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港澳台联考试卷

2021-03-07 来源:步旅网


港澳台联考试卷-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总7页)

(伟鹏教育金圆梦教育港澳台联考测试

中 文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为选择题,共18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一、 语文基础知识(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是 ( ) A.保护知识产权是为了促进创新,促进发展,如果做好了这项工作,研究人员会更有..动力创造出新的成果。

B.熟悉王厂长的人都摸到了一条规律:如果上午十点找他,不要到厂长办公室,而要到车间和图书资料室。 .

C.那些在求职简历里弄虚作假甚至伪造证书的学生,只要被用人单位录用,一旦查..出,也要立刻停止协议

D.不可否认,中国正在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不仅在亚洲地区,即便在全世..界,也具有日益重要的影响力。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学校网络中心报告说,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________。 他几次提起出国深造的话题,希望与父亲好好谈谈,可是父亲的_________却很冷淡。

掀开到稻草,铲去浮土,搬开下面的青砖,她发现了一个_________得很巧妙的洞口。

A.媒体 反应 隐匿 B. 媒介 反应 隐蔽 C.媒介 反映 隐蔽 D. 媒体 反映 隐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导游的领导下,这批游客便登堂入室,津津有味地欣赏起博物馆的文物来。 ....

B.虽然室外又闷又热,但由于工作间安装了空调,舒适的温度使大家如坐春风。 ....C.喜好在名胜古迹上刻字留言,这种不文明之风不知起于何时,始作俑者是谁。 ....D.当年他只身闯京城,前倨后恭,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精神,创下这份家业。 ....4.下列各句中,有病句的一句是 ( )

A.谢灵运又称大谢,谢朓又称小谢,他们叔侄两人都擅长山水诗的写作,大谢在宋,小谢在齐,俱为南北朝时一代诗宗。

B.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和转变。

C.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大课堂”的理念,不断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社会实践中学习语文,应用语文。

2

D.这几年他事业有成,开了一家广告公司,手下都是些大学毕业生,平均年龄在25岁左右。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合乎逻辑的一句是

A.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未遵照有关制度到规定,背着总经理和另一名副总经理签下了这笔业务合同。

B.气象台下午发布了天气预报:今晚到明天白天,上海、杭州、南京、香港和广州的部分地区有雷阵雨。

C.我国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升天的当晚21时30分,费俊龙的妻子、儿子在北京指挥中心与他通了电话。

D.队员们对教练的批评是有充分准备的,三场比赛连续失败,这样的成绩无论哪一方也不能接受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大街上到下摆着水果摊,西瓜啊,香蕉啊,烟台苹果啊,库尔勒香梨啊……走到哪儿都能闻到诱人的香味。

B.干扰素既是制服病毒的法宝,也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医学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C.美国《时代》周刊称,奥巴马的《源自父亲的梦想:种族与继承的故事》一书为“美国政坛有史以来最好看的回忆录。”

D.现在盛行的“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它是指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7.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

A.今夏我被古典诗词吸引住了,都在和李白、杜甫、苏东坡打交道。 B.下了一场雪,大地仿佛也怕寒冷,便整个儿缩到白地毯里去了。 C.小张对小李说:“为了你们母子和好,你知道我费了多少唇舌?” D.“你教的仍旧是‘子曰诗云’么”我问久违了的老同学。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唐宋八大家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人。他们都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俪的文体文风。

C.中国明清时,戏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最著名的作家作品有明汤显祖的《牡丹亭》,清洪升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诗人,他的主要剧作有喜剧《威尼斯商人》、历史剧《亨利四世》和悲剧《哈姆雷特》等。

9.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纸、印刷术、指南针核火药,都是中国人发明的,后来传到世界各地,是中国对于世界的四大贡献,通称四大发明。

3

B.中国战国时代的“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魏国的信陵君四人。

C.二十四史中,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汉书》、班固的《后汉书》和陈寿的《三国志》,被称为“四史”。

D.宋代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论语》《孟子》配合,称为“四书”,此后长期作为儒家的经典。

10.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A.首联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两句之间还存有因果联系。

