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七年级作文专项指导作文指导(四) 怎样选材 导学案

2020-10-23 来源:步旅网


作文指导(四) 怎样选材 导学案

写作要点

写作时,选材应像蜜蜂那样勤于博采,在占有了一定数量的材料后,要善于提取精华,从而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21教育网

怎样才能做到有材可选呢?

首先是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厚积才能薄发。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国际风云、社会生活,留意身边琐事,体验山川河流、花草树木,并学会从中捕捉写作材料。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搜集材料,提起笔来才能得心应手。

要搜集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材料,因为这样的材料最易带有精神色彩,也最容易触动情感。但是,这些材料也许不都新颖、典型。作为学生,很难找到在任何题目下都适用的、有意义又有精神的材料。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不妨借助联想,合理“虚构”一下。这里的“虚构”并不是天马行空的随意编造,而是在遵循现实的基础上的“创造”,通过生动描绘使其生动具体。

在选材时,还可以对原有材料进行翻新。选取一个全新的角度,从原有的材料中引申出去,赋予其新的含义,反用材料。其实,从小学到初中,不谈课外看到、听到的素材,即使是学过的教科书中的材料,也足够我们使用的了。

另外,对原有材料进行适当剪裁也是一个好办法。俗话说“量体裁衣”,如果把文章比作裁衣,“体”即中心思想。“裁”就是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只有根据中心思想剪裁材料才能“缝制”出好文章。

这些都是让材料丰富、有用的重要途径。

另外,应该掌握下面几种主要的素材取舍的方法。 (一)舍旧取新

新颖独特的素材,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时代气息,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新的启迪;而一般来说,陈旧的素材没有这样的效果。舍旧取新就是在众多的素材中,舍去陈旧的材料,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

新颖独特的材料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缤纷的“闪光点”;人的独特经历等。要特别指出的是,“新”素材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大事和“新”事,它有时也存在于平常的小事中,存在于习以为常的熟人熟事中。要做到“小中选新”“熟中选新”,就要靠敏锐的洞察力和仔细的分析,靠坚持不懈的训练。

(二)舍大取小

“大”素材(大的事件,大的场面,人的复杂经历……)运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表现深刻的主旨,反映时代风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这样的素材难度较大,且初中作文篇幅较小,也难以运用“大”素材。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选材中舍弃这样的“大”素材,而选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行文从小处落笔,以小见大。

舍大取小之“小”,不是那些毫无社会意义的芥末小事,而是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素材。这样的“小”素材主要有: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等小事物;能烘托出时代大背景、反映时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场景;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枝末节。要选出这样的“小”素材,关键是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人、一事、一景、一物进行仔细分析,发现其隐含的深刻意义。

(三)去粗取精

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选材时对众多的素材必须去粗取精,即舍弃粗糙的(对表现中心思想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选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现中心的)素材作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况下,

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种以少胜多的方法。

去粗取精的方法主要用于记叙文、议论文的选材。记叙文,选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的片断来反映事物本质,舍去一般性片断;选取人物最突出的事迹、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而舍去一般的事迹、经历,都可使作文精彩扼要,中心突出。议论文,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论据来证明论点,能收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

【实例解说】

实例一 题目:润物细无声 ——×老师二三事

题解:“润物细无声”是杜甫《春夜喜雨》一诗中的名句,这里是借用其比喻义。把正、副标题结合起来看,是要求通过两三件事,来表现教师——人类灵魂的雕塑家注重言传身教,善于熏陶濡然,潜移默化,耐心细致地启发、教育、培养学生。

选材:切合题意的材料很多,试举三组如下:

第1组:(1)值日同学把垃圾扫到教室一角就回家了,第二天早自习时,×老师不声不响地撮出去倒掉。

(2)食堂里自来水没关好,同学们视而不见,×老师默默地把水龙头拧紧才去打饭。 (3)夏日中午,几个同学乱扔冰棒雪糕纸,×老师一一拾起,丢进废纸篓。

第2组:(1)“我”做了某种错事,出乎意料的是,×老师找“我”谈话时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平静耐心地开导“我”。

