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吉军;刘仲仪
【摘 要】在假设大学生是经济人这一前提下,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理性选择行为,寻找在风险、预期收益条件下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选择的最优均衡及其变动,考察了沉淀成本、风险认知、交易成本、企业家资源禀赋等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偏低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建议,关键在于完善竞争性创业市场和更好地发挥高等教育的引导作用。对于当前新常态经济形势,真正将大学生作为具有创新、开拓、冒险精神的创业群体,对于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This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n the dichotomous choice betwee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as economically rational individual. First, we try to find the optimal balance and changes o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college graduat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risks and expected rewards. Second, we study the determinants leading to unwillingness of graduates’entrepreneurship, such as sunk costs, risk perception, entrepreneur resource endowments, etc. Finally, the Policy implication for promoting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key i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 market and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Facing the current new normal economic situation,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trengthen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y an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patterns shift by facilitating college graduates as innovative, pioneering and adventurous business group.
【期刊名称】《教育与经济》 【年(卷),期】2015(000)002 【总页数】6页(P32-37)
【关键词】大学生;沉淀成本;交易成本;创业悖论 【作 者】汤吉军;刘仲仪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 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12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08;G40-054
主流经济学认为,在完全信息和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作为“看不见的人”企业家是不需要被考虑的,理性的个人能够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实现帕累托最优[1]。然而,在信息不完全和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就不是无关紧要的,是除劳动、资本、技术以外,驱动企业成长、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和内生动力。企业家是一类特殊的人,是革命的创新者,他总是推翻已有生产方式,打破现实经济的均衡(Schumpeter,1943)[2]。企业家精神是一种将变革和创新结合在一起的创业和开拓精神。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活动的运行发展主要依赖于创业者发现与评估市场机会、组合资源、提供管理与生产并承担最终风险的能力,承载人力资本和知识存量并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Leibenstein,1978)[3]。通过对18个OECD国家1981-1998年经济数据分析发现,Acs等[4]发现,创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正如贝克尔所指出的那样:“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和其他社会学科的最大区别不在于它的研究对象,而在于它的研究方法”。为此,本文坚持大学生是理性人这一假设前提,通过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理性选择分析,阐释大学生为什么愿意选择就业(Employment),而不愿意创业(Entrepreneurship),教育部部属大学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一种创业悖论——越是名校,越不愿意在市场上进行创业。反过来则会看到,越是名校,越愿意进行就业。因此,要真正激发大学生在市场上创业,就需要理解大学生创业的背后逻辑,从而为清除大学生创业障碍提供理论指导。
在职业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和创业选择。其中,就业主要是在某个已经存在的、相对稳定的组织内从事常规性工作,获取稳定收入,表现为常规性、稳定性。就业又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完全就业,长期保持就业的常规性、稳定性特征。另一种是不完全就业,即先就业,再创业,通过就业积累各种资源,培养企业家精神,就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创业。创业主要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自主开展一项事业,获得风险收入,表现为挑战性和创新性。
大学生面临创业、完全就业、不完全就业的选择较为复杂,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文化背景、个人性格、专业、认知等。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大学生以追求收益和厌恶风险来做职业规划,重点考察风险与收益对大学生创业和就业的选择分析。由于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创业和就业的收益不能事先确知,只能估计各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及每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因而收益是一种预期收益,用数学期望来表示:,其中E(R)为预期收益,Ri为第i种可能的收益,Pi为收益Ri发生的概率n代表可能性的数目(n=3,创业、完全就业、不完全就业)。预期收益E(R)描述了以概率为权数的平均收益。如果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出现偏差,这种偏差即为风险,且偏差越大风险越大,因而风险用方差S2表示:方差衡量收益分布在预期收益周围的密集程度。如果没有风险则S2=0,表示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相等,如果