B.颔联是“胜事”的具体描写,“掬”、 “弄”二字既写景又写人。 C.颈联承上“赏玩”、“忘归”而写,“欲去”还为下文埋下伏笔。 D.尾联从声音引出画面,展示了远景,起到点题的作用。

二、白话文阅读(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4题。

印刷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国早在1300多年前就发明了印刷术,而与印刷术的发明有着密切关系的印章和拓石则出现的更早。印章最早出现早春秋时代。起初,印章上的文字多采用阮文反写字,人们把墨汁涂在印章上,便留下了黑地白字的图案。随着纸张的发明与造纸术的不断革新,人们又发明了拓石。所谓拓石,则是把纸铺在碑石上捶拓,再涂以墨,使碑文印在纸上的一种方法。与早期的印章相同,拓石印下的碑文也是黑地白字。

大约在隋唐之际,人们仿照印章的办法,把碑板上的阮文正写字换成阳文反写字,或者扩大阳文印章的面积,使之成为一块雕字的木板,在板上印墨铺纸,白纸黑字的印刷品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由此诞生。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开创了书籍印刷的新时代,改变了我国书籍装帧的形式,从此单页叠积成册的“册页”装帧形式代替了传统的“卷幅”和“摺本”。

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泥活字印刷术已具备了现代活字印刷制字、排版、印刷的三个主要步骤。活字印刷术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伟大创举。公元1314年前后,山东人王祯成功创制了一套3万多字的木活字;同时,还把制造木活字的方法以及拣字、排版、印刷的全过程系统详细的记录下来,撰写成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活字印刷术的书籍——《造活字印刷术》。

造活字印刷的另一发展是金属活字的出现。金属活字是用字模铸成的,字模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的又一个飞跃。早在13世纪,曾有人用锡创制活字,这应当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到了15世纪末,铜活字开始在江苏无锡出现,随即风行华夏。在铜活字盛行的年代,江苏常州曾有人创制铅活字,但由于种种原因,铅活字印刷在当时未能得到推广和应用。

4

14世纪,我国发明了套色印刷。当时的套色印刷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套版和短版。套版是把同一版面分为几块同样大小的版,各用一色,逐次加印在同一张纸上。短版则是将同一版面分成若干大小不同的版,每版只是整个版面的一部分,分别刷上不同的颜色,逐个的印在同一张纸上,从而拼集成一个整体。公元1340年印制的《金刚经注》中的扇书《巫芝》

,是现存的采用套印的最早实物。

我国的印刷术在公元15世纪之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1. 从原文看,下列对拓石过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石碑的表面上涂上墨,把纸铺在碑石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使碑文印在纸上。

B.在石碑的凹槽里涂上墨,把纸铺在碑石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使碑文印在纸上。

C.将纸铺在石碑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再将墨涂在纸的平面上,使碑文印在纸上。

D.将纸铺在石碑上,轻轻捶打,让纸嵌入字痕的凹槽里,再将墨涂进纸的凹槽,使碑文印在纸上。

12.下列对雕版印刷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雕版印刷术是人类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兼有印章和拓石的诸多特点。

B.正是借助了印章的阳文反写字技术和拓石的整版意识,雕版印刷术才得以发明。 C.由印章和拓石的黑地白字作品演变到白底黑字的作品,标志着雕版印刷术的诞生。 D.雕版印刷将所印的单页叠积成册加以装订,从而开创了我国书籍装帧的新时代。 13.下列对活版印刷术的相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活字的出现是活字印刷术发明的主要标志,毕升是使用泥活字进行印刷的。

B.北宋时期的毕升发明的活字活字印刷术已具备了现代印刷的主要步骤和主要特点。 C.王祯完善了活字印刷技术,并且第一个将活字印刷系统而详细的介绍到全世界。 D.活字印刷术的效率远远高于雕版印刷术,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发明和应用。 14.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中国古代的印刷术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从而导致中国古代文明远远领先于世界各国。

B.造纸术和印刷术同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但造纸术的发明和革新加速了印刷术发明的过程,为印刷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C.15世纪末,铜活字得以广泛应用而铅活字却未被推广开来,是因为我国铜制品的制造工艺水平远胜于铅制品的工艺水平。