(2)大扫除时,×老师又是拎水冲教室,又是爬高擦玻璃,大家在×老师的带动下抢干脏活、累活。

(3)一次,×老师病得很厉害,他在医院输过液后,不让学校知道,照常给我们上课。从此,同学们学习更认真了。

第3组:(1)炎夏一日,刚上完课的×老师顾不得自己已汗流浃背,打来几盆凉水泼洒在教室地上以降温。

(2)班上同学去车站服务遭人讽刺,大家极感委屈。×老师在教室里挂出“大海”彩图和“要培养大海一样的胸怀”的字幅,并亲自带大家再去火车站做好事。

(3)同学们作文中描写人物易“千人一面”,一次讲评课上,×老师请五位同学作“模特儿”,让大家写《五双眼睛》。

辨析:在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的记叙文中,如果像第1组材料那样,仅从同一角度选取几则相同类型的素材,内容未免过于单一,人物形象也不够丰满。第2组材料虽然注意到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与侧面选材,思路较为开阔,但仍未脱“旧材料、老面孔”的窠臼,缺乏新意,又有编造、套用之嫌。相比之下,第3组材料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三个材料有生活上的关心、思想情操上的熏陶、学习上的启发指导,既典型又精当,能写出一个“教书育人”“润物细无声”的好老师的形象,比较有深度。

实例二 题目:慈母心

题解:人们常说,天底下最无私的爱,是母亲对子女的爱。唐朝诗人孟郊曾在《游子吟》中用“三春晖”来象征一个贫寒母亲对子女的关心。题目中的“慈母”,从狭义来看,是指和善的母亲;从广义来看,也可指像母亲那样关心、爱护下一代的人。“慈母心”就是对下一代无限关怀的一颗拳拳之心,一腔挚爱之情。文章可写一个中心事件,也可从不同侧面写几件小事来表达一个中心。本题可选用的材料很多,但“感情导于前,华章成于后”,各人应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最动情的材料来写,这样的文章才可能感动读者。

选材:(1)母亲自己省吃俭用,让子女吃好穿好。

(2)母亲既要赡养老人,又要养育子女,生活拮据。但孩子需购买参考书籍,或添置文化用品,她从不说一个“不”字。她还省下自己添冬衣的钱,为孩子买了学外语用的袖珍录音机。

(3)孩子长大了,与母亲产生了“代沟”,觉得母亲的教诲、约束使自己不能自由,但终于有一天孩子发现母亲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强烈地感受到了“拳拳慈母心”。

(4)一趟趟的家庭访问,一次次的耐心教育,一课课的单独辅导,……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像母亲,胜似母亲。

(5)母亲离孩子而去了,父亲承担起了当爸、当妈的两副担子。孩子生病,他彻夜不眠,细心照料;孩子要去春游,他不仅买来了面包、水果,还有小小的一包晕海宁;粗笨的手捏起了针钱为孩子钉钮扣……谁说是严父,分明是慈母啊!

(6)母亲是一个普通的民办教师。她十几年如一日,对党的教育事业忠心耿耿,满腔热忱。她在教学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常常备课到深夜,连节假日也没有休息过,有时甚至还带病工作。母亲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所教的班级,在全乡统考中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母亲也连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辨析:以上材料,前五项都符合题意,但略作分析,可见其高低。材料(1)失之肤浅平淡,这样的爱孩子,高尔基曾说过“连母鸡也会”,难以打动人。与之相比,材料(2)较为生动典型,但有似曾相识之感;写滥了的材料,再生动,其感染力总会有所减低。要想用这一类的材料写好文章,必须变换角度,挖出新意,必须有真挚浓厚的感情,有较高的表达技巧,方可收到好的效果。材料(5)也较生动,并且把题目翻出新意来,但有其特殊性,不是人人可用的材料。材料(4)能写出老师有颗“慈母心”,可供选择的材料虽多,但如无突出的材料会写得平淡。相比较,材料(3)最具有时代感,因而有一定的典型性。“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个材料可以较曲折地表现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使文章的感染力得以增强。材料(6)重点表现的是母亲的敬业精神,不合本文的主题。

实例三 题目:他(她)才是我真正的朋友

题解:“朋友”,应为友谊深厚、关系非同一般的人。“朋友”之前以“真正的”限制,说明这友谊建立在真诚、健康的基础之上,绝不是吃喝不分的“酒肉”朋友或讲江湖义气的“哥们”,更不是指臭味相投的“一丘之貉”。“才是”放在“真正的朋友”之前进一步限制,点明这种友谊是经过曲折或较长时间的考验才认识到的。

