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
策略
........................................
精品资料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摘要】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重要组成部分,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的特性。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然而,在中班幼儿表演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却普遍地存在着“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表演中幼儿语言平淡、表情单调”等主要问题。
可见,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以后也难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表演游戏的本身特性为切口,通过分析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现状,从年龄特点出发,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来组织表演游戏,以自主选择角色、自由讨论、相互模仿、分组竞赛、根据角色特点增添辅助材料、教师参与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积累表演经验、明确任务等策略来提升幼儿表演的生动性和完整性,让幼儿在“游戏性”体验的活动中提升表演能力。 【关键词】
中班表演游戏 提高 表演能力 指导策略
........................................ 精品资料 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表演游戏是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两大特点。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表演游戏时首先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游戏性”先于“表演性”,即首先把表演游戏看作是“游戏”而不是“表演”,那是不是重视幼儿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就是不需要教师的介入和指导了呢?在现实的表演游戏开展中中班幼儿普遍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以愉悦为游戏目的,嬉戏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任务意识不强 在表演游戏中根据幼儿行为目的程度的不同,可将幼儿角色行为分为目的性角色行为与嬉戏性角色行为。目的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围绕故事内容扮演角色,认真再现故事。嬉戏性角色行为是指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扮演角色,嬉戏打闹,他们玩的内容可能与故事内容有关也可能无关。
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嬉戏性角色行为多于目的性角色行为,在表演游戏的最初阶段,幼儿关注故事情节及角色的特点、对话等等,因而目的性角色行为较多。随着游戏时间的延续,幼儿对故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感兴趣的东西逐渐增多,嬉戏角色行为也随之增多。如,幼儿会因布置场地和装扮自己而忘记了“表演”;不满足于原来的故事情节,而对情节进行任意的发挥和改编,如,在《三只小猪》中猪老大不满被大灰狼吹倒房子,就变成了“奥特曼”追打大灰狼,接着猪老二和猪小弟也都变成了奥特曼不断地追打大灰狼,最后变成了打架。
(二)以一般性表现为主,游戏时语言平淡、表情单调,不生动
幼儿的目的性角色行为分为三种:被动性表现(幼儿需要他人的提示、告知才能扮演角色或表现提前不合时宜)、一般性表现(幼儿说话语气平淡,表情单调)、生动
........................................ 精品资料 性表现(幼儿能够逼真形象地扮演角色,他们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情等去表现角色)。而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以一般性表现为主,在角色对话中感觉像是在背对白,动作、表情、语气都显得很生硬,角色间没有真正上的交流。
从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中班幼儿的表演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在表演游戏中他既不能从嬉戏性角色行为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也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这种现象表明:没有教师的引导,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停留在嬉戏打闹状态,以后也难产生“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以中班幼儿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口,结合其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来阐述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二、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原则 (一)适宜性原则
教师所选择的表演游戏的内容(故事)及相应的表演要求(动作、对白、表情)要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的难度(任务)要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 (二)理解性原则
在自主表演游戏前应让幼儿充分理解故事的情节及角色间的性格特点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展现。 (三)游戏性原则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重要的活动方式,也是幼儿最易接受、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活动方式,教师应让学习内容显得生动富有趣味,以游戏的互动方式进行指导。 (四)模仿性原则
模仿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也是其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幼儿在同伴间相互模仿中、相互学习中、相互带动中得到提高。
(五)自主性原则
........................................ 精品资料 在表演技能教学中教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对作品或故事的理解和表现以及表现的方式方法,幼儿应当拥有自己的自由,而不是听从教师或由教师规定。