D.套色印刷中的套版印刷技术发展而来,而套色印刷中的短版印刷技术则不同,它是由活字印刷术发展而来的。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5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子秦王德芳之后也。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年十四,用父廕补官。宋亡,家居,益自力于学。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江南,得孟頫,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神采焕发,如神仙中人,世祖顾之喜。时方立尚书省,命孟頫草诏颁天下,帝览之,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授兵部郎中。兵部总天下诸驿 二十七年,迁集贤直学士。是岁地震,北京□甚,地陷,黑沙水涌出,人死伤数十万,帝深忧之。时驻跸龙虎台,遣阿剌浑撒里驰还,召集贤、翰林两院官,询致灾之由。议者畏忌桑哥,但泛引《经》、《传》传及五行灾异之言,以修人事、应天变为对,莫敢语及时政。先是,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已征入数百万,未征者尚数千万,害民特甚,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逃山林者,□发兵捕之,皆莫敢沮其事。孟頫与阿剌浑撒里甚善,劝令奏帝赦天下,尽与蠲除,庶几天变可弭。阿剌浑撒里入奏,如孟頫所言,帝从之。诏草已具,桑哥怒谓必非帝意。孟頫曰:“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非及是时除免之,他日言事者,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岂不为丞相深累耶!”桑哥悟,民始获苏。 帝欲使孟頫与闻中书政事,孟頫固辞,有旨令出入宫门无禁。延佑三年,孟頫累月不至宫中,帝以问左右,皆谓其年老畏寒,敕御府赐貂鼠裘。孟頫所著,有《尚书注》,有《琴原》、《乐原》,得律吕不传之妙。诗文清邃奇逸,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籀、分、隶、真、行、草书,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其画山水、木石、花竹、人马,尤精致。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知其书画者,不知其文章,知其文章者,不知其经济之学。人以为知言云。

(节选自《元史 赵孟頫传》)

1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方框中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读书过目□成诵。 ②奉诏搜访遗逸□江南。 ③是岁地震,北京□甚。 ④□发兵捕之。

A.①辄 ②于 ③尤 ④则 B.①已 ②以 ③尤 ④因 C.①已 ②于 ③皆 ④因 D.①辄 ②以 ③皆 ④则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文操笔立就 就:写成 B.民不聊生,自杀者相属 属:嘱..托。

C.庶几天变可弭。 弭:消除 D.帝从之。诏草已具。 从:听从 ..17.“倘以失陷钱粮数千万归咎尚书省,岂不为丞相深累耶!”这个复句的类型是 ( )

A.转折复句 B. 假设复句 C.递进复句 D. 因果复句 18.下列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赵孟頫自幼聪明,读书为文都很有天赋;皇帝命他代拟诏书颁布天下,看过之后极为欣赏,认为十分符合自己的心意。

B. 当时发生地震,百姓困苦,民不 聊生。赵孟頫凑请皇上免除赋税,虽然触怒丞相桑哥,但孟頫巧妙劝解,免税才得以实行.

6

C. 皇帝十分器重赵孟頫,想让他参加决策国家大事,并让他随意出入宫门, 赵孟頫则坚决推辞,常常接连数月不进宫中。

D. 赵孟頫极有才华精通音乐诗文、绘画、书法,史官杨载认为世人都不S. 了解他的文章和经济之学,这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部分

本部分为非选择题,有7小题,共96分。 四、文言文翻译、默写(13分)

19.把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钱粮未征者,其人死亡已尽,何所从取?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竺有僧,数万里来求其书归,国中宝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补出下列名句的空缺。(3分)

(1)祸兮福所倚,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子》第五十八篇)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五、白话文阅读(二)(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苍然中原 朱以撒

这些日子里,经孟州、孟津,到洛阳、安阳、开封,总是会日复一日地迎受一种与江南不同的厚重感。是这里带有寒意的凌厉的风,是那看起来比故乡大而深红的落日,还是落日背景下那卸去累累果实的无垠原野?感觉总是难以言明。我只能挑一个我以为合适的词来表达,那就是:苍茫。

