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神话色彩分析
2020-08-11
来源:步旅网
第13卷第2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年4月 Vo1.13 No.2 JOURNAL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Apr.2013 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神话色彩分析 刘洁 ,戴秋思 , 闫会峰 (1.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2.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145; 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重庆400065) 摘要:中国古代道教建筑属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承道教文化的载体。就建筑形式和艺术 特征而言,经过与佛儒建筑的融合与渗透,道教建筑依然保存其独有的文化特征——神话内核,从而形成特有 的建筑特色。介绍道教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神话对建筑思维的影响,以及遗存的道教建筑特有的神话特征。 关键词:神话;神话思维;道教建筑; 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K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297(2013)02—0090-03 形成以理性为基础的宗教神学体系,并使道教的信仰借助 一、神话是道教发展的重要理本 神话的力量得到更广的传播。因此神话信仰成为道教发 神话来源于原始先民的知识积累,是先民对变化莫测 展的重要理本。的自然现象加以想象,以故事的形式进行流传的解释性文 化。鲁迅对神话理解为:“昔者初民,见天地万物,变异不 常,其诸现象,又出于人力之所能以上,则自造众说以释 二、道教建筑的时代演变与神话精神 道教建筑是道教供奉神灵、传播教义,举行求安祈福 之,是谓之神话。”德国教授鲍曼则认为:“神话被认为是真 活动以及道士集中活动的专用场所,其建筑往往紧扣道教 实的记录,它是由该民族世界观所确定的诸要素形成的。” 的文化根源——神话信仰。作为宗教活动的场所,道教建 茅盾在其著作《神话研究》中指出:“我们所谓神话,乃指: 筑始终体现了道教信仰者与信仰对象的关系,建筑的形 一种流行于上古民间的故事,所叙述者,是超乎人类能力 制、规模、主题、立意等随着信仰对象的变化、信仰对象与信 (一)第一阶段——原始道教时期的建筑特色 道教史上通常将春秋战国到东汉末年这段时间称为 以上的神们的行事,虽然荒唐无稽,但是古代人民互相传 仰者之间的关系而发生转变。 述,却信以为真。”随着社会的发展,神话在传说转述中不 断处在一种消失、发展、变异的过程中,它的神圣性对人类 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反映在社会的各个方 原始道教的阶段。这一时期道教神话信仰的中心体现在 面。对神话中的理想世界的想象和描述,最终形成一种神 “求仙”上,如帝王、方士的大规模外出寻仙或祭祀神灵的 话性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将神话抽象为一种规则和符 活动。道教神话最早的登仙方式是求取不死药。《山海 号,成为生活中所依循的一种范式,这种范式在宗教活动 经》中有不少关于不死树、不死药的论述。《史记・封禅 中表现更为突出。中国最早研究神话的神话学家茅盾曾 书》中说:“渤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诸仙人及不 指出神话与宗教的关系极其密切,宗教活动由于讲唱神话 死药皆在焉。”其时人与神的关系表现为被动的“遇”与 而越加神秘、肃穆、庄严、隆重,神话又依赖宗教的形式得 “求”上,希望能遇仙缘,受神仙垂青得仙药而一举登仙。到流传和保存,原始宗教渗透于神话之中,神话便构成了 由于对神仙的向往与渴求出现了一些等候神仙驾临的 原始宗教的内容,它们相依而存。 “宫”、“观”、“楼”、“台”等类型的建筑。 “宫”者,就词义而言,泛指居家的院落。《周礼》注日: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发展起来的最大的宗教,兼收并蓄 种种原始神话,保存并延续了原始神话的思维形式,最终 “至秦汉以来乃定为至尊所居之称。”+收稿日期:2012—10—30 项目基金:重庆市教委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与提升研究 与实践”(编号:1203049)成果。 作者简介:5'1 洁(1973一),女,四川内江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建筑系讲师,主要从事建筑历史与理论 研究。 刘 洁等: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神话色彩分析 91 “观”即大门两边供眺望的有相当高度的楼台式建筑。 写经坊,校经堂,演经堂,熏经堂,浴室,烧香院,升遐院,受 《道书援神契》谓:“古者王侯之居皆日宫,城门之两旁谓之 道院,精思院,净人坊,骡马坊,车牛坊,宿客坊,十方客坊, 观。”<列子>有云:“(岱舆山上)台观皆金玉……先圣飞相 碾恺坊,寻真台,炼气台,祈真台,……合药台等。”并且宫 往来。”故观也被视为迎候天神之处。“楼”、“台”类建筑则 观还进行了功能上的划分,将修炼生活场所与日常生活场 是羡慕模仿神仙世界而设。