三、中班表演游戏中提高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策略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再现故事内容、扮演角色时)所运用的表现手段,包括语言、动作、表情、混合手段(指动作、语言、表情的综合运用)等四种方式。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幼儿应掌握的表演能力包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语言(角色间的对白)的表达能力;动作表情的表现能力。对于中班幼儿而言,表演能力提高的主要体现在——从嬉戏角色行为到目的角色行为的转换及从一般表现到生动表现的提升,具体体现为:表演游戏(故事再现)的完整性、角色对话的完整性及灵活性(应对能力)、动作表情的丰富性及生动性。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能力
表演游戏与其它游戏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表演游戏是从事故开始进入游戏的,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后续游戏的开展。但在学习故事的阶段中因有些剧本修改过,很多教师会以单一讲述故事形式进行,这样容易出现教师“教”幼儿才“学”的现象,即幼儿是在老师的提问及不断的追问下才“被迫”理解故事的,失去了其学习的主动性。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是“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动力,有动力的学习才会理解的更深刻。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生动形象的画面更能吸引他们的眼球,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片、ppt等形式让孩子在感兴趣的前提下主动学习,理解故事的情节。
(二)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猜测角色对话,提高对角色对话的理解能力及游戏时语言的表达(应对)能力
在表演游戏开展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幼儿会因“忘记台词”而手足无措,因此教师要加强幼儿对角色对话的理解,同时也可教给幼儿一些应对办法。如可告诉幼儿当忘记
........................................ 精品资料
故事的对白时可以用自己语言来表述,只要意思一样就可以。当然这种应对能力的培养在表演游戏初期就应该有所体现,如,在故事学习中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猜测角色对话,进一步提高对角色对话的理解能力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幼儿自主选择角色,以分组竞赛的游戏形式提高角色对话表达的完整性 角色对话的练习巩固在表演游戏的开展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那怎样的形式更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呢?在平时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班幼儿的一个学习现象,那就是“人多胆子大”“同伴间带领作用”,另外,到了中班幼儿的竞争意识、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因此我们可以采取自主选择角色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角色对话的练习(如,表演游戏中有8个角色,就将全班幼儿分成8小组进行角色间的对话练习),教师可以采取竞赛的游戏形式提升幼儿练习的兴趣,如比一比哪组幼儿语言表述的最响亮、最完整、最生动等,在游戏的快乐体验中进一步巩固角色对话。
(四)引发幼儿大胆想象、相互模仿,提升角色动作、表情表达的丰富性 在成人的表演能力提高的课程中有一内容叫“解放天性”——模仿各种动物。由此可见,人与生俱来就有“模仿能力”,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开放式的提问,引发幼儿大胆的想象、思考,给予自由模仿时间。如,在表演游戏《小土坑》中,表现狐狸的狡猾和坏心肠。教师可鼓励与幼儿大胆想象模仿狐狸走路样子、狡诘表情等等,同时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模仿,丰富角色的动作及表情。
(五)根据角色特点增加辅助材料,提升动作、表情的生动性 道具是表演游戏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教师可根据游戏的情况适宜的增加材料。有时道具的增添可以提升幼儿的表演欲望及表现的生动性。如,表演游戏《小土坑》,游戏初对于小鸭子、小鸡、小猫等角色就提供了头饰,孩子们在动作表现上都显得比较生
........................................
精品资料
硬,特别是小鸭子,那种摇摇摆摆的样子。于是我就根据角色特点用不干胶为小鸭做了大大的鸭蹼、给小鸡做了翅膀和尖尖的小尾巴、为小猫做了长长得胡子等。孩子们看到这些道具材料兴趣更加浓厚了,而且动作也表现的更生动,如,小鸭子有了大大的脚蹼(的“阻碍”)走起路来摇摇摆摆的、小鸡每次出来都高兴的拍着翅膀、小猫总喜欢摸摸它的长胡子。
(六)明确任务,在小演员的角色意识中提升表演游戏的完整性
中班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具有以愉悦为游戏的主要目的,任务意识不强的特点。因此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明确幼儿的“任务”,如可告诉幼儿,“表演游戏就是玩小演员的游戏,小演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扮演好角色,把故事完整的表演给大家看,
可不能东看看西跑跑,这样可不是一个好演员!”,当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后,在“小演员”的角色驱动下游戏时就会更加专心,表演也更加生动完整。如图,就是“小演员们”向观众谢幕。
(七)提供自主讨论时间,在“我是小评委”的游戏氛围中提升表演能力 在表演游戏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是非常重要,但教师不能扮演“裁判”评定幼儿表现的“好坏”,也不应扮演答案的提供者来告诉幼儿应该怎么做,教师应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
法,让幼儿在自主的讨论中提升表演能力。如,在表演游戏后我都会给孩子留一个“我
........................................
精品资料
是小评委”的讨论时间,使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来评断自己和同伴的表现。如图,就是孩子们为《小土坑》中树妈妈走路的动作进行讨论。
可采取以下的讨论方式:
自评:你觉得你演得好吗?好在哪里?
互评:你喜欢谁的表演?为什么? 你觉得谁还可以演得更好?怎么演? 质疑: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不同意,我觉得我演得更好)他觉得他的方法好,你觉得你的方法好。那怎么办?(可保留、可请其它孩子鉴别、可留至后续的游戏中验证)
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当孩子的游戏出现了问题,但没引起孩子的注意时,可引导孩子通过回忆情境发现问题,把一个人的问题提出来,变成大家的问题 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怎么办?