风险越大,则S2越大。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预期收益与风险分析
完全就业初期,由于刚刚进入职场,预期收益E(R)一般不高,但稳定,S2值接近于0,正常情况下,风险可忽略不计。完全就业中后期,随着工作熟练程度、组织贡献率提高,职务发展和认可程度提升,预期收益E(R)将随着认可度的提升而增加,S2值没有显著变化,直到最终进入退休期(预期收益稳定,无风险)。完全就业选择是一种稳定收益与低风险组合的职业选择,但是预期收益将远远低于创业选择的预期收益。
不完全就业初期和完全就业初期基本相同,预期收益E(R)不高,但稳定,风险低,不同的是不完全就业初期需要为创业做积累,付出更多的投入成本。不完全就业中期即创业初期,预期收益E(R)出现波动性,S2值变大,风险出现。进而按照创业周期进入创业增长期、稳定期。与创业相比较,不完全就业的区别主要在于整体风险性要低于创业风险,虽然最终预期收益可能相同,但最终预期收益的实现时间上,不完全就业要落后于创业。不完全就业与完全就业相比较,不完全就业在风险性、预期收益上都要高于完全就业。 (二)效用无差异曲线分析
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考察基于效用选择的大学生创业和就业选择。效用是一种主观满足程度,这种满足程度是根据对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偏好确定的。一个特定的大学生,根据他或她对风险的态度和预期收益的偏好,得到满足程度相同的风险—预期收益组合,这些组合恰好在坐标系上形成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即为大学生创业和就业选择的效用无差异曲线。如图1所示,A、B、C、D、E代表五个创业和就业选择,预期收益E(R)和风险S2各不相同,但是这五个点给大学生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因此这五个点是无差异的,选A点(低风险,低收益)和E点(高风险,高收益)带来的满足程度相同。可近似的看作一条无差异曲线。对于追求收益又厌
恶风险的大学生而言,无差异曲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无差异曲线斜率为正。风险产生负效用,收益产生正效用,所以为了满足程度相同,高风险必须有高预期收益。(2)无差异曲线下凸。这意味着大学生多承担风险,需要给予他的补偿即预期收益应越来越高。(3)同一大学生拥有多条无差异曲线。任何一个(风险,预期收益)组合,大学生对其偏好程度都可以与其他组合比较,由于大学生对于收益的不满足和对风险的厌恶,越靠近左上方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即U3>U2>U1,如图2所示。(4)同一大学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5)无差异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大学生承担风险能力的强弱,斜率越大,说明大学生越厌恶风险,斜率越小说明大学生厌恶风险程度越轻。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可行集与有效集分析
创业和就业的选择都要依托于某一行业或者职业,无论创业或者就业,不同行业或职业构成了风险和收益的无数组合。可行集是所有(风险,预期收益)组合的集合,包括所有可能的组合。因为本文论述的可行集与证券组合投资的可行集内涵一致,在证券组合投资可行集研究中,通过投资者所选证券投资组合的大样本分析,一般认为可行集图形呈伞状,如图3中A、B、C、D四点所围成的区域所示。A、B点(风险,预期收益)较低,就业的(风险,预期收益)与其相似,C、D点(风险,预期收益)较高,创业的(风险,预期收益)与其相似。有效集是指能同时满足预期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组合的集合,有效集是可行集的子集,包含于可行集中。在图3中,风险最小的组合是B,风险最大的组合是D,对于各种风险水平,提供最大预期收益的组合集是可行集中介于B、D之间上方边界上的组合集。预期收益最高组合是C,预期收益最低组合是A,对于各种预期收益水平,提供最小风险水平的组合集是可行集中介于A、C之间上方边界上的组合集。因此,大学生在追求预期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条件下,B、C两点之间的上方边界上的可行集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选择的有效边界,BC线是有效集线。
(四)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最优均衡点
有效集包含的(风险,预期收益)组合是客观存在的,是各行业或职业类型风险、预期收益的反映。无差异曲线是大学生基于风险和预期收益偏好判定的主观满足。在确定了有效集后,根据无差异曲线群可以选择出效用最大化的最优组合,这个组合位于无差异曲线和有效集的切点E上。如图4所示,E点既在无差异曲线U2上,又在有效集线BC上,所以E点是大学生创业、就业选择的(风险、预期收益)最优均衡点。由于大学生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偏好不同,无差异曲线的弯曲程度也不同,所以最优均衡点在有效集线BC上移动,厌恶风险程度越高的大学生,无差异曲线斜率越大,最优均衡点越接近B点;厌恶风险程度越低或更具有冒险精神的大学生,无差异曲线斜率越小,最优均衡点越接近C点。
由此可见,在面临创业和就业选择时,由于风险和预期收益偏好的不同,大学生最终选择(风险、预期收益)组合的最优均衡点不尽相同,厌恶风险者的最优组合更接近于完全就业选择,偏好预期收益但对风险持谨慎态度者更接近于不完全就业选择,偏好预期收益并敢于承担风险者更接近于创业选择。
大学生创业理性选择的基本前提是要正确评估创业的预期收益和风险(预期成本)。只有当创业的预期收益高于就业的工资,或者就业后发现工资远远低于创业利润的前提下,大学生才会选择创业。如果创业与就业的预期收益相等,创业承担的风险又高于就业风险,理性的大学生则不会选择创业。创业需要承担风险,创业预期收益高出就业工资的部分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收益,只有当承担的风险能带来补偿收益时,大学生才会选择创业。
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主要因素有沉淀成本、交易成本、风险认知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具体而言: (一)沉淀成本
由于劳动市场不成熟,沉淀成本很容易发生。沉淀成本是一旦投入就不能回收的成
本。一般而言,沉淀成本起因于一些活动需要专用性资产,该资产不能被轻易地转向其他用途。这些资产的二手市场也因此受到限制[7]。郭砚莉、汤吉军(2004)[8]认为,沉淀成本是指事前机会成本(初始购买价格)与事后再生产的机会成本(再出售价格)之差,它是沉淀的机会成本的简称。人力资本投资是指投资者通过对人进行一定的资本投入(物质资本和货币资本等),增加或提高人的智能和体能,这种劳动能力的提高最终反映在劳动产出增加上的一种投资行为。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形成的专业知识、思维方式、理念、信念、价值观、习惯等方面。一旦创业失败,无法补偿,从而带来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名声和尊严的严重损失,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