这些有过古都兴衰千年激荡的土地,曾经是马蹄翻飞、鼙鼓动地的战场,在经过世事翻覆、鹿鼎频争的烽烟之后,已经变得和其他城市没有什么两样了。我这么说当然是指城市里的格调,在入夜霓虹灯的频繁闪烁里和轻歌曼舞中,你是不大会感觉得到中原气息与江南有什么不同。现代文明也深深的弥漫其中,让你虽身处异乡却犹如在故土。可是,只要你抽身出来,到郊原,到旷野,你仍然会感慨不已。这方水土总是与粗犷豪迈阳刚放纵结缘。

7

这个晚秋的黄昏,我在远离城区的郊外散步,原野苍茫秋风苍凉,深红的落日把远山映衬出一个绵延的剪影。这么大的空间,有几个农夫在拉扶着犁耙,他们不是借助牲畜的力量,而是尽自己的力量破开土层,这在广袤的原野上就显得十分渺远。他们的移动,成为黄昏中最动人的一笔。在他们劳作的不远处,散落着一些短促的城堞纹丝不动。如期而至的黄昏笼罩在空寂的城堞上,引人无限遐想:岁月真是无从再现么?其实我已逐渐能够由此领悟中原的笔墨情怀了。

在我们感慨岁月的磨洗使许多鲜明的过往人事化为乌有的同时,还是会看到许多不畏惧风霜刀斧剔抉的古典依然如故,就像任何时候拨开草丛瓦砾,都可以看到地表萌动的顽强一样。我看到并抚摸到了这些昔日古都的石像、石碑。四季轮回春秋迭代,石像中的文官武将,已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武睥睨,在改朝换代的风云中一脸漠然。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时光的清冷沁入了石表,损伤了点画结构,使句读时不免受阻。可心灵却因之而酣畅,分明品味出碑文深处的内涵,丰富而深沉。这使我们面临它的时候,看出旧日创造的美丽辉煌的闪耀;在触摸它的时候,感觉到岁月翩翩远去的雪泥鸿爪,不免能领悟上苍的一点暗喻,一点象征,一点意趣。这是如今一些雕琢精美的石像石碑所无从具备的。这些古代的石头荡起的历史回声,很有可能会令我们捡拾起精神上的一些遗失。

我又一次地见到黄河。这个季节,黄河正走向安静,两岸萋萋芳草,正随着晚秋的劲风扭动腰肢。我内心自然有荒凉之意,因为在此之前我才欣赏到壶口那一泻千里的瀑布,怎么也想不到在这里化为宁静。不过,话说回来,黄河毕竟是黄河,和芳草碧连天的江南溪流大有不同,还是罄露出了它的雄浑和宽博。随便俯身掬一捧水,都可以觉察出积淀下来的桀骜不驯,黄河就是这一捧水的无限放大。

一弯寒月升上来了,远处近处层次分明,衬托出了空间的苍茫无限,朦胧色调更平添这一古老地域神秘与辽远。有许多次,视觉是徒劳无获的,只有靠心灵去感受。像这样有着悠久历史积淀的地方,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根本不会因时光潮水的浸漫而退却。这使不少人背着行囊,从南方而至,为的是得到一些熏炙和陶冶,试图给笔下情调增加一些凝重的砝码。接收这些飘忽无定若隐若现的气息是有条件在先的,那就是从容平和的心境。不然,失望就随之而来,使你无从辨识出当年的气象、钩沉出当时的风情,无从与隐于岁月深处的精神作默契沟通。

21. 作者是从那些方面感受到中原大地的“苍茫”的(

6分) 答:

22. 作者在第四段中说:“令人乐意驻足的是与石像同存的石碑。”石碑为什么令作者乐意驻足( 6分) 答:

8

23. 文中第五段写到黄河,作者的黄河具有什么样的特点(6分) 答:

24. 从全文看,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去感受中原的( 5分) 答:

六、写作(60分)

25.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1)吃亏是福 (2)自得其乐

9

60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