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学主观题

2021-05-09 来源:步旅网


主观题

1、高等教育的活动形式新变化的主要表现:1)层次多样化。专科层次教育被纳入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取得较快发展;2)形式复杂化。传统的、正规的高等教育形式外,又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 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高等教育的领导权。运用国家政权力量、经济力量、思想意识的力量来影响和控制高等教育,左右其发展方向。②政治决定了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地位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政体的形式决定了高等教育管理的形式。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国家一般通过制定教育方针,政策、法令来贯彻一定阶级的政治纲领。(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对教育对象实施政治教育,来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②培养专门政治、法律人才。为顺应政治上“专家政治”和“技术官僚”的潮流,各国更为重视高等教育在培养高层次统治人才方面的作用。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教育与政治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一方面政治上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得以扩展与延伸,另一方面教育领域的民主化进程又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3、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1)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a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的保证。b经济的发展也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人才层次、结构等要求。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与消费水平,影响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a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b通过知识创新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对经济结构的影响主要通过一定的专门人才的结构来实现。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 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高等学校是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创造能力的机构,科学技术本身在高等学校中就是作为教育内容而存在的,科技的发展必然影响到高校教学内容的变革。②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手段的影响:高等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科研仪器、学校组织设备使用的工具和技术,都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它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①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②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而发挥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功能。

5、高等教育与文化关系:(1)文化对高等教育影响:①文化影响高等教育内容。高等教育内容中的基本要素往往是文化中那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符合高等学校教育要求的部分。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高等教育实施。诸如广播、电视及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③文化传统影响高等教育特色特色形成。 文化传统

影响各国高等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因素。(2)高等教育文化功能: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功能。a文化是社会精神产生的产物,而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从事精神生产的最重要部门之一。b高等教育是国际、国内学术交流的最主要领域,高等教育吸收、融合各种文化。c高效通过提供文化素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推动文化的更新。 6、简述威斯康星思想在高等教育史上的意义。 (1)内容: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提出了大学的基本任务。①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②进行科学研究,发展创造新文化、新知识;③传播知识给广大民众,使之能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生产、社会、政治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2)影响(《莫里尔法案》的意义): 1)打破了美国高校封闭的体制,大学也向工农子女、中产阶级子女打开了大门,在大学与社会之间建立起了更为密切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成为高校第三个职能;2)在学术性科目之外确立了应用科学研究及农业、工艺学科在大学中的地位,农学院、工程学院成为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向更加综合化,多科化方向发展;3)开创了联邦政府资助高等学校的先例,同时使州政府对高校的财政拨款制度化,推动了州立大学的发展。至此,大学跳出了“象牙之塔”,开始了与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大学成为了社会生活的“中心”。 7、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包括:第一,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第二,专家服务。

8、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1)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是高校职能体系中的核心,高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此为出发点;2)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是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3)服务社会是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高校能够也应该担负起对社会各方面工作的指导与咨询责任,帮助社会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4)现代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形式:①教学服务②科技服务③信息服务○4装备服务。

9、从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过程看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为社会服务三者的关系。 大学的职能体系:(见上题)。大学职能的演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18世纪以前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古希腊的学园,中国的稷下学宫,欧洲中世纪大学<意>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等,中世纪大学主要是培养专业人才的职业学校,其办学目的与方向决定了其职能基本上时培养专门人才。(2)19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职能的产生。1810年,洪堡建立柏林大学。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自身的目的,从而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柏林大学的创立把学术研究引入大学,大学至此开始具有了发展科学的职能。(三)19世纪末美国大学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美国大学确立了科学研究在大学中的地位,并使大学发展成为国家基础研究中心,引发社会服务职能的发展;到1922年,美国改建了赠地学院,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是康奈尔大学和威斯康星思想的提出。

10、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以及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