如果事前考虑沉淀成本的话,那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均衡点就会发生变动,从而制约着就业边界和创业选择。由于沉淀成本的存在,大学生的风险偏好更趋于谨慎或更加厌恶风险,无差异曲线斜率变大,原有的大学生就业、创业选择最优均衡点发生变动,更趋向于就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专业知识及其自身名声都是典型的沉淀成本,限制了就业的边界。如果选择某一专业对口领域就业,就不会产生沉淀成本;如果选择非专业对口领域就业,原有专业知识就会没有用武之地,很容易产生显著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限制了人力资本的流动性,最终大多数大学生的就业边界只能围绕着专业相关方向展开。大学生创业选择同样受到沉淀成本的制约。由于创业具有更高的沉淀成本,预期收益又充满不确定性,在沉淀成本效应的作用下,即决策顾忌沉淀成本的非理性选择,大部分学生的选择是继续追加人力资本投资,比如考职业资格认证、各种专业相关认证、继续深造等,而这种投资会促成更大的沉淀成本,较高的沉淀成本束缚了大学生的冒险精神,最终在就业和创业的博弈中,选择就业放弃创业,从而造成创业悖论。可见,沉淀成本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创业选择中,更加偏重就业,尤其是对口专业就业更是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事前沉淀成本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选择。
(二)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为达成交易而付出的全部成本,包括时间、精力、物力、财力等。交易成本概念最早是由科斯1937年提出来的,他认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成本”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继科斯之后,威廉姆森[9]又把交易成本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类,事前的交易成本主要指签约、谈判、保障契约等成本;事后的交易成本指契约不能适应所导致的成本。 大学生创业前和创业后都存在交易成本,并且交易成本的大小制约着创业的选择和发展,而事前交易成本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更为突出,事后交易成本则是企业的共性问题。大学生创业的事前交易成本主要体现在搜寻创业信息、创新创业模式、设计创业路径、寻找创业资本、组建创业团队、申办创业许可等付出的成本,以及大学阶段学习时由于人力资产专用性所导致的为创业而额外付出学习的成本。事前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创业的选择,如果这项成本过高,将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预期收益,同时也会降低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信心,甚至“遇难而退”放弃创业;如果事前交易成本较低,将激发大学生的冒险和创新精神,促使大学生勇于创业。 (三)风险认知
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的客观体现,是未来损失的不确定性。创业风险表现为创业过程和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有不确定性就有风险概率,创业与风险密不可分。大学生想创业,但是很难做出创业选择或创业后成功率低,主要是对创业风险的认知不足或缺乏认知。大学生对风险的认知程度影响着其创业的选择和发展,认知到的风险水平越低,越可能选择创业,认知到的风险水平越高,则越可能放弃创业。不同风险倾向的大学生会产生不同的风险认知,厌恶风险者,促使风险认知更为悲观;敢于冒险者,促使风险认知更为乐观。盲目冒险,或过于谨
慎都不利于形成客观的风险认知。客观的风险认知不仅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创业选择,更有利于创业后的持久发展。 (四)资源禀赋
Firkin(2001)[11]认为,资源禀赋是指企业家创业前拥有的各种资本的总和,它们能为创业行为与新创企业生存与成长提供价值,包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经济资本是指企业家所有的可直接变现的各种财务资产的总和,包括个人存款、持有的股票等。社会资本是指个体或团体之间的关联——社会网络、互惠性规范和由此产生的信任,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给他们带来的资源。人力资本由通用性人力资本与专用性人力资本构成,通用性人力资本包括个人受教育背景、以往的工作经验及个性品质特征;专用性人力资本包括产业人力资本(与特定产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与创业人力资本(先前的创业经验或创业背景)(Becker,1993)[12]。资源禀赋是创业的起点,是创业者未来资源配置的基础,对创业选择、创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而大学生创业前拥有资源禀赋的多少更是其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一般来说,大学生创业前长期在校学习,拥有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有限,创业主要依靠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本增加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可见,大学生人力资本是其创业的资源禀赋,大学生拥有类似于企业家冒险、想象等资源禀赋越多,越有利于创业的选择和发展。
因此,作为理性人,大学生根据创业的成本收益比较结果进行理性选择。但是一旦考虑沉淀成本、交易成本、风险认知和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大大提高创业成本,同时降低创业收益,进而解释当前大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创业的原因所在。 综上所述,大学生根据自身对风险和预期收益的偏好,寻找(风险、预期收益)就业与创业的最优均衡,从而对就业与创业进行理性选择。为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破解创业悖论这一难题,需要降低大学生创业的进入障碍,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创新、冒险的创业精神。为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降低沉淀成本,完善竞争性创业市场