由于道教相信“仙人好楼居”, 所分别做了安排。 . 喜欢居楼,认为可以靠近天宫,所以宫观中往往建造迎候 仙人的“观”,即神居。因此道教建筑居高者为多。这成为 三、道教建筑选址布局与神话象征 其建筑特点之一。 (一)天人合一关联思维的环境观 (二)第二阶段——早期道教时期的建筑特色 盘古“开天辟地”神话对山川自然加以神化。在神话 这一时期为道教初创时期,其时讲求静修、祀神、弘 记述中,盘古虽死,但身躯化为日月、五岳、江河风云雷电等 道,处于哲学与宗教并重时期。道教为了吸引广大信众, 自然现象,从神话思维的角度而言,即代表着天、地、自然、 明确以长生成仙为教旨,认为人可以通过“静修”成仙。这 人合一。在万物有灵的泛神论影响下,山川、自然崇拜成为 时的道教建筑类型为被称为“治”、“靖”、“庐”或“静室”的 道教神系的主题内容之一,道教将宇宙自然看做一个大周 简单道教静修场所,是个人与神仙沟通的处所。 天,道、天、地、人为宇宙间的四大根本,人应效法天道自然 靖室(静室)的建筑比较简单,“下为土坛,上为茅屋”。 之理。道教主张建筑道观,因地制宜,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一般修建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其距离以与居住区域隔离开 道教宫观还讲究观形察势,即重视山形地势,建筑小 为最低界线。陆修静《道门科略》说:“奉道之家,靖室是致 环境与大环境相互制约与影响,“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诚之所,其外别绝,不连他屋。”《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 色相合,前后相随,恒也”。(《道德经》)因之,道教建筑的 《玄都律》说:“民家日靖,师家日治。”这一时期道教以自我 选址大多在名山大川。本着道法自然的原则,以原地形为 修炼成仙为神仙信仰的主导思想,提出神仙实有、仙人可 主,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适当改造,不做大的动作。 学、长生能致、方术有效等,将人与神的关系更加紧密地联 (二)神仙洞府。洞天福地 系起来,人神关系更为主动。 在此期间,道教崇信对象是“道”,道教建筑内并无神 “仙”者,就字义而言,乃人登山即成仙,自古以来仙与 像。《想尔注》认为:“道至尊,微而隐,无状貌,形象也;但 山的关系就密不可分,道教宣扬“仙道贵生”,追求“长生永 可从其诫,不可见知也,今世间伪技,指形名道,令有服色 视”是道教教徒的最终理想。为了招揽信徒,道教按照人 名字,状貌长短,非也,悉耶伪耳。”陶隐居《内传》云:“在茅 们的愿望设计了一种“人间仙境模式”,这就是道教所谓的 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 “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道教认为,景色 (三)第三阶段——道教正式形成时期的宫观建筑 秀丽、山林有神的地方就是神仙聚居之处。由此,道观选址 该时期以宫观发展成熟作为道教发展成熟的主要标 在洞天福地者居多。即使道观身在城市,也会广植花草树 志。此时,天上神仙的居住场所已被当时社会总结。《洞 木、挖掘水池、叠筑山石,以体现隐居修炼之意。 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一《置观品》记载了营造道观 (三)取法乾坤Jk ̄l, 的有关规定:“夫三清上境及十洲五岳诸名山或洞天,并太 道教建筑为了体现道教神奇玄妙的氛围,将建筑布局 空中,皆有圣人治处。或结气为楼阁堂殿,或聚云成台榭 按先天八卦图布局,如:三清山道教建筑布局就按照五行 宫房,或处星辰日月之门,或居烟云霞宵之内,或自然化 八卦方位决定主要建筑的位置,然后再绕/k ̄l,方位敞开布 出,或神力造成,或累劫营修,或一时建立。或其蓬莱、方 局。以三清官为中心,东有龙虎殿,象征离;南有演教殿,象 丈、圆娇、滚洲、平圃、间风、昆仑、玄圃、或玉楼十二,金胭三 征乾;西有涵星池,象征坎;北有三清福地天门,象征坤;东 千,万号千古,不可得数。皆天尊太上化迹,圣真仙品都治, 南洼地有九天应元府,象征兑;东北有风雷塔,象征震;西南 备列诸经,不复详载。必使人天归望,贤愚异域。所以法彼 有金鼓石,象征巽;西北有飞仙台,象征艮。充分利用峰峦 上天,置兹灵观。”可见,道教宫观的建立完全是按照天上 变化,在峰峦、岩石、溪涧的合适位置构造建筑单元,使建筑 神仙的宫殿楼台所造,因此,在地上营造的宫观也必须遵 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玄妙超然、天地人一体 从天上的规矩。其规矩如下:“既为福地,即是仙居,布设 的环境艺术效果。 方所,各有轨制……”受外来佛教的影响,同时也为了传道 宏教,佛教用于传播的造像、绘画等信仰崇拜方法为道教 四、道教建筑中神话符号的运用 沿用,将老子等定为道教神仙。陈国符所著《道藏源流考》 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是先民们对生活世界的符号 附录--{道教形像考原》中有:“王淳《三教论》云:乃学佛教 构建,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和逻辑结构。在建筑营建之中, 制作形象,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同室。”此时宫观 尽可能地标识出建筑的道教神话特性,最为直接的手段是 的功能与构造也趋于完善:“天尊殿、天尊讲经堂,说法院, 将道教神话符号化,彰显在建筑的名称、环境、设计、装饰、 经楼,钟阁,师房,步廊,轩廊,门楼,门屋,玄坛,斋堂,斋厨, 色彩之中。