,20世纪30年代美国、德国、日本采取的应对措施的共同之处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积极对外扩张

C、建立法西斯体制 D、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二、综合题:(37分)

25、(37分)世博会的举办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参与世博会的过程同样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为炫耀其强大国力,英国决定在1851年举办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以及其它各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伦敦世博会意味着从简单的商品交换到新生产技术、新生活理念的交流的重大转变。因此被确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首届世博会。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届世博会为什么是在英国主办?(4分)

材料二 早在19世纪60年代,曾担任美国驻法外交官的毕格罗、曾任职1867年巴黎世博会美国参展团的诺顿将军以及大学教授坎贝尔,写信给当时的费城市市长,建议在费城举办世博会。其间沉寂了许久,直到1871年3月3日,国会终于通过举办1876年费城世博会的议案。

应邀前来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共有37个。中国政府派出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团队去美国,并破天荒地第一次派出了中国工商界的代表李圭参加。李圭回国后写了一本《环游地球新录》记录了这届世博会,李鸿章为此书做了8页的序文。 ——中国与1876年费城世博会

(2)毕格罗等人建议1876年在费城举办世博会主要出于什么考虑?(2分)美国邀请中国参加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李鸿章为《环游地球新录》作序说明了什么?(2分)

材料三: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注:1873年维也纳博览会上,有记载当时任清政府海关总糖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曾派了名叫包腊的英国人代表中国参会)。据《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记裁:这届世博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 “以丝、茶、瓷器、绸货、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在世博会走过半个多世纪后,1905年,清政府正式颁布了《出洋赛会通行章程》二十条,把参加世博会的“主权”从海关手中收了回来。

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由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中国的获奖产品仍然集中于茶酒等传统产品上,在现代工业产品方面并未有突破。这一情况到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上有了改观,这次世博会上,除了传统的丝茶绣等产品外,在现代工商业方面,中国也有印刷工艺、化妆品、革制品、电器、铜钢制品等展品的参与。

——以上材料均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的知识,近代早期中国参加世博会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哪些重要信息?(4分)

材料四 20世纪一些世界博览会简表 举办时间 1904年 举办地点、 参会人数 美国圣路易斯 博览会名称与类型 圣路易斯博览会(综合) 博览会主题 (185天) 1908年 (220天) 1925年 (195天) 1933年 (175天) 1958年 (186天) 1962年 (184天) 1967年 (185天) 1970年 (183天) 1974年 (184天) 1985年 (184天) 1988年 (184天) 1993年 (93天) 1999年 (184天) 1969万 英国伦敦 1200万 法国巴黎 1500万 美国芝加哥 2257万 比利时布鲁塞尔 4150万 美国西雅图 964万 加拿大蒙特利尔 5031万 日本大阪 6422万 美国斯波坎 480万 日本筑波 2033万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1857万 韩国大田 1400万 中国昆明 994万 (展出汽车、飞机和无线电) 伦敦世界博览会(综合) 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专业) 芝加哥万国博览会(综合) 进步的世纪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综合) 科学、文明和人性 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专业) 太空时代的人类 人类与世界 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综合) 日本万国博览会(综合)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专业) 无污染的进步 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专业) 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布里斯班休闲博览会(专业) 科技时代的休闲生活 大田世界博览会(专业) 新的起飞之路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专业) 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注:从1900年至1999年,共举办了28 次世界博览会。 (4)20世纪下半期与上半期相比,世界博览会发生了哪些大的变化?(4分)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4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到1982年以前,西方国家举办世界博览会来邀请我国参加。1982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市举行的“能源”专业世博会上,美国邀请我国组团参加,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贸促会首次代表国家组织中国馆参加。此后,历届世博会的组织者都邀请我国参加。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作出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中国上海成为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根据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有关知识整理

(5)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第一次参加世博会的历史背景。(4分)上海为什么能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权?(6分)

(6)中国参与世博会近160年的历史形象记载了近、现代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参加世博会历程的特点(3分)。通过这一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什么认识?(2分)

三、选做题:(15分)

26、【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 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 引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回答:

(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 (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6分)

(3)材料三评论商鞅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5分)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小综合周练(3) 线 ※※※※※※※※※※※※ 上海获得举办权的答 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18 7 19 8 20 9 21 1 13 2 14 3 15 4 16 5 17 __________________10 11 12 ______________ (6)特点: ______22 23 24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题:(37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 _※ __:※号※25、(1)英国举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__※_(2)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 _ __封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_ :※级※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_(3)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__※_ _ (4)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密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名※姓※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选做题:(126、(1)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肯定:_______否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着眼点:_______________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届永顺民族实验学校高三历史小综合周练(3)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部分选择题解析:

1 A 13 C 2 A 14 D 3 C 15 A 4 D 16 C 5 C 17 B 6 A 18 D 7 B 19 A 8 C 20 C 9 C 21 C 10 D 22 C 11 C 23 A 12 C 24 A 1、汉高祖名叫刘邦,为避“邦”,故改“相邦”为“相国”。

2、六部中的“工部”主要主管工商业,而中国传统是“重农抑商”(或重本抑末),故工部为“贱”。 3、火药武器最早出现于唐末,故应查阅《唐书》。《唐书》分《旧唐书》和《新唐书》。 4、北宋王朝是赵家的天下,故把赵姓排在首位。

5、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后,西欧探险家用此开辟新航路,由此诞生了地理大发现。

8、洋务运动未触动封建体制,但采用机器大生产,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9、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C项是错的。

10、1898年9月戊戌政变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故①③两项是错的。

11、民国初年,社会流行男子剪辫子,女人废止缠足;再加上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故选C项。 12、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表明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4、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援藏活动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无关。 19、“211”工程和希望工程都发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80年代的事,故选A。

23、20世纪20年代初,苏俄农民背后的“麦穗”干瘪萎缩,说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因而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恶果。

24、美、德、日三国都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都采取政府干预的政策来遏制经济危机,只不过美国暂时遏制了经济危机,而德日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故选A。

二、综合题:(共52分)

25、(37分)

(1)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较早确立;(2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近代科技经济发达。(2分)

(2)考虑:费城是美国诞生地,借举办世博会纪念美国诞生一百周年。(2分) 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或占领)中国市场。(2分)

说明:李鸿章对世界博览会持开明的态度、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3)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手工业发达(或传统手工艺产品驰名中外)(2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差距大。(2分) (4)变化:举办国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博览会的类型由以综合性为主转变为以专业性为主;由部分有主题发展为每次博览会都有主题。(4分,任答两点即可)

反映: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除关注科技发展外,越来越多地关心人类生存与发展、寻求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2分)

(5)背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美建交,双边关系的改善。(4分)

获得举办权的原因: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上海经济实力及在中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6分,如回答上海的历史文化、地理位置因素等可酌情给分)

(6)特点:从个人参加世博会到政府组织参加:从外国人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到中国人自主参加;参加世博会产品从以传统手工业产品为主到以现代工业科技产品为主(或者传统与现代工艺并重);从参加世博会到承办世博会。(3分,任答三点即可)

认识:国家(民族)独立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要积极融入世界市场产与国际竞争;政府要发挥积极引导作用。(2分,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三、选做题:(15分)

26、(1)标准: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2分)

影响:忽略了对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分) (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2分)

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2分) 评价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2分)

(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3分) 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