对我国的经验方针作了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又重申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11、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1)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2)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3)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4)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12、教育目的的性质:1)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具有主观性,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一种观念形态;2)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教育目的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体会,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13、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的关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高等教育目的则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系统的具体化的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与社会发生作用的联结点,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制约租用的集中体现。2)从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关系看,两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①教育目的集中反映了社会和时代对培养人的共同要求,它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的;②高等教育目的则是依据总的教育目的,从高等教育实际培养任务出发制定的。我国对教育目的有明确的规定,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对高等教育目的则没有明确的表述。由于教育目的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无疑也包括了高等教育,只是它所要培养的“建设者”的层次更高一些,是“建设者中”的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

14、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a、具有导向作用b、调控作用c、评价作用d、激励作用 15、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1)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4)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授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高校学深过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培养体育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5)美育是通过各种课程及课外活动,以及自然环境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16、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1)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高校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促进技能、创新思维,贯穿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心理健康及正确的审美观;2)科学研究,是高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创新思维,扩大专业事业,促进合理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形成,培养用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批判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严谨的学风和合作精

神;3)社会实践,是高效实施全面教育的重要途径。

17、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含义: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相一致2)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西有的发展和运用,二者的对立统一是核心3)对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是重要组成因素4)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生活条件及所处的群体5)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6)社会主义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从而为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实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8、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1)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教育者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构成了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中的两种不同取向,即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价值观。2)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个人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主要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观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3)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社会本位价值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

19、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它实行一种博雅教育。①传授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 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2)专才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20、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选择: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2)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度结合3)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21、简述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如何在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出选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平等与效率相互关系的理解,因此对平等与效率相互关系的探讨既有理论意义,又是指导高等教育决策所必需的。1)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a高等教育的资源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b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c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2)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统一的范畴。a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b从另一个角度看,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c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 22、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1)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3)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3、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四种基本类型:1)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2)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3)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4)私立和公

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

24、世界普通高校系统微观特征:a、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b、同一层次高校存在差异,体现了大众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c、高校学生就读形式多样化d、办学策略和学生修业期限有一定差异e、各个层次间考虑到合理的分流和衔接机制。 25、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1)层次结构轮廓清晰;2)进入各层次高的学校都有比较严格的入学条件限制;3)在学习方式和修业年限上,近些年来我国各高校尝试作了一些改革,试图增加灵活性,但总体上说,比较刻板、划一的现状无多大改变。

26、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

27、高校教师聘任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岗位设置上,因人设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2)在职称和职务的关系上,我国大多数高校视职称等同于职务,工资与职称挂钩,由此带来许多负面的效果。3)在任职资格的评定中,还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评审制度也不够健全,影响了就是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发挥;4)由于职称等同于职务,而职称的终身制势必连带产生出职务的终身制问题,关高校竞争上岗局面还没有形成,论资排辈的现象依然普遍。 28、实施教师聘任制的基本原则:(1)系统原则。应把这个岗位放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全局之中,从总体上分析它在系统中的作用,处理岗位之间的关系,发挥最大效用,完备的系统。(2)整体效应原则。以教师队伍的整体工作目标为中心,并且所有岗位彼此间要保证能有效合作,以保证实现工作目标和任务。让教师对应每一个岗位,顺应职责的需要,反映要求,达到效益最佳。(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应限制在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最低数。数量和应完成的工作之间达成一定的比例,使工作完成的效率最高。(4)动态性原则。岗位的设置还要从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如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知识结构的调整,学校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29、我国目前高校领导体制特点: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2)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30、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2)文化、传统要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的总体水平,由历史传统形成的民族文化特点及观念。3)科学、技术因素,包括科学技术的总体发展水平与速度、科学技术系统的规模结构等。4)教育因素 教育制度、义务教育、各级普通教育及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和结构。

31、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从内部联系、外部联系两个方面反映了高等教育系统的特性。高等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没有结构的功能是不存在的,反之,也不存在没有没