大学生创业沉淀成本的产生主要来自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形式,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专门人才的人力资本专用性决定了沉淀成本的产生,从而大大限制大学生的充分流动性。由于高校的不同层次,比如,“985”、“211”高校在专业方面的人力资本投资极大,跨行业的退出与进入壁垒高,大学生创业很容易产生沉淀成本,其结果是造成创业不足,从而转向就业,减少人力资本沉淀成本。一般而言,知名、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沉淀成本要高于普通高等院校的通用性人力资本产生的沉淀成本,因而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工作而“被动”创业,因跨行业的退出与进入壁垒低,流动性强,最终就会出现高职高专院校创业率高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高于重点高校(2012届大学生自主创业率,“211”高校0.6%,非“211”本科1.3%,高职高专2.9%),从而解释了创业悖论这一现象。这就要求高校内部不仅要开展创业教育,更要形成高校联动的大学生创业市场,以及更广泛的统一劳动力市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要求不仅需要培养满足就业需求的专门人才,更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业人才。所以,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积极发展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市场。从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既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除了发展传统的高等教育之外,高等学校还要积极发展创业教育,在创业理念、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创业教育实践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专业教育,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沉淀成本。 (二)降低交易成本,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
创造公平、公正的创业环境,完善和落实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才能保持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持续性,这不仅需要政府加强监管,更需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的法律体系,形成大学生创业的法律制度保障,从而降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交易成
本。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政策,比如减免注册登记费用、支持创业贷款等,政策的出台应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适用性和降低交易成本展开。 (三)加大税收与融资支持力度,建立大学生创业政策平台
税收扶持政策有利于促进创业,但目前国家出台的相关税收减免政策力度不足,并且执行不到位,政府应加大大学生创业税收减免力度,扩大减免税种,制定具有连续性、激励性、可操作性的税收政策并保证政策落地。同时,创业融资是大学生创业的显著问题,政府应建立大学生创业融资平台,形成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创业基金、财政补贴等多维融资渠道,提高大学生创业融资的可行性。 (四)创建大学生创业产业园,提供大学生创业基础设施
各级政府应主导建立大学生创业产业园,提供创业的基础设施,使大学生能够以优惠政策入园,解决经营场所、办公设备等创业硬件问题。创业产业园不仅是创业设施的提供者,同时也是一个创业市场,不同行业的创业项目落户创业产业园,创业市场内部可以加强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资源配置,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创业走向成功。
总之,鼓励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更是需要在竞争性市场上培养大学生成为企业家。为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主管部门不仅需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而且还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开展创业资源禀赋教育,需要有一套完备的创业教育体系,内容涵盖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更为关键的是,要不断完善竞争性创业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尽可能地从制度层面降低大学生创业的沉淀成本、交易成本和风险认知等。同时,需要从政策层面扶持创业,培养企业家资源禀赋,使大学生“轻装上阵”,创造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开拓、冒险的创业精神,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相关文献】
[1]Baumol,W.Entrepreneurship,Innovation and Growth:The David-Goliath Symbiosis[J].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 andBusinessVentures,2002,7(2):1-10. [2]Schumpeter,J.A.Capitalism,Socialism and Democracy[M]. London,UK:UnwinUniversityBooks,1943.
[3]Leibenstein,H.General X-Efficien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M].NewYork,NY:OxfordUniversityPress,1978.
[4]Acs,Z.J,Audresch,D.B,Braunerhjelm,P,and Carlsson,B.Growth and Entrepreneurship:An Empirical Assessment.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ies,Ameritech Discussion Papers[R].Bloomington,IN:IndianaUniversity,2005. [5]陈静,胡良剑.证券收益与风险的投资可行集有效边界的数学刻画与Matlab计算科学[J].技术与工程,2009,(12):78-83.
[6]郭砚莉,汤吉军.人力资本投资、沉淀成本与制度设计[J].辽宁大学学报,2004,(5):43-49. [7]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M].段毅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8]Firkin,P.Entrepreneurial Capital:A Resource-Based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Process[R].Auckland,NZ: MasseyWirerslty.7,2001.
[9]Becker,G.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M].Chicago,IL:University ofChicagoPress,199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