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识破男人的撒娇伎俩 做会撒娇的女人

2020-03-28 来源:步旅网
识破男人的撒娇“伎俩”,做会撒娇的女人

心理引言:男人要是撒娇起来,女人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可男人有时候根本不会这么可爱,他们爱抱怨,又邋遢,又懒,又爱装……真让女人气不打一处来。什么?其实他们在发嗲?反正我是不信,你信吗?

原来男人这样也是撒娇?!

作为女人,当一个男人在用女人们惯用的方式来撒娇时,你很容易发现,好比这些:

1. 求饶语气:“老婆~~~(拐弯拉长音),我错了~~~(拐弯拉长音)”。 2. 装弱小:扯扯衣袖,“我饿了”、“喂我嘛”。

3. 学小孩说话:“我要嘘嘘”“我要吃饭饭”“我要睡觉觉”、“我要抱抱”。 但是,你也许想不到,当男人这样做时,其实也是在向你撒娇: 1. 请示你,向你求助:陈凯歌要上中央台,打电话给千里之外正拍戏的陈红:“夫人,我穿什么好呢?”;“帮我吹一下眼睛里的沙子好不好”、“帮我拿酸奶好不好”(柔软的“好不好”是重点)。

当那些惯于打肿脸充胖子的男人开始向女人求助,其实这求助的背后是在说“我好需要你”。

2. 向你诉说自己的苦恼:他一脸委屈地说,“我今天电脑死机了,又一下子修不好,辛苦半天的东西没保存就这样没了……”声音越来越低。

此时,你千万别嫌弃他无能,爱面子的男人肯在人前说自己的无能,

其实是对你卸下了心防,希望能够被你鼓励。

3. 懒懒地不动:饭后的脏碗筷,换下的臭袜子,落灰的写字台,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举手之劳他们也不愿收拾,反而他们纷纷表现出腰酸背痛,四肢无力,那虚弱的身体只能陷在沙发里看《足球之夜》;微暗的灯光下,他慢吞吞地向你走过来,移开你手中的杂志,什么也不说,往你的怀里一扎。

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比常人更易疲乏的人,往往更希望与他人发展关系,但是却缺乏以成人的方式发展正常关系的能力,所以就不自觉地显示自己被动、弱小、孩子气的那一面,试图与他人建立他/她习惯了的疲乏者——照顾者的关系模式,这种关系的原始形态,其实就像婴儿——母亲的关系一样。懒懒不想动的他,此刻其实正非常安心地依赖着你呢!

4. 扮无辜:激烈争吵,你慷慨激昂唾沫飞溅,而他像个老实的孩子默默地站在一边用无辜的眼神看着你。

看到他“好像没事人一般”,也许你会更气不打一处来,但其实此刻在他已经不再关注事情的细枝末节,而是更在意的是你们的关系,所以他扮无辜,希望通过这种的方式让你发现其实你们彼此都没有恶意,从而缓和你们之间的关系。

5. 技巧流泪:如果女人的眼泪堪称黄金,那男人的眼泪就比那钻石还贵了。因此,女人看见男人的眼泪,就像看见熠熠生辉的钻石一样,难以抗拒。“男儿有泪不轻弹”,也许这一次,他是真的为我动了情?不过,这最后一条虽说是撒娇,但却是谋求不正当目的的不正当手段,

真心的男人多半不会故意为了撒娇而哭,他们只会情不自禁……因此对撒娇的哭,在此不作过多讨论。

为什么男人需要撒娇?为什么人都需要撒娇?

