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父亲的岁贡试卷及其家学传承
2021-10-24
来源:步旅网
主器派文史 毒 ;JIANCHUAIWENSHI 胡适父亲的岁贡试卷及其家学传承 章玉政 胡磊 翌 言/义 盅 拿 嚣 研究颇少.印象中只有学者唐力行 做过一些简略介绍,其他的则更多 是在胡适传记中的零星提及。而胡 传本人的著作《钝夫年谱》、《台湾 日记与禀启》、《台东州采访记》等 至今未在大陆广泛整理印行,因此 大陆各界包括学界对于胡传知之甚 少,在很多问题上也莫衷一是。 数年前。笔者因缘得到一份清同 治九年(1870年)胡传参加岁贡生 考试时的试卷.是当时作为“安徽 贡卷”的范文正式印行供天下学子 学习的,因而某种程度上具有“官 方认证”的权威性。由之可以一窥 胡传的家世、文才、思想以及对胡 适的影响 “明经胡’’的家世传承 关于胡传家世,亦即胡适家世, 历来众说纷纭。 绩溪胡氏分支颇多,经学者考 证,根据始迁祖迁入时间、落户地 160 点、建祠年代等不同,分有四大宗 脉:明经胡、金紫胡、龙川胡、遵 义胡。 “四胡”同姓而不同宗,各 有始祖,各设祠堂,后世所出的名 人显宦也各有所表.不会“沾别人 光”。比如胡适就曾多次澄清过, 《苕溪渔隐丛话》作者胡仔、抗倭名 将胡宗宪与他均非同宗。 胡适之“胡”,属明经胡。1958 年.胡适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明确 写道:敝族出于安徽徽州一带的 “考水胡”,又称“明经胡氏”,又称 “李改胡”。据我们的族谱,始祖昌 翼公本姓李,是唐昭宗的一个儿子, 遭朱温之难,被一位忠臣救出长安, 逃到徽州,改姓胡氏。故敝族称 “李改胡”,历代不与李姓通婚。此 种传说虽未必可以深信,但敝族不 出于胡公满之后,则无可疑。 但关于“明经胡”的来源,说法 又各不相同。很多学者在撰写胡适 传记时,因未深究这个问题而出现 各种互相抵牾之处,比如台湾李敖 的《胡适评传》、沈卫威的《胡适 传》等。沈卫威的《胡适传》里写 道: “胡适的宗族为‘明经胡氏’, 系出李唐.远族为唐朝昭宗太子 (哀帝)昌翼公。公元904年,昭宗 为朱温所杀,太子避难新安胡三 (白沙)相国家,潜心治理学。宋太 祖获悉后,赐姓为胡,封明经公, 遂定居婺源北乡之考水。故又称 ‘李改胡’。自九世祖起,迁至绩溪 石京,族衍四十二支,随之名臣大 儒,不绝史书,有‘一门九进士’ 之佳话。至三十二世祖元首公,迁 居绩溪上庄。再传十一世为胡适 之。” 这与民国时期“国大”代表、著 名书法家、胡适好友胡钟吾先生在 《胡适博士上世源流及生年事迹考》 里的说法颇为相似: 绩溪明经胡氏,系出李唐。 始祖昌翼公,为昭宣帝太子。以 避朱温之难,主新安胡三(白 沙)相国家,潜心治理学。宋太 祖知之.赐于姓.封明经公。遂 定居婺源北乡之考水,数传皆鸿 儒,世有“七贤理学”之称。凡 我胡姓称“明经世家”,或考水 者,皆李唐易姓之苗裔也。 自九世祖起岩公.于北宋熙 宁间辞宣城太守.即迁绩之石 京。族衍二十四支。十二世德芳 公.再迁歙县之芳塘 氏系繁 衍,科甲鼎盛,名臣大儒,史不 绝书。有九风厅。以旌“一门九 曩 徽风皖韵 胡 传 画 像 进士”之佳话 族分“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十派.至三十二 世祖元首公.复迁绩溪北乡之上 庄 几十一传而诞胡适之先生. 以世系言,先生为昌翼公四十二 世孙。 新发现的这份胡传贡卷前,附有 一份简略而清晰的《胡传履历》,详 细介绍了胡传的家世源流、受业状 况以及婚姻生育情况。其记载的内 容跟上述文字颇有不同。关于“李 改胡”,贡卷《履历》里并未涉及, 但提到了“始祖昌翼”,注文为“后 唐同光乙酉以易,登明经进士,隐 居婺源考水,时称明经先生,是为 明经胡氏之始”。由此可见。 “明经 胡”的“明经”并非皇帝赐封的, 而是胡昌翼“登明经进士”而来。 至于胡氏迁居绩溪的时间,贡卷 《履历》里明确提到了两个节点:一 是二世祖胡延政在宋开平(应为开 宝)年间为绩溪县令.宋咸平年间 知建德军,封唐中王,赐田宅于绩 溪之胡里:二是二十世祖胡七二, l61 江派文史 . JIANGHUA1WENSH1 “始迁绩溪八都上川”。这与绩溪 《上川明经胡氏宗谱》的有关记录是 相符的。而据《胡适传论》作者、 著名学者胡明考证,沈卫威、胡钟 吾两先生文中所提到的三十二世祖 元首公,其实是“明经胡氏”的另 外一支派,与胡适的元当公一脉已 离得很远。 顺便说一句,由这份《履历》 看,关于胡传的婚姻生育状况只记 录到“继娶曹氏”,且关于子女只记 录到“子洪骏。