有功能的结构。另一方面,结构和功能虽联系紧密,但并不存在必然的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同的功能常常通过不同的结构来实现。

32、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1)一体化模式2)多样化模式

33、论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 (1)学术的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基本形成少数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和单科性院校并存的格局,各类高校也基本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学术风格,在考虑综合化发展时,结构调整应慎重处理历史遗留问题。(2)体制的因素 受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分布格局依旧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情况。因此,深化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合理协调中央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地方主管部门间的关系,是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3)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由于我国各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已有的高等教育基础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的调整,只能从各地实际出发,有所区别对待。宏观结构的调整上,应该注意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同时注意建立相应的转学机制,使得高校宏观结构呈现合理化、协调化。 34、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1)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2)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3)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35、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1)高校教师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2)高校教师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36、高等学校教师任务: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展开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37、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教育活动以及研究活动内容、技术和手段的专业化等;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思想、观念、方法、技术和手段等的创新特征。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体性:表现为教师个体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相对独立性,与不同个体之间在学科、专业以及任务分工上的协作性,二者间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

38、高等学校教师的培养与提高:1)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提高;2)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教育;

39、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素质:1)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边缘学科知识和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在国际国内学术界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2)治学态度严谨,能起到设计、组织和指导课题的作用;3)有较强的科研管理和组织领导能力;4)学术民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 40、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 1)职务结构2)学历结构3)年龄结构4)专业结构。

41、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1)完善教师聘任制;2)利用政策手段一道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42、高校学生情感发展特征:1)情感丰富多彩,且不断社会化;2)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的两极性表现比较突出;3)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持续时间更长。

43、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特征:1)逐步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因而有可能导致自我矛盾;2)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3)社会化程度提高。

44、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3)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45、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特点:1)新生阶段(幼稚--稳定)。新生踌躇满志;2)二三年级阶段,二三年级相对稳定发展阶段;3)高年级阶段,大四思想基本成熟。 46、二、三年级大学生有哪些基本特点?(1)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不稳定(2)思想活跃,兴趣爱好广泛(3)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增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独立判断意识的具备,逐渐增强,形成比较完备的世界观。(4)层次差别日益明显。表现在自我意识、奋斗意志和知识层面上,由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不一致,使得各自的发展前景也表现出很大差异,学生之间形成不同层次的发展,有的表现相当优异,而有的则表现一般。(5)希望获得爱情的体验情感世界的丰富促使大学生在考虑爱情上比较感性,往往比较渴望感情生活的满足,以期获得异性的爱慕,希望得到爱情的体验。 47、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1)在社会学意义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2)在心理学、伦理学意义上,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48、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1)加强理解和沟通。2)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49、专业形成内在的必然性:1)专业出现以一定社会分工为前提;2)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3)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密切联系。 50、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51、专业设置与调整的教训: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是重复建设。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52、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1)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a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b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反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的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c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2)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a拓宽专业面,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b改变专业培养方式。c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以下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

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53、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和规格与社会需要一致;3)培养要求与个人发展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54、大学教学过程中的特点: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于发展过程。 55、简述大学教学的任务: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于发展的过程。

56、大学生学习特点分析:独立性增强;学习自主性增强;学习探索性增强。 57、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1)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人和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3)必须与高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58、大学教学原则及其体系: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9、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1)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2)高等学校通过教学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效率高、系统性强、能完成多方面任务的特点。在各种教育活动中,教学活动是组织的最严密的活动,它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有关内容本身的逻辑出发,系统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可以最有效地影响学生的发展。