有人说,“撒娇”这个词要么用来形容表现出过于亲昵的态度,要么用来表示提出各种各样任性无理的要求。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个人认为,就“撒娇”本身这个行为而言,我们更应该加以思考的是其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感情。

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撒娇这种行为起源于母子关系中婴儿的心理活动。但是对于刚刚出生的婴儿来说还算不上“撒娇”。只有当精神发展到一定程度,意识到自己与母亲是两个单独存在的个体之后,才能把ta这种“试图接近母亲来寻求„母婴一体感‟的行为”称作“撒娇”。就撒娇这种感情而言,它所展现出来的特殊的人际关系在于试图接近对方这样一种动机。

在这种情况下,婴儿试图要独占自己的母亲——其撒娇的对象,并且如果母亲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的话婴儿则会表现出强烈的嫉妒之心,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别人对这个婴孩来说就是一种打扰与妨碍,ta会努力除去这个障碍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撒娇的目的是讨爱,而假如讨爱的请求被拒绝,或者没有被满足,会产生对转移“母亲”注意力的事物的嫉妒。当婴儿感到是自己妨碍了母亲时,婴儿可能会一边撒娇一边内疚;当婴儿感到母亲是因为其他事物而不理睬自己时,婴儿可能会一边撒娇一边愤怒;假如印象中的“母亲”经常不回应或者不能满足“婴儿”,“婴儿”也会因为担忧,而更容易讨爱,也就是更多地撒娇。

说到“撒娇”,不能不提我国自1985年开始显山露水的诗歌派别——撒娇派。他们有一段在诗歌界非常著名的宣言,其中所说的就很像是婴儿向母亲撒娇的心情:

“活在这个世界,就常常看不惯。看不惯就愤怒,愤怒得死去活来就碰壁。头破血流,想想别的办法。光愤怒不行。想超脱又舍不得世界。我们就撒娇。”

在那个相对严肃的年代,公开“嚎叫”是不被允许的,撒娇派的诗人于

是选择了迂回着来“撒娇”,也就是“温柔的反抗”。

当合理的讨爱要求(公开“嚎叫”)被拒绝时,“我们就撒娇”。虽然因为得不到“母亲”的关爱而愤怒,但是其实又爱“母亲”,离不开“母亲”,更无法彻底地恨“母亲”,所以只好嗲嗲地抱怨。

若是“嚎叫”,就不是撒娇了,撒娇,不可盛气凌人。可见,撒娇的关键是放低姿态,先示弱。

话说回来,为啥本文前面那些男人的撒娇,看着这么不像撒娇呢?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有着撒娇的心,却没有撒娇的姿态。

许多男人在襁褓期一过就被剥夺了撒娇的权利,也不太懂得示弱,因此他们有时只会用“颐指气使”或“唉声叹气”来撒娇。颐指气使:要女人陪他做这做那,或为他做很多,以证明自己值得重视,隐藏着他讨爱的目的。这种方法,常让女人嫌烦。唉声叹气:期待女人能主动安慰自己。女人也没有更高明,看不穿男人内心讨爱的动机,反而想:“唉,他真没出息!”于是,误解就这么产生了。 那么,我们可以再多问一句:

要怎样才能正确地传达讨爱的意思,并达成讨爱的目的呢?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要让对方产生内疚的感觉。

简单来说,“婴儿”需要的是母亲的关注,那么请设想,当“母亲”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被转移到了别处,而因此降低了对“婴儿”的关注,当“母亲”认为自己这样做不对时,可能会感到内疚。

有观察家认为,这种内疚的情感可能是“人情”的基础——因为感到亏欠对方,所以才想要回报对方,于是,人与人之间就在这“施与受”、

“欠与还”的过程中,将彼此的情感关系维系了下来,若没有这一来二去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长久,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深厚。 因此,撒娇有时并不是弱者的做作,而是维系人际关系的常用手段,因为我们容易同情弱者,也会因为内疚而去帮助一个人,于是就与之建立了感情。

虽然这听上去是个很美妙的故事,不过,也有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因为深谙此道而动起了坏心眼。好比“技巧流泪”把女孩骗到手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就是利用了人们对“撒娇者”的刻板印象——因为弱小所以相对不构成威胁的——而“扮猪吃老虎”。我们都应该警惕这样的人,以防被欺骗了感情。

刚才说完了男人的撒娇,那么女人的撒娇呢?

