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09-2012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规划

2021-01-20 来源:步旅网


2009-2012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规划

前 言

物流业是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具有一定规模、多功能和集约化的物流集散处,分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项目(企业)性物流中心。本规划所指的物流中心是按照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要求,包括了节点建设规划在内的区域性物流产业、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体系和物流信息网络等的建设规划。依托交通枢纽、产业集群和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在四川建设中国西部物流中心,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商品交换、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是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决定》(川委发〔2007〕32号),规划期限为2009-2012年。

一、发展基础

(一)交通优势。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初具规模,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重要基础。2008年底,全省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3.1万公里。其中,铁路营运里程3086公里,高速公路2162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万公里。民航大型枢纽机场

1个、支线机场10个,国际国内空运航线145条。已形成进出川通道15条,其中:铁路7条、高速公路7条、水路1条。

2008年,全省货运周转量1073.8亿吨公里,在西部排列第五,其中:铁路货运周转量610亿吨公里、公路货运周转量402亿吨公里、水运货运周转量56.6亿吨公里、航空货运周转量5.2亿吨公里。全省国家A级物流企业达20家,数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二)区位优势。

四川位居长江上游,地处西南内陆,北通陕甘、南接云贵、东临重庆、西靠西藏,处于我国西南物流中心显要位置,具备三大区位优势:一是临近东南亚。四川是连接我国腹地与东盟、南亚和中亚的重要交汇点,是连接欧亚大路桥和泛亚大铁路的重要经济走廊,可以就近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参与欧亚经济合作;二是重要结合部。四川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长江流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湾经济区拓展西部市场的重要桥梁,可以有效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外资西进、内资西移;三是西部大枢纽。四川是西部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资源富集的大省,是西部最大的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和物资集散地,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交通通信枢纽和商贸金融科教中心,具备构建辐射西部的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大枢纽的基础条件。

(三)产业优势。

物流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决定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四川是我国工业大省、农业大省和西部进出口大省, 2008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922.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9.4%,机械、电子、冶金等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粮食、油料总产量分别为3500万吨、249.9万吨,均列全国第四位;猪肉产量652.1万吨,列全国第一位;

进出口总额220.38亿元,列西部第一位。这些产业优势,为四川工业物流、农业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双拉动,还将带动建筑物流的快速发展。

构建西部物流中心,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投资环境,将四川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转换为发展优势,是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基础。

二、主要问题

(一)货物运输能力弱。

进出川通道少,缺乏大能力进出川通道和快速通道,与渤海湾、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区的运输通道不畅。铁路请车满足率长期只有40%左右,集装箱车辆、专用车辆、多轴重型货车明显不足。

(二)物流发展水平低。

物流成本高,据测算,四川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仅占物流企业总数的4%。规模小,物流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只有2家。信息化水平低,80%以上的物流企业缺乏现代信息技术装备。

(三)融资方式较单一。

物流企业大都以私人投资为主,抵押担保不足,既难获取银行贷款,又缺乏其他融资手段,90%以上的物流企业面临资金困难。

三、建设思路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改革开放为动力、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和优化服务为宗旨,以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为主线,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整合物流资源、优化组织结构,全面推动西部物流中心建设。

(二)建设原则。

1.科学布局。

依托交通枢纽,配套建设仓储配送设施和物流信息平台,形成物流中心。依托交通网络,加强物流配套设施建设,形成以一级物流节点城市成都市为中心、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为支撑、四级节点城镇为终端的物流网络。

2.突出重点。

突出主要节点,强化一、二级节点城市的物流设施建设。突出现代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强化专业物流企业发展,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3.市场运作。

在政府统筹规划下,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充分发挥企业在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三)发展目标。

建成西部物流中心,以交通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三大平台为支撑,把四川打造为西部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和经济走廊,到2012年货运周转量保持年均 9%的增长速度。

形成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到2012年物流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同期GDP增幅2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年均下降0.3个百分点。

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到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亿元的物流企业达到10家,其中超过10亿元的达到3家。

四、建设重点

(一)建设物流园区。

根据货物主要流向和物流发展需要,依据《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四川产业布局,在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建设物流园区。依托已有的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提高运输效率。

(二)建设物流集群。

着力壮大为重大装备制造业服务的大件物流集群,为电子信息产业服务的电子物流集群,为白酒产业服务的酒业物流集群,为钒钛钢铁服务的钢铁物流集群,为农产品深加工服务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集群,为粮食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服务的粮食物流集群,为快捷需求和零星需求服务的小件快递物流集群和零担物流集群等。

(三)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以统一采用规范的电子货单为重点,建立公路物流信息平台。以加强信息发布为重点,完善铁路、水运和航空物流信息平台。在整合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四川省物流综合信息平台。

(四)建立完善应急物流机制。

1.建立应急指挥机构。

成立应急物流办公室,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负责应急物流的调度指挥。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

完善四川粮油仓储和猪肉储备冷库设施,健全储备体系。在盆地腹心城市建立应急储备中心,在各节点城市建立应急储备点。

3.建立应急运输队伍。

结合国民经济动员体系建设,按类分等建立应急运输队伍。

(五)推进重大物流项目建设。

2009-2012年期间,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计划实施80个重点项目。建立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的重大问题。

五、空间布局

(一)建设区域物流中心。

依托交通枢纽和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把成都建成西部最大的区域物流中心,重点建设4大物流园区和4大物流中心。

成都航空物流园区。依托双流国际机场,建设服务四川、辐射西部、连接世界的枢纽型西部航空物流港。

成都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依托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通达全球的枢纽型集装箱内陆港。