60、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征: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由认识的主体——大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过渡”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在从青年早、中期向青年晚期或成年期的过渡。1)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点,是由大学教学自身内在的价值和功能所决定的。2)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点,还由于大学教学的对象(认识客体)——教学内容发生了部分质变,即由人类已经探明的知识体系向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知领域过渡,或者说,由信息间接知识为主转向学习直接经验、知识、技能为主。3)大学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特点,决定了继续媒体(包括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渐引入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61、教学原则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1)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大学教学原则是指导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高校教学原则的目的是促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自觉地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2)教学原则作为教学规律的反映,具有客观性,违背了教学规律,教学原则就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活动。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人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受一定社会教育目的、教学任务,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学原则表现出一个变化过程。对着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亦不断发展,又会产生新的教学原

则。因而,教学原则是教育规律与教学目的的统一,又是现实和历史的统一。 6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备课、上课:1)备课:就是在对所讲授内容加以深刻理解,并对讲授内容的结构进行安排和设计课堂教学方案,表现在书面上就是备课。2)备课的基本要求:备课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2)其次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3)最后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63、高校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比例: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等方面。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4)大、中、小课程(课时结构)5)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

64、教学计划的组成:1)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2)课程设置;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分配;5)学年编制

65、制定教学大纲应遵循的原则:1)明确的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66、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为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2)应当时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3)能够反应与学科有关 ,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精选精制的插图、照片、图表,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编写者应从全局出发,积极配合,以提高教材的总体质量。

67、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1)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关心;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68、课程建设的内容和要求:1)课程建设内容:a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b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c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d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等。 69、课程建设的要求:1)教学大纲要有特色;2)教材要合适;3)教学资料要完整;4)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5)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70、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发展变化趋势: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71、大学教学方法的特点。答:大学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的一部分,其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72、大学教学方法: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2)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放,如实验实习;3)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如自学。 73讲授法的基本要求、适用范围及其优缺

点。答: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求(2)科研是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3)

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授知识的方法,也称为课堂讲授法。(1)段 (4)科研室发展新学科的基础(5)科研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了解学生,使是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79、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科研的特点:高校趣;②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多门类、多层次的学科结构,有利于科学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③教师板书技术领域的相互渗透,宜进行重大、综合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型强的研究课题;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学记笔记和进行复习;④教师要善于运用语术思想活跃,研究后备力量充足;高校是言的技巧;⑤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该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信息资源丰富,按照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2)讲授法的信息系统发达,能比较快地掌握和集中各适用范围①从教学内容看,讲授法适宜于种有关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和经济建设对科讲授与事实相关的知识,也适合于抽象程技需求的信息;重视教育科学的研究是高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②从讲授对等学校科研的特色之一。

象看,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刚刚开80、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社会经始大学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讲授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原则;正确处理法。③从教师素质看,讲授法适合于那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知识丰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则;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原则;遵循项目充满自信、思路清晰又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支持教师。④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法更适合于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规模较大的班级。(3)讲授法的优点和缺点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原则。

①优点:a,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70高校科研活动的一般程序。 (1)科研准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备阶段①选题。②申请课题。 (2)科学实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b,验阶段 (3)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成本低。c,通用性强,一堂讲授课的内容用①科研成果的审核。大学的科研成果通常常是通用的,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其中常可分为六类:第一,理论性成果第二,的某些内容以适应教材和学习者的变化。 应用性成果:。第三,发展性成果第四,阶②缺点:a,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输方段性成果:。第五,教学研究成果:。第六,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b,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②研究成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果的评审和鉴定。③研究成果的登记、申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c,对记忆的报和报奖。④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81、教育科研方法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74、论述讨论法:1、讨论题目的类型2、注意理论的层次性;加强综合研究