选材:(1)他是我生活上的挚友,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

(2)我俩是异姓兄弟,从未翻过脸、吵过架,我们的行动始终协调一致。有一次,我被人欺侮。他知道后,立即聚集了几位好友,去找那人,为我报仇、出气。

(3)我犯了错误,为此我忧虑、害怕,是他伸出友谊之手,使我摆脱困境,免遭处分。 (4)她在学习上无私地帮助我,为我释疑解难,帮我复习功课。

(5)他是班里的尖子生,且一向待我很好,在学习上给我很多的帮助。中考前一天,我求他在考场上给我“帮忙”,却遭到他的拒绝,结果,我以二分之差未升入重点中学。通知书下发后,他亲自到我家,安慰我,鼓励我,帮我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开学后,他还经常给我写信,给我传授学习方法,使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她从不随便马虎,对我的坏习惯(如抄作业、吃零食、说脏话、贪小便宜、小偷小摸、不守纪律等)盯得牢、不放松,我恨过她。但她不计较这些。在她的严格要求、耐心帮助下,我进步了。

辨析:对照题目,选材(1)中的人物,因为他慷慨大方,愿通有无,才成为自己的朋友;如果不是这样呢?就难说了。因此,他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选材(2)中“我俩”是讲江湖义气的“哥们”,为了朋友,他们可以不分是非,不讲原则,甚至为了不受欺侮,可以拳脚相助。这种友谊是不健康的,也不能算是真正的朋友。选材(3)中的他为犯错误者摆脱困境,

免遭处分,很可能采取包庇、隐瞒的办法,这不能使犯错误的朋友提高认识、改正错误;相反,因为可以轻易蒙混过关而有可能使犯错误者重蹈覆辙,犯更大的错误。这样写不合题意。如果他能勇敢地指出其错误,使之提高认识,痛改前非,这是可取的,但难以写出新意;如果从帮助者的真正善意未被理解,曾遭到嫉恨、非难,但他一如既往、不计个人得失这个角度写,是很能感染人的。选材(4)符合题目要求,但材料显得简单平淡,也缺少新意,不容易写好。如果能在材料中突出其建立友谊的曲折、不平常,那也能感染读者。相比较而言,选材(5)、(6)最好,两个材料都十分切题、典型,有深度,也有新意,能较好地说明朋友的正直、真诚、无私,也有曲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写作示例

(一)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片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土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这条干沟漫淌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微处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棵草、一滴水、一只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二)真没想到

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小鸟们在枝头唱着歌。这时,一对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四处寻找可落户的地方。

真没想到,它们竟决定在我家的房檐下做窝了。它们天天找草衔泥,忙忙碌碌,不几天,窝就

搭好了。

寒冷的冬天来到了。它们飞到南方过冬去了……

那外表看起来很漂亮的燕子窝,常常引发我的好奇心:这个窝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一天,终于耐不住诱惑,我找来了一个梯子,请爸爸帮助摆在房檐下。

我爬上去,站在上面,向里张望。突然,从燕子窝里伸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唧唧地叫着,把我吓了一大跳,差点从梯子上摔下来。仔细一看,竟是一只刚出壳的小麻雀。真没想到,麻雀占了燕子窝!

一定是麻雀看燕子窝里很舒服,又没有主人,就强占了人家的住处。想到这儿,我不禁担心起来,明年燕子回来,到哪儿住呢?会不会发生一场“燕雀大战”呢?

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树,吹红了花,吹醒了生命。那对可爱的小燕子也回来了。它们来到自己的窝边,不停地飞来飞去,显然已经发现自己的家被别人占了。飞了几圈后,它们双双落到不远处的小树上,相互唧唧地叫着,像是在商量办法。我望着那对燕子,心想:“燕雀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

忽然,两只燕子一齐飞向蓝天。我想:大概是找它们的伙伴来帮忙!可是它们飞回来时的举动,马上否定了我的想法,因为,飞回来的燕子只有两只,而且它们的嘴里还衔着草和泥。它们要和麻雀做邻居了!

这个结局我真没想到,但我由此想到了许多。这两只燕子能和“侵占者”为邻居,是因为它们把原来属于自己的鸟巢不仅仅看作是自己的家,而是看作鸟类共同的家。人类如果像这对燕子一样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谅解,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 写作训练

生活中,一次意外的相逢,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在我们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令人回味。

不期而遇,可能是带给我们美好感受的一次经历,也可能是创造未来的一次机遇,还可能是重逢友人的一片深情……

请以“美在不期而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你生活中的感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600字以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