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l3卷 (一)八卦太极图 盖山镇浦口尊王宫戏台,泉州元妙观正音戏台,莆田县城 八卦太极图可以说是道教唯一的标志。神话记载中 隍庙戏台等等,其建筑数量远比佛教戏台多。戏台已成了 三皇之一的伏羲画出八卦,“于是伏羲仰观象于天,俯察法 道院、宫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道教的一大特色。 于地……画八卦以治天下”。八卦中的乾、兑、离、震、巽、 不同于其它戏台的是,演戏目的是酬神,戏台必须面对主 坎、艮、坤分别象征天、泽、火、雷、风、水、山、地八种自然现 神,因此大多数观众只能看偏台。 象。太极图俗称“阴阳鱼”,可追述到先民们绘制的螺旋 (五)建筑装饰 纹,如屈家岭文化太极图螺旋纹。到了商代,螺旋式日纹 道教建筑的某些单体建筑以及建筑装饰也蕴含浓厚 与日中有乌的神话传说相结合,战国以后,道家以此作为 的宗教及神话意义,在民居、官式建筑中常出现影壁。对于 太极图的蓝本,将日月阴阳揉成一体,创造出八卦太极图。 道教而言,道观前面的影壁能辟邪,有凝风聚气的作用。如 其后,为道教所继承,并与五行八卦相结合,成为道教独有 道观的山门修有三个门洞,走进山门就标志进门者已经跳 的象征符号。在铺地安装、建筑雕刻、建筑壁画、建筑装饰 出了三界,即无极界、太极界和现实界,可以修炼成仙了。 等诸方面,也常将五行八卦作为装饰展现。 再如道教建筑的装饰,其题材的选择鲜明地反映了道教追 (二)丹房 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思想。如以扇、鱼、水 丹房是道教建筑特有的建筑功能,“自古学仙之人无 仙、蝙蝠和鹿作为善(富)裕、仙、福、禄的表象;用松柏、灵 不炼丹者”。受神话的影响,人们普遍相信丹药是叩开仙 芝、龟、鹤、竹、狮、麒麟和龙凤等分别象征友情、长生、君子、 境大门的钥匙。修道之人从最初幻想遇仙得长生,仙丹不 辟邪和祥瑞。另外还直接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 得转而自己炼制长生丹药,这就是“外丹术”。外丹术是一 字变化形体,用在门窗裙板及檐头、斜撑、雀替、照壁等建筑 种道术,从道术传授到地点选择,从器具仪式到烧炼程度, 构件上。这些源自道家神话思想的建筑装饰及象征图案 处处与神仙理论相扣,充满宗教神秘色彩。炼丹的鼎炉在 远远超越了道教范围,对中国民俗建筑文化产生了深远的 尺寸、方位等方面均有严格规定,上合日月星辰之数,下应 影响。 五行四时之分,再配以卦爻变化,象征天地人之交通,将天 地精华尽收其中。所以早期的道教建筑都建有炼丹炉、炼 五、结语 丹房、炼丹池等建筑。由于大多数服食丹药者不但未能得 对神话的信仰让先民在生活和生产中形成了无数的 道成仙,误人命者比比皆是。司马承祯等人变外求为内 规则与禁忌,反映在道教建筑上,从创建选址到营建过程, 修,到五代出现精神修炼法与炼丹术溶于一炉的新说,即 无不将人们对神话神秘而不可思议的敬畏反映其中。加 以人体自身为鼎炉,以人的精气神为药物的“内丹学”。 之在各个时期社会主流文化对神话传播的影响有所不同, “内丹学”将人看成一个小宇宙,以自身为鼎炉,以体内精、 以及中国地域宽广,受各地不同民俗文化的影响,道教建 气为药,神为火候,烧炼到精、气、神三者凝聚不散,结为金 筑在中华文化大同之下呈现出各自的地域特点。中华民 丹,即成天仙之身。自“内丹学”兴起后,“外丹学”逐渐式 族独有的文化兼容性将释、道、儒三教的文化兼收并蓄,三 微,炼丹炉等建筑渐少,即使有所留存,也多为象征意义。 教文化相互兼容,常出现三教合一的建筑类型,使道教建 (三)葫芦 筑的神话特性也就越加模糊。即便如此,道教有着自身独 我国至少有2O多个民族拜匏,也就是崇拜葫芦,并有 立的教义和教旨,不论其建筑的神话特点是否被其它宗教 葫芦神话相伴随。作为对神话的继承,道教对葫芦有其特 建筑或其它类型建筑所沿用,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神话特 有的崇拜,从道家的壶子到道教的壶公等神话传说透露出 性始终是独有的。 一种信息:壶者是“道”的一种神化,形象而神秘地浓缩着 道教独特的宇宙观。在道教神话中记载,葫芦是作为仙家 参考文献: 金丹的盛放器皿,甚至可盛放世间万物、日月天地。道教 [1] 杨立志,李程.道教与长江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 中常说“袖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许多道教建筑常在屋 出版社.2005. 脊处或顶上放置瓷质、陶质、铜质的葫芦,或在建筑小品上 [2] 卢国.道教哲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体现葫芦文化。 [3] 陈国符.道藏源流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四)戏台 [4]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3. 道教在民间为了不断扩大影响,十分注重教义的宣 [5] 罗哲文,刘文渊,刘春英.中国名观[M].天津:百花 传,利用戏曲舞台形象化的演出来达到传播教义之目的。 文艺出版社.2006. 于是,民间宫观内多有戏台建筑。有些戏台利用戏台下空 [6] 谭敏.道教神话内涵及其表现形式[J].北京化工大 间作入口大门,如:霞浦县半月村龙溪宫戏台,福州仓山区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6—69. (下转第96页)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第l3卷 身和受难激起的门徒的虔敬和道德的态度两方面来进行, 对中国人有关基督的大量疑问作了回应。