成都青白江物流园区。依托成都铁路枢纽大弯货站,建设服务四川、辐射西部、通达全国的枢纽型铁路散货集散地。

成都新津物流园区。依托成都铁路枢纽新津货站,建设服务川南、辐射西南、通达全国的枢纽型铁路散货集散地。

成都新都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北向公路主通道,建设服务于成都北部、辐射成德绵经济带、通达全国的公路物流港。

成都龙泉物流中心。依托城市东向公路主通道,建设服务成都东部、辐射成渝经济带、连接长江港口的公水联运货物集散中心。

成都双流物流中心。依托城市南向公路主通道,建设服务于成都南部、辐射西南的公

路货物集散中心。

成都保税物流中心。依托成都出口加工区,建设服务于成都、辐射四川的保税物流中心。

(二)建设次区域物流中心。

根据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进出川通道和各地产业布局、商品流向、资源环境、区域规划等因素,建设八大次区域物流中心。

攀枝花物流中心。以矿产资源、钢材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为特色,辐射川、滇、黔交界区域。重点建设攀枝花市倮果散装货物(矿产品)物流中心等项目。

自贡-泸州-宜宾物流中心。以酒业、化工、机械、盐化工物流为特色,辐射川、滇、黔、渝交界区域。重点建设自贡板仓加工制造业物流园区、宜宾港志诚作业区一期工程、泸州高坝集装箱物流中心等项目。

达州物流中心。以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和再生资源物流为特色,辐射川、渝、陕、鄂交界区域。重点建设达州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

绵阳-广元物流中心。以电子产品、农产品物流为特色,辐射川、陕、甘交界区域。重点建设长虹信息化现代物流园区、广元现代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

南充-广安物流中心。以商业零售、农产品、建材物流为特色,辐射川、渝交界区域。重点建设南充小龙物流园区、广安新桥能源化工园区物流中心等项目。

遂宁-内江物流中心。以建设仓储配送设施为重点,形成为全省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重点建设川渝合作物流园区、遂宁中国西部国际工业物流港等项目。

乐山物流中心。以大件运输为特点,形成水路联运的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乐山棉竹物流园区等项目。

雅安物流中心。以水电、矿业、机械加工、农产品物流为特点,形成辐射川西北、攀西地区的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华峰物流园区、雅惠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

(三)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

依托四川产业特色和物流需求,构建重点领域物流体系。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配合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依托省内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园区,构建四川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以散储、散运、散装、散卸为重点,构建以成都、眉山、宜宾、达州、南充、攀枝花、广元为重要节点的四川粮食现代物流体系。

制造业物流体系。结合四川省重要战略资源开发基地建设、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商贸物流体系。推进物流企业与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在大中城市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社会化共同配送,促进流通的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建设城市物流配送项目建设。发展农产品直销和配送,以及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

品的统一配送,推动建立农村物流体系。

第三方物流体系。培育一批适应机械、重装、电子、建材、白酒等优势产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川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健全协调机制。

健全物流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四川省现代物流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全省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各市(州)也应设立相应协调机构,及时解决当地物流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二)加大政策扶持。

1.提供税收优惠。

切实落实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物流企业技术创新,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支持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参加全国物流企业税收试点,解决物流企业营业税重复纳税和增值税抵扣问题,减轻物流企业税务负担。

2.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

物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企业自身投入。省政府安排物流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补助、

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和引导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高新技术应用等项目建设。支持有条件的物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加强物流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吸引银行增加对物流企业的贷款投入。积极推动金融业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融资。

3.增加土地供应。

在每年的供地指标中,划出一定比例的土地用于支持物流项目的建设,对列入规划的重点物流项目优先保证用地。物流企业可利用原有的国有划拨用地依法办理国有土地出让手续,以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出资,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凡城市建设征收或使用企业的旧仓储等物流设施的,当地政府应依法进行合理补偿并在城市物流规划用地上给予相应安排。

4.制订落实专项规划。

有关部门要制订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性物流业的发展。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订农产品冷链、物流园区、应急物流等专项规划,省商务厅会同省供销社等有关部门制订商贸物流专项规划。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制订本地区物流业规划,指导本地区物流业的发展。

(三)坚持市场运作。

1.培育市场主体。

鼓励生产和商贸企业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剥离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资源,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快递企业的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加快向现代物流

企业转型。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领域的大公司、大集团。

2.规范市场秩序。

放宽市场准入,除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外,物流企业登记注册的其他前置性审批事项一律取消。改革货运代理行政性管理,除危险品等特种货物外,取消经营国内铁路货运代理、水路货运代理和联运代理的行政审批,取消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资格审批,同时加强后续监督和管理。尽快制订加快四川物流企业发展、加强和规范物流园区建设的管理办法。

3.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改善我省投资环境,鼓励外商、外资及国内知名物流企业进入我省物流领域。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迅速把我省物流网络扩展到全国乃至世界。加强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与泛珠三角、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现代物流合作。

(四)加快技术进步。

1.提升信息化水平。

积极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依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税务、海关等行业信息系统,加快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信息共享。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

2.推进标准化进程。

加快对现有仓储配送设施和运输工具的标准化改造,实现物流设施、设备的标准化。推广托盘国家标准,鼓励企业采用集装单元、射频识别、货物跟踪、自动分拣、立体仓库等物流新技术,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支持物流企业参加全国物流标准化试点。

(五)加快人才培养。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发展学历教育,培养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强化职业教育,开展并规范物流职业资格培训和认证工作。开展技能培训,利用公务员社会化选学等方式,加强对政府部门物流管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与国内外物流教育机构与培训机构的联合与合作。

(六)完善物流统计体系。

认真贯彻实施四川省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积极推动全省物流统计工作,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和力量,促进物流业统计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机制,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