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2023-08-23 来源:步旅网


谈谈我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的认识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过去提起健康,人们只会单纯的认为只要生理机能正常,没有生理缺陷和疾病就是健康。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用精神状态来衡量生活。认识到,健康不仅是生理状态,还包括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其中,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谋求健全发展过程中,生理、心理与情绪上之健全结合。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目前,在我看来,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觉得心理健康就是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恰当的接纳自我;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全人格;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正确认识环境,并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心理保健意识,增强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有助于改善家庭、单位人际间关系,缓解冲突,增强团体内部的凝聚力,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承受能力和耐受挫折能力,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从而适应环境甚至改变环境,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确保心理健康,最为重的不是要依靠心理医生,而是要依靠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卫生习惯。

心理卫生又是什么呢?心理卫生又称为精神卫生,是指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保持个

人对社会生活,包括工作和学习环境的良好适应,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缺陷等的综合性学问。我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早在四十年前就指出:“我们因注重身体的健康,故研究生理卫生;我们若要使得心理得到健全的发展,则必须注重心理卫生。”由此看来,心理卫生乃是达到心理健康的手段。心理卫生的目标就是治疗心理疾病及处理不良适应行为,并设法尽早发现疾病的倾向,以期及时矫正或预防其发生;保持并增进个人和社会的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使每个人都有能力适应变动的环境,同时应设法改善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以减少造成心理疾病的原因。

对于即将踏进社会的青年老师,我们要提高教师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搞好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古人有语:“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作为教师的,为学生解决心理的疑惑,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是我们的责任,不容推卸。现代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教师集学习的指导者、班集体活动的领导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保健者和教育科研人员;教师职业的艰苦性也要求教师意志坚强,不怕困难;教师职业的崇高性也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各种冲突;教师职业的示范性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楷模;教师职业的教育性同样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护者和促进者。

当然,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一个班主任,几个任科教师或者一个政教处,一所学校这都是远远不够的。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群策群力,共同抵制社会各种变异观念的侵蚀和蔓延,创设良好的健康的育人环心理卫生不仅是个人,而且也是整个家庭、整个社会都应该关心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既与每个人的个体健康发展有关,也与整个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有关。随着社会的向前推进,物质文明的迅速提高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就更加复

杂,生活的节奏更加紧张,威胁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心理卫生问题也就显得更加复杂而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应加强两种心理卫生教育工作,一是个体心理卫生教育;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征,是开展个体心理卫生的前提条件。二是家庭心理卫生教育;家庭心理卫生直接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家庭的和睦、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并课提高个体以及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为每一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所必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