由此,柯毅霖博 认为耶稣的受难应激起人的同情和增强效法基督的坚定 士得出结论:在晚明的基督教传教中,那个被钉十字架的 决心。虔敬基督徒的首要职责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另 基督没有被边缘化,而是处在慕道者和基督徒的灵性形成 外,该书对耶稣降生成人的奥秘也作了详细的讨论。 的核心。所以,本文第一部分所引的本笃会士、道明会士 和谢和耐、甘明斯对晚明来华的耶稣会士所传的基督论的 三、结论 谴责和批评是不恰当的。 从以上耶稣会士提供给中国人的基督论可以看出,在 利玛窦阶段,对一般人和慕道者而言,基督被描述为上帝 参考文献: 降生而成的人、神迹的施行者和伟大的导师;从皈依者方 [1]任继愈.宗教大辞典[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面来说,他们接触到了包括耶稣受难及救赎的完整的基督 1998. 论。在艾儒略阶段,除了全面介绍有关基督的种种奥秘, [2]柯毅霖.晚明基督论[M].王志成,等,译.成都:四川 耶稣会士特别强调十字架上的耶稣及其救赎意义,另外还 人民出版社,1999. Profile of Christology in Late Ming Dynasty UU Xing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ites,Cheagdu,Sichuan 610041,China) Abstract:How to preach Christology among Chinese was the most ̄cult theological issues for hte members of Jesus Group who came to China in late Ming Dynasty.The Christology in late Ming Dynasty of KE Yilin shows that the members of Jesus Group chose the way that adapted to China and preached Christology correctly and comprehensively:at the stage of MaRco Rieei,they preached the g0spd witIl great care.They conveyed teachings about the cruciifxion and redemption ofJesus.At the stage ofJules AJentl,the teachings about Jesus on the cross and the signiifcance of redemption were emphasized in particular,in addiiton to th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the mysteries about Christ,and many questions from Chinese about Jesus were responded. Key words:Christology;MaRco Ricci;Jules Aleni;cruciifxion of Jesus (责任编辑:张番) (上接第92页) Analysis of Ancient Chinese Taoist Buildings’Mythology LIU Jie ,DAI Qiusi ,YAN Huifeng3 (1.School fo Civil Engineeri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China; 2.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5,China; 3.School fo Mobile Telecom,Chongqing Universiyt of Posts and Tdecom,Chongqing 400065,China.)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Taoist buildings are part of hte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architecture.It is also a tradition of Ta- oist culture carrier.Architectural forms and artistic features through integration and penetration of the building with Buddhism nad Confucianism,Taoism buildings still Save their unique cultural identity—myth kernel,thus forming a uniuqe archi tectural featrues.The characteristics fo the myth of Taoist building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myth of architectural tihnking,as well as the remains of Taoist builidngs uniqueness are described. Key words:myth;mythological tihnking;Taoist architecture;architecturla culture (责任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