讨论法的适用范围3、组织讨论课的要求 82、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1)社会75、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1)以启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2)有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定向选择的内容一般包括:政治思想教育;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学会生存》,指出国情、民情教育;社会规范与社会角色教要“教会学生学习”,即强调学生通过教育;心志磨练与个性养成教育;劳动和专学不仅应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能获得独业技能教育。3)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 立学习与更新知识的方法与能力。(3)强调4)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具有互补并进的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果 法的相互配合 83、社会实践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76、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对的作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才教育决策的影响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技术对传统的由目标、教学内容与方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2)增强大法的决策,以及以教师、媒体、学生等组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3)发展成的不同的教学模式加以系统结合,形成大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4)提高大新的综合型的教学模式。(3)对高等教育、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84、教学计划内的社会实践的特点:1)大质量、效率。②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③多与专业教学联系紧密,是教学过程的重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要组成部分;2)教育目的明确;3)大多77、学生学业评价的步骤。(1)确定和表述在较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4)面向全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2)编审试题①必须体学生,以集体组织为主。 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和编体设计,难易适度。85、列举几种社会实践活动:(1)军事训练②在同一试卷中,同一类型试题的编写格(2)专业实习 (3)生产劳动 (4)社会调查 式不应有异,要统一规格,以免应试者因(5)智力扶贫(6)参观考察

格式不同而误解。③试题用词要恰当,文86、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程序:高字要简明,表意确切,与解题无关的字词等学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应遵循一应删去,与解题有关的字词不得遗漏;有定的程序和规范,主要步骤:1)确定活动关答题方法和要求的指导语,要言简意明,内容和场所 2)编制活动计划活动计划的不致应考者费解或误解。④多项选择题的内容一般包括:活动目标、参加人员、过备选答案,在性质上应有相似之处,但又程安排、预算活动经费。3)组织活动过程 4)要避免雷同或存在暗示;正确答案不应排评估与总结 列在相同位置,应随机编排。⑤所编试题,87、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1)应尽可能避免将教材、参考资料中完全相坚持教育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同的文字表述成试题。⑦试题应各自独立,兼顾的原则 2)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原则 各题目之间不要互有关联和重复,一题的3)系统化、分层进行的原则4)因地制宜、正文或答案的表述不应给其他试题提供线勤俭节约的原则

索。⑧所编试题应便于作答,易于施测,88、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1)鲜明的阶级阅卷评分时省力,抗干扰性强。(3)建立试性2)广泛的群众性3)很强的实践性 题题库(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5)阅卷评8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1)用马克分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7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1)生,确保高度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2)用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

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是高等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2)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是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保证 9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遵循的规律:(1)大学生思想活动、思想发展规律(2)高等教育规律 (3)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这一规律由以下的基本观点组成: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各种教育因素组成的实践活动;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是按一定规律运动的;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在各种教育因素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运动过程。

9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1)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2)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3)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9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1)方向性原则(2)疏导性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4)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5)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9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1)调查研究法 (2)说理启迪法(3)情感交流法 (4)榜样教育法(5)参观访问法

9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1)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①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学。②思想品德课教学。(2)教职员工的“三育人”(3)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4)校园文化 (5)社会实践

9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1)精神性2)创造性3)复杂性4)长期艰巨性 97、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1)系统的内容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马、毛、邓与实践的教育。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④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⑤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2)日常的内容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②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③劳动态度和纪律教育。 ④革命传统教育。 (3)按阶段安排的内容①新生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理想与成才教育、政治方向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②二、三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道德观、审美观与恋爱观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与国情教育、政治修养教育。③高年级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侧重:社会观教育、职业道德与作风教育、毕业分配教育。

98、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内容及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内容①思想建设。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②组织建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选拔,包括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和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选拔;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方式有:脱产进修、在职培训、业余进修和开展科学研究等。(2)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强化学科研究。③优化队伍结构。④讲究量才使用。⑤政策落实到位。⑥改革工作方式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1)

学科齐全,综合性强 综合化 交叉横断应用新兴 (2)人才聚集,尤其是集中了一大批青年才俊 (3)基础研究实力雄厚高等 (4)信息来源广泛 (5)基础研究设施先进,研究机构地域分布广。

99、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就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和有意识的活动,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人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人、塑造人的意识观念的教育活动。 100、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1)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2)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3)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4)要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融入学校管理之中,建立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5)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坚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