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3-06-07T10:36:58.3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1期供稿 作者: 苏满坚 吴佩英[导读] 针对各种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苏满坚 吴佩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院感科 528300)
【摘要】 目的 探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感染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对1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结果 插管前对病人评估和准备不充分、无菌操作技术不严、留置导尿管后护理不当、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等方面,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各种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88-0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者拨除导尿管48小时内发生的泌尿系统感染,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之一,其中约90%与长期留置导尿管有关。因此,为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笔者对本院1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了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整改措施,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感染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调查本院2012年住院患者中,16例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6例,女性10例;<60岁 3例,≥60岁 13例,平均年龄约71岁;导尿管留置时间≤7天 2例,>7<14天 4例,≥14天 10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选取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患者发生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2 结果与分析
2.1 插管前对病人评估和准备不充分 未行外阴清洗直接消毒,不能有效清除或杀灭外阴皮肤粘膜的致病菌,插管后细菌沿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导致尿路感染的发生。
2.2 无菌技术操作不规范 日常工作检查发现,个别医护人员手卫生不正确、无菌物品污染后没有立即更换、未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强行插管、尿管选择不当等,造成尿道粘膜组织损伤,易于细菌入侵导致尿路感染发生。
2.3 留置导尿管后护理不到位 每天更换集尿袋、在导尿管末端采集尿液标本、导尿管与引流管固定不当造成引流管脱落、不必要的膀胱冲洗等,造成尿液引流系统的持续密闭得不到保证;不规律更换导尿管;在分离、连接引流管和导尿管接口时无菌操作不严格;未详细告知患者或陪护相关的注意事项;使用安尔碘每日两次对留置导尿管的病人进行会阴消毒;无法保持尿道口的清洁干燥等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未及时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能及时拔除导尿管,造成导尿管对尿道和膀胱粘膜的长期刺激,削弱了膀胱和尿道对细菌的防御作用,导致患者发生菌尿。 3 讨论
3.1 做好病人的准备工作 导尿或留置导尿管前,要向患者或陪护详细指导术前准备和术后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和配合。生活自理者,要先行沐浴或清洗外阴部;生活不能自理者给予会阴冲洗后,按照《女病人(男病人)导尿法》消毒方法进行有效的会阴消毒,以达到清除或杀灭局部病原微生物,为预防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打下基础。
3.2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加强手卫生规范的落实,操作前进行正确有效的洗手或手消毒,做好导尿包的灭菌有效性检查,因人而异选择适宜型号的导尿管,导尿过程中保持灭菌物品的无菌性,遇到物品被污染必需立即更换。插管动作应轻柔,把握好不同患者、不同情况下的插管技巧,顺利插管到最佳位置,尽量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3 加强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3.3.1 保持引流系统的密闭性 一次性塑料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两次;单向活瓣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有研究表明,频繁更换集尿袋会造成密闭引流系统的开放,增加尿路感染机会[1] 。正确采集尿液标本,避免频繁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尿液培养标本采集,消毒导尿管后用无菌注射器抽取,其它尿液检查标本从集尿袋中采集。严格掌握适应症,尽量避免膀胱冲洗,近年研究表明,膀胱冲洗是一项不必要的常规临床操作,因为冲洗液会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性损伤,使膀胱表面黏膜受损,细胞脱落,且冲洗时会使导尿管中的尿液逆流进入膀胱,集尿系统的反复开放,增加了经冲洗液、冲洗管和护士的手等途径外源性感染的机会[2]。如果没有特殊感染,不要使用抗生素冲洗,以减少化学性膀胱炎的发生而加重泌尿道的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尿量,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 3.3.2 保持引流系统的畅通 对留置导尿管病人,护士要进行床边交接班;适当固定导尿管与引流管,避免打折、扭曲,保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活动或搬运时要夹闭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和尿液逆行;及时排空集尿袋,排空后立即关闭集尿袋出口,注意在排空时防止尿袋与容器接触。
3.3.3 规范进行会阴部护理 保持尿道口清洁干燥,大便失禁患者清洁后还应进行消毒。每日用生理盐水擦洗尿道口。有资料表明,长期使用消毒剂使患者皮肤黏膜及环境受到影响,还破坏了尿道口黏膜原来的PH值。选用0.9%氯化钠注射液棉球擦洗尿道口也能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4]。
3.3.4 适时更换导尿管 马青华等人认为更换尿管周期为3周~4周可行[3]。如果更换频繁,一是插管对尿道造成黏膜损伤,增加感染的机会;二是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延长时间,尿液对导管和水囊的腐蚀作用,引起尿管水囊变形、粗糙 、裂口、变质,造成拔管困难和疼痛,容易损伤尿道黏膜,诱发感染和再插管困难。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导尿管破损、引流不畅、脱落等,要及时更换导尿管。 3.3.5 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 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不能以方便照护而留置尿管;尽快恢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及时发现感染征兆,观察患者临床表现以及尿液性状,留置导尿管后第三天行尿液常规检查,一周后复查,如果发现异常,再做尿培养,确诊感染要及时拔除导尿管。 4 总结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16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临床资料,发现临床科室在导尿前、导尿操作时、留置导尿管后的临床护理等工
作环节中,存在不规范行为,按照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防控的认识,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从而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翟谢民,苏珍.留置导尿管病人集尿袋更换时间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6,11(8):78
[2]常会民,李建珍,陈育红. 膀胱冲洗与非冲洗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3):435 [3]马青华,贾平.留置导尿适当延长更换尿管周期的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5):77-78 [4]陈晓云,耿苏华,刘江.循证护理在尿道口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1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