女二” (曹氏生育 有三男三女),并无胡适母亲冯顺弟 的记录.这从另一侧面证明这份贡 卷所附的胡传履历并非后人附会而 成,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岁贡生"的家学渊源 在这份贡卷《履历》中,对胡传 的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胡传,字 守三,号铁花.行一,道光辛丑二 月九日吉时生.安徽徽州府学廪生 民籍。”这与《胡适口述自传》中的 有关记载颇为相符: 我的父亲胡传(1841— 1895),字铁花,号钝夫,原名守 珊。故一字守三,生于安徽省绩 溪县北部的上庄。兄弟5人.我 父最长。我家历代都是以经营茶 叶贸易为生的,也就是自故乡山 区贩茶往上海一带自设的茶叶店 162 中出售。上海那时已是个大商业 中心。我的高祖原已在上海黄浦 江对岸的川沙设有小店。祖父又 在上海设一支店。父亲幼年即甚 壮健,"3-先祖每年春季返乡收茶 时,店中商务便由父亲独力管理。 徽商“贾而好儒”的精神,在 这个家族里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贡 卷《履历》里所提供的一个信息颇 值关注,那就是胡传家族的求学、 功名情况:三十七世高祖天旭公、 曾祖瑞杰公、胞叔祖腾翠公、胞叔 祖腾实公、父奎熙公等均为国学生, 曾伯祖瑞英为郡庠生,曾叔祖瑞鸣 登仕郎,另外胡传的嫡堂兄弟、胞 弟中为国学生者也不乏其人。而胡 传的胞伯同时也是其受业恩师奎照 公,更是族中佼佼者,为邑庠优增 生, “咸丰十一年诏举孝廉方正, 固辞不就。行谊载邑志孝友传”。由 此可见,胡传的家族虽然“家世以 贩茶为业”,但颇有读书传统,可谓 书香门第.这或许也可解释胡传在 猝然离世之际为何念念不忘对胡适 的教育。 从贡卷《履历》中所记录的胡传 受业、受知、问业等情况看,胡传 早年受教于胞伯星五夫子.也就是 上文提到的奎照公。据《钝夫年谱》 记载: 先曾祖考创开万和字号茶铺 于江苏川沙厅城内,身自经理, 藉以资生。先祖考早卒,先曾祖 老病不能复出,付托不得其人, 其业遂衰。先考弱冠任事,克勤 克俭,日渐起色。每岁之春必归 里采办各山春茶.故先伯父虽业 儒,而持筹握算,与先父计懋 迁.日不暇给 叉司族中大宗祠 事,而在家塾课钝夫兄弟之时甚 少。钝夫在家塾两年,只读《孝 经》一部、《唐诗三百首》一部;在 燃藜馆四年,读《毛诗》尚未卒业。 阶平先生即先伯父受业师右屏太 伯祖之孙也 时馆族人近亭伯 家,只教其侄和泰兄、肇宾兄、 肇绩弟,俗所谓“经塾”也。钝 夫既入塾.闻先生与和泰、肇宾 二族兄讲《论语・乡党・入公门》, 窃听而归,夜述于先伯父之前. 能粗举其大略.先伯父异之,其 时尚未读《四子书》也。 由此,胡传得到伯父奎照公的赏 识,开始正式读书。后来,由于他 读书表现优异,在胡氏诸子侄中脱 颖而出,开始外出读书,走上功名 之路。但由于太平天国战乱等原因, 胡传求取功名之路一直不是特别顺 当。据黄学堂《胡传传》记载,咸 丰三年(1853年),洪秀全占据金 陵,皖南告急,徽州府停办岁科试, 胡传无从应考。这时,同门师友劝 他人籍上海应试。年十八,应上海 县试,名列第二十九名。次年,应 徽风皖韵 松江府试,名列第十四名。县试、 府试虽均告捷.但在参加由朝廷派 员(学使者)主持的院试中,却未 能如愿。至此,胡传的科考生涯中 断,直到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 天国战事平定,胡传又重新恢复徽 州籍.通过徽州府院试。以第二案 第三名人府学,进学为生员。同年, 又在岁科试中获得一等第三名,补 廪生,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但后 来又落榜而归。 同治九年年底,胡传赴安庆府参 加学使者的考试,取得岁贡生资格. 这是他在科场上取得的最佳成绩。 后来他便以岁贡生候选儒学训导的 身份,进入仕途。 新贡卷里的“君子之道" 笔者新发现的这份贡卷,便是 胡传取得岁贡生资格的那份考卷。 胡传在自编的《钝夫年谱》里对 此次考试有简略记载。 “十二月乘 轮船至安庆府就学使者景剑泉侍郎 考贡,为岁贡生”。剑泉是景其浚的 字。景其浚,贵州兴义人,咸丰二 年进士,历官编修、内阁学士.咸 丰九年出任陕甘学政,咸丰十一年 任河南学政,同治九年为安徽学政。 工书法,好收藏,精鉴赏,曾藏元、 明、清名人书画。而此次,景剑泉 看中了胡传。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