有人说,女人撒野可恨,百依百顺则可怜,唯有撒娇才是女人可爱的关键。所以……女人怎么撒娇最可爱?

1. 百转千柔港台腔:抱抱我嘛,我就要嘛,老公……(长音),你好好的,我好冷……

2. 弱弱地生气,好像没力气:不能拍桌子,不能满地打滚,不想被当成“泼妇”的话,生气时一定要优雅。用一根手指轻轻地点他的前额,“好坏”、“可恶”、“讨厌”等女人味十足的用词可以随时抛出,嘟嘟小嘴,皱皱眉头,用抱枕扔他,没有破坏性、不疼,但很娇嗔。 3. 弱弱地求助,好像很需要他一样:想要坐在他腿上,因为红木沙发又冷又硬;叫他帮忙拉上拉链,因为在背后够不着;把手插在他的口袋里,因为怕冷。

4. 偶尔欲擒故纵:“不要”、“不干”,明明喜欢呗抱着,却故意挣脱小跑起来,这会让男人感到新鲜,激起他的征服欲。

5. 害羞怕痒:有心理学家发现,多数人在被陌生人突然触摸时会觉得很痒,而厌恶地躲开,但一些人即使在被自己心爱的人触摸时,如果感到对方动作非常夸张,一点儿也不认真、不“严肃”、不温存,也会感到怕痒而躲开,可是又因为是心爱的人所以非常享受这种游戏,所以一边逃避还一边“咯咯”笑。这种现象有点类似于冒险,知道有危险,心里害怕,还是忍不住去做。

我们都能理解,一个人和陌生人发生肢体接触时多少会害羞,想要躲开。当男人看到女人因为自己不认真、不“严肃”、不温存的“调戏”而怕痒地躲开时,会理解为“这个女生很正经,但是还没到手”,既产生了怜惜,又激起了更多的征服欲。 撒娇不能忘的规则

撒娇固然好,但是,撒娇有一些重要的规则,撒娇者万万不可忘记! 首先,撒娇不忘形。撒娇得看场合、看对象的,并非所有状况都适合我们嗲声嗲气地说话,例如有长辈或有公事上的朋友在场时,对老公或老婆撒娇说话,恐怕会让大家尴尬,并有损专业形象。

第二,得宠不忘谢。在我们撒娇时,表示我们希望被别人宠爱,当得逞之后,也许你心里认为“Ta本来就欠我的,补偿我是理所当然的”,但表面上千万别给人这种印象,否则对方会觉得不受鼓励,吃力不讨好。因此此时该好好谢谢对方,“谢谢你对我这么好”,“谢谢你这么帮忙”。这样一来,对方会觉得他对你所做出的让步跟宠爱得到了肯定,有助于情感的亲近(下一次也才能再度发挥撒娇的功力)。 第三,被嫌不忘收。说实话不是所有时候,我们都会得到对方善意的回应,好比对方此时正焦头烂额十分烦恼,Ta自己想讨爱都来不及,所以有时候我们一撒娇,对方的反应就很可能是:“你烦不烦啊?”果真如此,就该赶快下台一鞠躬了,别再继续“无理取闹”,快快表达歉意:“亲爱的,真抱歉让你不开心了!”

撒娇三原则:撒娇不忘形,得宠不忘谢,被嫌不忘收。祝福你成功做一个收放自如的撒娇高手![心灵咖啡微信号:psycofe]

(部分资料来源:《撒娇,男人有时也常用》、《日本人的撒娇文化》、《撒娇派》、《男人女人一起来撒娇》、《痒》、《男人的撒娇功夫》、《怎样撒娇刚刚好》、《心理月刊》、百度百科,重要观点来源:而立、赵惠、尚仲敏、余乐、黄国胜、吴淡如、张怡筠、曾奇峰)

转载自源心灵咖啡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