(八)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在师幼平行、合作游戏中提升表演能力
师幼互动是活动(游戏)中不可缺失的部分,那怎样的方式、策略更为科学呢?首先,师生是合作伙伴。幼儿的自主活动决定了教师的指导不是控制,这需要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在活动中做到尊重幼儿。其次,指导是行为的暗示。当幼儿的行为
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时,教师应尽量减少语言指令,将指导的意图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或与幼儿平行游戏、合作游戏,用游戏角色的行为(语言)暗示幼儿朝教师希望的方向去行动。 如:在表演游戏《小土坑》中,当太阳公公招呼小动物出来忘记对白(情节)时,老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问到:“太阳公公我能和你们一起跳圆圈舞吗?” 太阳公公欣然同意,游戏也得以继续。
........................................
精品资料
(九)教师要学会“等待”,让幼儿在不断的“重复”游戏中提升表演能力 幼儿的表演游戏从“一般性表现水平”向“生动性表现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需要时间,需要“重复”和“练习”。“重复”是幼儿学习的特点,而且幼儿也需要“重复”和喜欢“重复”。当然,“重复”不应当是简单重复,要维持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必须使重复具有新意和挑战。如,在《小土坑》当幼儿已经可以较生动地表现小动物的焦急的神态时,可鼓励他们儿创编、表现焦急的不同表现方式等。
(十)充分利用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在表演经验的积累中提升表演能力 为了遵循幼儿一周活动中各领域内容的均衡,表演游戏的集体游戏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本园一周只有二课时集体游戏时间相对较少,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不能很好掌握要求,因此教师可将表演游戏的一些内容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积累一些表演经验和素材。
1、在倾听故事、观看动画片(表演游戏视)中积累表演经验
经验是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教师可以利用午睡前听故事或午睡后看童话表演视频等形式让孩子感受故事中、视频中角色间的对话语气、形体姿态等,积累一定的表演经验,为表演游戏的开展奠定基础。
2、在课间游戏中积累表演经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活动,教师可充分利用课间游戏渗透表演技能的内容。如在饭前安静活动中可以组织“我做你猜”的游戏——也可以说是“哑剧表演”,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来表现一件事物,让孩子在欢乐的游戏中积累了表演的经验,提升表演能力。
........................................
精品资料 幼儿表演能力的提高是表演游戏有续、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但幼儿表演能力的提高并不是教师“告知的”或“手把手教会的”,而是按照游戏活动的本质特点,以尊重幼儿为前提,通过幼儿伙伴之间的相互作用、自主的思考、讨论、提议、采纳等方式而获得的。要让孩子在自主、自由、愉悦的“游戏性”体验的活动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相关问题的思考
本人觉得在进行提升幼儿表演能力的指导过程中,有一个前提性的问题——表演的内容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它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及游戏时的表演能力,因此教师在选择表演剧本的时候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及特点来选择。
对于中班幼儿在初次接触表演游戏时,应选择角色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等方面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三只蝴蝶》《小土坑》《小蝌蚪找妈妈》等。
为了便于幼儿的表演、增加游戏趣味、突出游戏主题,我们可以对剧本进行修改: ●增加对话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原文: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看见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
改编:(背景音乐起,鸭妈妈带领着鸭宝宝划着水出场) 鸭妈妈:宝贝,快一点,跟上妈妈哦~~ 鸭宝宝:诶,我来了!(站到舞台中间)
鸭宝宝:妈妈我们一起来玩打水仗吧!(鸭宝宝拉着鸭妈妈的衣角说) 鸭妈妈:好呀(摸摸鸭宝宝的头)。
蝌蚪甲:你们看,鸭妈妈在和鸭宝宝玩呢,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疑问的样子并看向其他小蝌蚪)
........................................ 精品资料 众蝌蚪:不知道。(使劲摇头) ●增加动作
对于还没轮到的角色,为避免无所事事,可设计一些与角色相符的动作,如大象伯伯在没有上场前,可在家喝水、看报纸等。另外为了增强表演效果也可设计一些动作。如《小土坑》太阳公公请小动物们跳圆圈舞,大家一起欢快的拍手等。 ●增加情节:
例如在《小土坑》中增加了狐狸的角色,设计了狐狸跳进土坑抓小动物的情节,使游戏更富有趣味。
参考文献
[1] .中、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一般规律和年龄特点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04期
[2]刘焱 朱丽梅 李霞.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特点、指导原则与教学潜能.学前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