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2020-07-15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作者:梁永杰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7期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中,人为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状态,对于充分有效地利用物质资源,实现经济增长,都是极为重要的条件。物质资本是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之一,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成效的却是人力资本。研究分析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所付出的代价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人力资本 经济发展

一、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人口素质是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又称人口质量。它包含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通常称之为德、智、体。思想素质是支配人们行为的意识状态,文化素质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条件和基础。

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亦称“非物力资本”。由于这种知识与技能可以为其所有者带来工资等收益,因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资本—人力资本。

在西方经济学的增长模型中,劳动力往往被看作是同质的,即假定一个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与其他劳动力相等。实际上,这种假设是不科学的,不说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和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的差别,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内,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劳动习惯以及对生产工具和原材料性质的认识程度也不同,从而使劳动生产率有较大差别。许多发达国家的专家赴发展中国家考察研究,临走时都给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企业留下了在西方看来很有帮助的发展报告,然后这些报告在发展中国家施行时,却没有预期的效果,这除了有许多其他的社会及经济条件差别外,劳动力的素质差别太大是一个主要原因。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素质问题更加严重。

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劳动力的异质性,认为任何人都能从事的非技术性的体力和脑力的劳动是简单劳动;不经任何培训的劳动力都属于简单劳动力。必须经过某一方面培训才能从事的劳动为复杂劳动;经过培训保健等投资所形成的人的身体和文化素质的提高,就是今天所说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著名的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他们都认为,在各种资本投资中,对人本身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到了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从长期的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中发现,农业生产的产出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传统的土地、劳力数量和物质资本的增加,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是人的知识、能力、健康和技术水平等人力资本的提高。他在自己成名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中引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即迅速起飞的经济基础不在于提倡勤劳和节俭,关键在于教会农民有效地使用农业要素,在于向农民进行特殊投资,以使他们获得必要的新技能和新知识。 二、教育、智力投资与就业

增进人类知识和技能,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社会方式是教育,其机构是正规和非正规的学校。教育的发展对国民总体和个人有如下好处:一是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学历水平;二是提高就业者的操作技能;三是提高人们对各种机会的识别和利用水平;四是改善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五是便于正确分析和确认自身的价值;六是个人在经济上的收入提高;七是提高教育者的社会及政治地位。

在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受制于政府的意识形态、政策导向、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以及社会对教育的供求,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社会对教育的供求关系。具体分析,对教育的需求由以下几个因素共同作用。 1.工资收入差别

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中国家里,凡在现代部门特别是高级岗位上就业的人,一般都受过较长时间高等教育,有着很高的收入。高级职业与低级职位的收入差比达11.21倍,而在美国,这一差比仅为3。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中的收入差别越大,对教育的需要就越大,因此,对教育需求的大小与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收入之间的差距成正比。 2.在现代部门就业的可能性

在就业竞争中,完成一定教育的劳动力较没有完成教育的劳动者有明显的优势。在企业经济不景气时,首先压裁一部分素质低的,而尽量保留所谓素质比较高的人才。于是接受较高教育的劳动者,就业的可能性大,失业的可能性小。既然如此,为了保全自己的工作,劳动者对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需求就比较高。 3.私人直接教育成本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成本均可分为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私人成本指的是为接受教育实际支付的费用,包括学杂费、书本费、因上学而多开支的交通和生活费等。如果这些费用项目增加,则对教育的需求就低,教育的需求与直接费用就成为反比关系。 4.教育的机会成本

当接受教育者的年龄已到了能对家庭收入作出贡献的时候,他每上一年学,不仅支付学杂费等直接费用,还要放弃在上学期间所可能挣到的货币收入,当这一成本较大时,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就会降低,即机会成本与教育需求成反比。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公平和效率用度看,发展中国家可能过分强调了高等教育,致使初等、中等教育受到损害,过分注重了城市各级教育,忽略了广大的农村教育,强调了正规教育,忽略了在职培训和终身教育。

三、教育的成本和效益

既然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在制定教育计划和筹措教育资金时就应该考虑投资的收益率。使用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分析工具,既可以应用于家长与学生的私人分配决策,也适用于社会的公共财政政策。使用这种工具可以在所有投资机会中按其相对收益率的大小顺序进行选优,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考虑到中长期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发展中国家应着力于解决如下问题: 1.优先发展师范教育,这是发展正规和高质量教育的基础

从师资素质和结构看,农村教育素质低且缺编严重。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2.注重幼儿学前教育

为了长期的劳动力素质问题,为了开发人口智力资源,从学龄前教育入手是一条重要途径。许多学者研究表明,幼儿在学龄前开始受教育比从7岁开始受教育,其动作协调及思维、智商都比较高。发展中国家应树立起百年树人的信念,因为人的教育是长期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3.发展正规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在职教育

发展正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本的最重要和最主要途径。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有明确的出路,缩短了学校学习的知识与工作岗位的距离。但是,这种形式在世界各地均有争议,如20世纪20年代的一般观点就认为:扎实的普通教育、辅之以简短的职业教育训练,是培养适应力强的技术工人的最有效的途径。这一观点对于发展中国家似乎更切合实际,因为发展中国家有必要进行迅速的体制改革,要求劳动力队伍随生产结构的变化而作出不断调整。普通教育是进行技术重新培训的最好基础,而技术教育却难以适应大幅度的劳动力调整。

4.调整不同层次的教育比重

鉴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大部分集中于高等教育,有限的教育经费只能惠及少数人,应该适当调整经费分配,以充实中小学的力量,惠及广大的生产者。 5.修改完全根据文凭工作和确实报酬的制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此必须打破招工时对文凭过度苛刻的要求,因为这种要求造成为了就业就得接受过度教育的恶性循环。许多政府机关单位录用的哪怕是一个文件管理员、收发员也规定了一定文凭。能力和任务不匹配会造成许多情绪问题,而能力与任务相匹配则不会有什么闹情绪的问题。 6.控制人才外流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体现着较高的人力资本。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人才的外流现象极为严重,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用很有限的教育资金,为发达国家培养了人才,限制了自己国家的发展。为了控制人才外流,应采取切实措施,留住自己培养的人才,并提供和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吸引发达国家的人才为发展中国家服务,以弥补自己国家和人力资本的不足。 同时,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具有强大的促进。经济发展会促进教育的投资,会刺激高技能人才从而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经济发展还会促进人力质量对数量的代替。 辩证掌握了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整个社会都有重要的价值。只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适应时代对当前个人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整个国家的经济才能向前不断发展,整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参与文献

[1] MP·托达罗,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1988. [2] T·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J]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 邬沧萍,侯文若,世界人口[J]中国人民大学,1988.

作者简介:梁永杰(1973-),河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机材管理部经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