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实验正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重要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选好实验,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探究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体现实验活动情景 实验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科学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选择好器材,根据器材特点,设计组装顺序,然后根据各仪器的高度,确定组装位置,由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自己最满意的装置,组装完毕后召开“组装装置展示会”,再由各组骨干同学作为解说员介绍其装置的特点,最后由全班学生作出评价。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 在学生这些自主探究过程中,要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多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来。
二、适当增加规律实验 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探究电阻中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中,可以增加学生分组实验,多做几组不同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然后小组之间交流,通过交流,小组成员会发现不同组之间的实验数据不同,但得出的结论相同。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对于电阻中的电流与电压的规律有了一个很深的印象,便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规律。又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可以补充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先做测量凸透镜焦距实验。然后再根据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做物体在一倍焦距内、在一倍焦距外二倍焦距内、在二倍焦距外的成像情况,通过观察成像情况,学生可以总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还可以增加物体在一倍焦距内的成像情况探究,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这时在光屏上找不到像,学生难免会着急,这时就会急于找老师解决,老师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思考,同时帮助学解决他们的疑惑,这样既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系统化深刻化,效果非常好。 三 恰当改进实验方案 丰富学生实验情感
有人说,实验室是培养全面物理人才的最好场所。由此,物理实验在物理探究和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开发物理实验在物理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意义极大。新课程新理念也认为,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协调发展。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目的在于让学生体悟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此实验直接用手直接拉弹簧测力计带动木块运动,木块的匀速运动不好控制,且读数误差大,实验效果不很好。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动脑思考,改进实验方案,分配任务给各小组,要求各小组组内先讨论找出最佳方案,然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赛,最后,三组胜出,得出最佳方案,
把弹簧测力计固定,用手拉动木块运动,就能很好的解决木块匀速运动这一难题了。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增加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提高了课堂效率。 总之,物理实验能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物理,积极探究物理的奥秘,形成持续的物理兴趣,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也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平等的学习动手的机会,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去体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科学探究实践中逐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